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0|回复: 1

品析巨型壁画《暾出东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3 11: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幽兰居士 于 2024-12-14 11:32 编辑

钟兴珉
             品析巨型壁画《暾出东方》
      秉承常德太阳山先楚太阳文化,《常德画墙》中的《暾出东方》,是一幅雄立于天地间的鸿篇巨制。此画宽22 米,高3、7  米。其画面开阔,气势恢宏,内容丰富,底蕴深厚,不愧为拨动观者心弦的艺术巨作。创作者莫道宏先生大胆地采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来渲染,从而显示出一种不同于古人视觉之效果。
    立于此画中央的,是“年代最久的楚人祭祀天然太阳神神像”。这尊硕大的太阳神像于2010年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的“年代最久的楚人祭祀天然太阳神像”的称号。他不同西方阿波罗等那些人为的艺术造型,而是由一亿三千万年以前大自然造山运动时所形成;他“左眼为日”,“右眼为月”,与三国时吴人徐整在《五运历年纪》中所描述的盘古形象完全吻合。大明末年首辅杨嗣昌七次游历太阳山之后在《游记》中说:前有一山不知名,当地的老百姓都称它为“面山”。所谓“面山”,就是人面之山,神面之山。
   太阳神像右边,绘有阳山之女、云梦之神上山为父献鱼。《武陵图经》载:“阳山之女,云梦之神,尝以夏首秋分献鱼山上”。从而开启大爱之源。
    而左边,绘的则是太阳山上古神兽。《逸周书•王会》中记载“武陵郡西有阳山,山有兽如鹿,前后有头。常以一头食,一头行山中……”
    整幅画面以太阳神为中心,用太阳的光芒把屈原《九歌》中所祭祀的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东皇太一、东君等十余位天神地祇穿插其中。从而生动地展现出屈原《九歌》祭祀活动,那种娱神娱人的热闹而又隆重的情景。屈原流放时,看到武陵先民祭祀太阳神时“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见东汉•王逸《楚辞章句》 )。
   画面左前端绘有太阳鸟,寓意常德人民奔向光明幸福。这太阳鸟,是太阳山白鹿寺出土的文物“三足乌”(象征太阳)。画的右端上方绘的是到桃花源寻梦的武陵渔夫和洞庭湖特产金色鲤鱼,还有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的“常德丝弦”、“荆河戏”和被列入省级非遗的“桃源瑜伽焰口手势”……画的上方,是蓝天白云、星罗棋布;下则为滔滔沅澧二水汇入洞庭,巍巍武陵山脉尽染丹青。
   画面上有些线条,不是一般常见的细长而是凸显粗犷。这就令画面显得方峻挺拔,增添了那种正大方雄的气象。
   绘画之至者,是风格。个性魅力,是艺术的灵魂和生命。艺术的进步,就是不断地超越自已和区别于他人。   《暾出东方》的作者莫道宏先生,热情地拥抱生活,退休后将全部身心扑向常德太阳山太阳文化的挖掘;从而深刻地领悟其底蕴内涵,然后以视觉、嗅觉和知觉上的丰富感受,滋养自已对太阳山的情感;并将其转换成强烈的艺术语言,以资讯绘画趣味天然的格调和纵横自如的笔墨,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太阳山传统文化底蕴的深厚和作者那种恣意挥洒的激情。让观众感受到笔墨的丰富和画面构成上的独其匠心。这种风格和气质,让观众在领悟大写意狂放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种情真意阔的执著。
  《暾出东方》,根植于常德太阳山,源溯于荆楚文化,取材于常德历史人文。创作者采用浪漫而夸张的手法,大胆地突破传统,在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的思想和情趣。
    画中不管是屈原《九歌》中的天神地祇,还是阳山之女和武陵渔夫,皆为荆楚文化傩戏脸谱。傩戏脸谱在此大集合,充分彰显了常德本地文化之特色。屏息静气细细地品析,便会发现整个画深藏着丰厚的楚文化底蕴,似乎可以听到悲壮的澧水号子、粗犷的常德高腔,当然也可以听到婉转悠扬的常德丝弦……我们在欣赏色彩、造型、韵律时,也会欣赏到那种不凭形象而凭感觉的抽象画的飞舞灵动的生命力。我们不得不佩服创作者那种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均具有不同凡响的大气和丰富。
  《暾出东方》,对常德太阳山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与提炼,具有极强的开拓性,因而极大地丰富了梦中桃花源的内涵。太阳神,寓意温暖光明。屈原《九歌》中与人类生产、生存息息相关之诸神,寓意人类命运和谐安定的共同体。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都不能失去生态平衡,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暾出东方》,为观者营造的是种轻松舒展的阅读境界。观此画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沅水江边,繁英匝地。春风散怀的布衣老翁,篱边嬉戏的顽童,柳荫纳凉的仕女……  这是一个天地安详、惠风和畅的世界。这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就是梦中的桃花源。
《暾出东方》,既摄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又借鉴了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这,是一道奉献给广大观众根植于常德太阳山的历史文化大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11: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暾出东方》,既摄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又借鉴了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这,是一道奉献给广大观众根植于常德太阳山的历史文化大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08:40 , Processed in 0.0308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