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44|回复: 3

樊溪湖中心景区景点荟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2 12: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之梅 于 2024-12-24 08:14 编辑

樊溪湖中心景区景点荟萃
(讨论修改稿)
萧竹韵

      荷花堰  由阴阳的互补,缘五行的变幻。在黄帝划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之前几千年。周家店集镇边这个地方,就生成了一个小湖汊。据传,在东汉年间,大汉皇亲樊重被敕封员外郎,迁徙至此后。在这个小湖西南筑陂堰,并往南向开凿灵渠,连接青草陂,直通弯陂堰,连绵近二十里。从樊陂堰往北开凿一条支流,往西开凿八条支流,共开凿九条支流,千百年来因山水的冲刷而形成溪沟,后来,为纪念樊员外的功绩,遂以其樊姓命名为“樊陂”。其九条支流蜿蜓曲折,流水清澈,共同汇聚在这一小湖里,因是樊溪的水汇成的小湖也叫“樊溪湖”。樊溪湖紧邻樊陂堰,后来陂堰与小湖相通,形成了现实的樊溪湖。现在仅剩一道樊陂堤,堤上松樟掩映,堤坡杂草相连,共同显现着樊陂古堤的曾经的岁月与壮观。
       在樊陂堤的西面,有一堰,唤名荷花堰。传说是当年樊员外,为千金大小姐专门配置的荷花池。荷花池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等八门而设立。西北的开门与东北的生门,均用久火铜(传说能与黄金比值)作为进出水的碈筒。休门在正北,是休养生息的地方,正是樊小姐的赏花台,背倚梳妆台(后来叫梳头冈)。东南杜门相邻处有两小土堆,土堆上有一对凤凰雕,东凤西凰,相对而视,喻意双凤比翼朝阳,因此,唤名凤对冈,(传讹土老百姓就呼丰的冈)遗址在樊溪老桥处,是当时南渠的出入口。正东伤门,在樊溪湖的南面,现已筑成湖内精养池。原来据说有一对雄鹿相斗的雕塑,因此唤为鹿斗坪,斗鹿旁边有一母鹿,和两小鹿亲吻。景为南门,死为西南门,惊为西门,均为山峦连绵,古木参天,宛如一把项围椅,这也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之一。
       说来也挺神奇,荷花池按自然法则建好后,池中就自然生成了方形的其米(马蹄),与双尾鲫鱼。它们都依赖着天门岗上的一颗夜明珠而生存。每逢珠光闪烁时,双尾鲫鱼就翻腾在水面。循双尾鲫鱼下去,也就找到方形其米。经若干岁月后,朗照宝珠走失。荷花池的双尾鲫鱼与方形棋米也杳无踪迹。只有永开不败的荷花,年复一年,展示着它的娇媚,诠释着它的跨越,证实着它无穷无尽的生命力,述说着千年岁月的蹉跎。因此,户口簿上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荷花堰”。
       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这里冠名为荷花大队。后来撤消公社改乡镇时,撤大队改村,因域内有小山名九岭岗,就命名为九岭村。现在合并村落后,这里又唤回原来的名称,唤名荷花村。因此奉上一首荷花颂,以助诸君一笑:污泥汇处扎根深,文笔娇娆写进程/满志寒窗春始发, 一朝闻世把冠擎/千支棘杆频频立,万束芙蓉朵朵灵/纵踩玉簪双供养,横飞紫箨宝莲成。

      樊氏花园  樊员外隐居地点是现在鼎城区交警四中队北面的岭湾,面朝九岭丁胡沈家与冲天湖年丰垸,背倚关圣庙,右侧自名为樊家山,左侧因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相亲命名为刘家山,紧挨樊溪湖。湖西南曾经是樊员外家的花园,亦称君云花园,由临近现在内垸小塘的鹿斗坪、与樊溪茗苑大门口以西的锦鸡孔雀园即凤对岗(含周氏沈氏家族兴建的《世和佳城》)组成。
      【鹿斗坪】  轶史传说,此地有六斗田那么大一个坪,占地面积约三亩,起初称六斗坪。这里曾经喂养着两对梅花鹿,是供樊小姐观赏散心的场所。话说小梅花鹿(中有一只雌鹿夭折)长大后,雄鹿发起了生理平衡争执,每每相斗,不辨输赢。樊小姐分咐家丁给雄鹿做上记号,常常与随身丫环打赌看哪只能赢,家丁们也偷闲来观赏凑热闹,还引来不少外人前来花园观赏。久而久之,六斗坪便改称为鹿斗坪。于是,樊员外请雕刻师傅用彩色大理石雕琢一对雄性双鹿戏斗的立体雕塑,和一雌鹿与两小鹿亲昵的雕塑,供小姐家丁们和来客观赏。经历若干年后,活生生的鹿虽然不在了,但鹿戏相的雕塑的鹿戏与故事至今流传民间。
      【凤对岗】  遗址在樊溪茶楼大门口以西抵新河道出口。曾经是花园的一角,圈养锦鸡和孔雀,供樊小姐并乡亲们观赏。后来樊员外亦用硃红花岗石雕琢一对硕大的凤凰栩栩如生,两个土台阔延五丈,中间相距约3丈多远:东凤长羽飞霞彩,西凰靓尾露深情;翎羽焕彩嵌珠镶点翠,头爪烁金涌玉更传神。经沧桑变幻,凤凰石雕演变为两个小土堆,乡民称之为凤对岗,也叫风的(de)岗,岗顶还可寻见残存的基础痕迹。1972年治理山湖时,凤对岗和灵渠樊坑即栗山张家长堰并存,2022年搞高标农田平整被掩埋。后在离原址20米开外挖了一个坑,方便生产生佬,谓之为“樊坑”。
      樊氏即君云花园之鹿斗坪、凤对岗,现与丁胡沈家之“樊门幸福屋场”、关圣庙、关圣庙机埠、樊溪闸等连成一体,为荷花村一道亮丽风景线。
       梳的岗  又称梳头岗,在樊溪湖西面有一山冈,由于樊溪三面水港环绕此小土冈,又因自然风浪条件的修饰,形成四面都有被水和风浪创作的如梳子状而且呈均等梯级形。当时捕鱼人感觉神奇,就唤其为“梳的(de)岗”。后来也有人说这是樊员外家的小姐梳头的地方,又唤为“梳头岗”,驻天门岗下,以顾阳姓氏家族居多。
      黄石港  梳的冈的正北面是樊溪港的一个呈U型状向急转弯处,东北两面悬坎险峻。据传,这两面和水底均为黄色石质,这急拐弯处的水格外深邃清凉,是鱼群冬季潜藏的好地方。因此,这神奇的地方被当地人呼为黄石港。也许这神奇的黄石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矿藏吧!
       黄石港的东面小山头原名株木山,又名八哥嘴,亦称桃花山。曾是团垱坪村的柑桔园艺场,经过多年经营,因柑橘树的老化和市场对柑橘的淘汰,后改种桃树,因此,现在定格其名为桃花山。山顶现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信访办公室一级调研员胡立庆先生等修起了别具一格的别墅,并命名为"怡庭园”。它综合了广西多处特色和湘楚风情,展示在岗岭上,东可以俯瞰樊溪湖之怡情,纵情吟诗作赋;南可凝注荷花堰之妙趣,憧憬篷莱胜景;西可远眺樊溪八曲之风景,乘兴垂钓黄石港;北可赏识樊溪一曲之神奇,遐思古老的传说。庭院美伦美奂,结构别致风雅,堪称是现代理想居住怡情的好地方。胡立庆先生是周家店镇的优秀儿女,2023年荣获全国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祖籍娥公桥村胡家桥。      

桥码头与樊溪亭
       古老而神奇的周家店集镇三面环水,北面紧邻平原。在通往南面的方向,是闻名遐迩又美丽的樊溪湖,优雅的横亘在万花喷香的原野边。交通要道,湖波起舞,往来通商,小舟接送,极其不便。尤其是周家店在古代,就是北通津澧潺、南达常沅汉的陆路交通要道。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东汉年间,由当时敕封到此的樊员外拨出银两三万,选定枯水季节和樊陂堤与荷花池一道建设,樊陂堤西面靠山修筑荷花池;在樊陂堤以东的湖中间,北从周家店集镇,南抵张家栗山修了一道南北走向的大堤。长108丈,堤高1丈8尺,堤面宽1丈8尺,完工后大堤两边尽栽柳树,这也就是柳堤的由来。柳堤中间修了一座石拱桥,桥跨度2丈6尺8寸,宽1丈8尺,高1丈8尺。过往商船放下桅杆便可并列通过。堤的两侧均设有装卸码头。经过近1700多年的变迁,于清高宗乾隆10年(1746)由地方绅士大家合议,上报公署,获拨官银一万两。利用枯水季又把柳堤加高1丈,把原来的岩拱桥拆除拱顶,把桥礅加高九尺。上面用大血稠方木做桥樑,铺上株木方枕,用寸厚杉木板作桥面,板缝均做鸳鸯缝接合。桥面上修有凉亭,两边共八根金丝楠木柱头,两边均设齐腰高的木栏栅,伴随条形座板,方便路人旅途疲劳而歇息。盛夏初秋,年青的伙子们站在栏杆上或俯冲跳水,或仰蹬销魂。或飞旋逐浪,或击水扬波,好不开心。屋架构飞檐单层斗拱莲花雕饰,屋尖六角翘脊玄鸟临风,屋面青瓦凌波福头寿滴,屋顶中间有玄葫芦镇脊。柱头与桥栏、桥梁、桥板,均以桐油浸抹底,粟油精涂细罩面,既呵护排斥风雨,更防腐不畏潮湿。樊溪亭有两副名联,东北侧一副为一保校袁书岩(案)撰:
       九曲绕新亭,一片湖光连汉水;千年怀古迹,四围山色锁樊溪。
       西南侧另有一副作者不详,联曰:
       流水响桥头,西望白云怀古哲;长亭凭市尾,南连青草引游人。
       当时对联应征者不少,择几副如下:西南侧有联:喜迓官亭临碧水/恭侯贵客访屠沽。横额为:雲蒸霞蔚。东北侧有联:迈步鹏程千万里/归来御赐五车书。横额为:忠君爱国。亭中有两联:(一)有水奇,一龙飞越樊溪水修桥惠众,千载永铭功德桥。(二)凉亭叙古,春风醉客秋迷雁/茶馆谈今,冬雪蹓冰夏戏波。
       桥码头不仅风景如诗如画,而且是周家店自古以来的贸易百日场。每逢春季,桥面上有篮提竹笋、野芹,藜蒿,鲜鱼虾、禽蛋,时令鲜蔬。也有篓装猪仔、鸡鸭鹅仔、小猫狗,更有索牵小牛、驴、羊、槽仔猪,还有犁担、拖箍、打将木等农用物资。伴随着茶卤蛋、甜酒挑,油粑粑等配套小饮点缀,真是热闹非凡。有诗可证:丰盈物产似香醪,贸易公平信誉高/宽厚待人迷远客,屠沽市场领风骚。
       进入夏季,诱人流涎的红杨梅,各类鲜红的熟桃子,青里透黄的甜梨子,好看略酸的媚李儿,金黄醇澄的甜枇杷,晰白迷神的藕笔尖,水灵红彤的大柿果。各类瓜菜,青红椒,园蔬、山珍,共同汇聚成一个果品风骚的大王国,一个香溢八方醉人心脾的博物园。还有艾蒿、菖蒲、粽叶子,蓝儿,筲箕、篾货一满场。尤其端午前后的龙舟竞赛,更是人山人海,整个柳堤和旁边的一个小土岗鸡儿岭是挤得水泄不通。有诗为证:凉亭极目赏龙舟,人海翻腾锦鲤游/击鼓喧嚣争首冠,樊溪健仔竞风流!
       迎来秋天,满场的菱、莲、红桔、柿类、栗类,菌类,土特产品不可胜数。农付产品推车载,驴马驮,好一派满满的丰收气息,家家扶得醉人归,热闹非常,迷人心田。有诗为证:菱莲桔柿栗争娇,谷米花生最弄潮/坐贾装船远去,行商解囊醉琼瑶。
       冬季到来,年货产品可谓是玲珑满目,别有地天。有土特产,蘑菇、红薯、山芋、各类水果、花生等,山特产,兔、雉、山鸡、竹鸡丶斑鸠,黄狼等,水特产,鲜鱼,乌龟,鳖类,野鸭、八达子、对鹅等。家禽似锦,野味飘香,有的说是赛常德,更有自诩小香港。有诗为证:
桃源洞里可悠闲?可比屠沽却汗颜/客往人来多热闹,嫦娥探首倚窗间。
       每天在堤两边码头上装卸货物的更是热闹非凡,尤以劈柴,松枝靶,烟包(茅草绞股类)山竹,楠竹、桂竹、杂类、蔸类、竹扫把、蓑棕等。猪、鸡、土特产品,农副产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四季鲜果等。客商催进涌出,好不热闹。周家店的桥码头也因此誉播常、沅、益,名达岳、汉、荆。
       解放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街道上修建了一座约50KW的小型水电站,为了满足发电用水的需要,把货物码头转至望家山边,将原桥码头连桥和凉亭一并拆掉,与柳堤形成一个整堤。将挖出来的块石运到离桥码头以南三百米处。在张家栗山开挖了一条宽40米的溢洪道,溢洪道下游用方整石和大片石修了一个长40米,宽15米的消力池,消力池的外面同时修起了一座八米跨度的石拱樊溪桥。这消力池共有28级用片石砌成的阶梯,终年水声淅淅,遇洪流则波涌滔天,声震十多里。远近渔民都用手撒网沿岸边捕鱼,收获丰歉因人而异。
      1972年,随着治理山湖的大势所趋,开挖了以当年四组,每组长20丈宽20丈,以丈宽的沟连接的樊坑(灵渠)为导向的撇流新河道,这新修的石拱桥又转移到了凤对岗,建成了十六米净跨的石拱樊溪桥至今巍然屹立在樊溪湖口上,承载着为祖国地方建设腾飞发展日夜往来的车辆。紧邻樊溪桥修建了一座气势雄伟的樊溪湖拦水闸(即樊溪闸),向人们展示着历史的变迁,诠释着岁月的沧桑,述说着一个个美好的人间故事。也因此,昔日的桥码头彻底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被牢牢的尘封在老人们曾经的记忆中,消逝在年青人感到迷茫的传说里。后人有诗一首赞道:樊溪激荡涌天边,阻断交通步借船员外赐银三万两,乡民筑路两条连石桥低陷千秋后,木枕高升一笑前闸堵鱼欢嬉碧水,凉亭永记忆清泉。
      关圣庙  在周家汊即东风湖南面,关圣庙座落在荷花村萧家垣墙刘家山背后的村庄的山坳里。话说邻近湖边的皮家山,是当年庄主皮老爷的庄院。庄院有良田千顷,但种田肥料奇缺,庄里便组织十八条船(每条船两人),从正月底开始,就在湖中搅丝草,运到田中肥田。在一个春末夏初的日子里,突然狂风大作,那十八条搅丝草的船,被狂风全部吹翻,无一条幸免。就在那36个搅草工最绝望的时候,奇迹发生了。隐约中,他们看到了一个身材魁梧,绿袍红脸人,带着黑白脸两人,和一匹殷红龙马,将他们连人带船,一并全部送到了岸边。待他们回过神来,相互述说各自的经历,大都相同。他们一起回到庄院,向庄院主人述说各自的经历,主人惊诧不已。因为这里本来系荆楚之地,深感这是关公显灵,救了众生性命。鉴于如此大恩大德,皮家老爷决定,砍伐自家山庄大树八百株、拨付白银一万两,就在关圣菩薩施援手的湖汊处,于八、九月枯水期,用人工筑成一约一十八丈见方的土台,喻意每条船修一丈。合现在六十米见方,面积三千六百平方米。为关圣菩薩建了一座殿堂,叫关圣宝殿,供人们四时供奉。后因庙台经常被水淹没,经当地几个大户人家合议,每户捐一千大洋,把神庙迁移到两公里外的刘家山即荷花堰西面的山里。当年皮家庄院第七十代孙子皮仁孝在清朝末年也是大地主,对重修关圣庙予以了资助。迁址后的关圣庙,香火尚盛。2022年,农业农村部拨款两千万,对这一片土地与毗邻田土2000多亩,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原址关圣庙和皮家山也在此范畴之内,周边河汊一并填平,成了一片理想中的高标准农田。现从樊溪南渠东拐直下,有一条新修的水泥路直关圣庙和皮家山,修筑中恒丰垸村周则强家族捐款赞助2万元。因感世事浮沉,故吟叹一首古风作结:温酒华雄项首分,颜良文丑血连云/五关六将书长载,千里单骑史记闻/虎穴只身狼鼠栗,水淹七旅鬼神勋/君侯老将垂青史,陆逊孺督本不群。
      九岭岗  在周家店集镇以南两公里处,绵延九个丘冈,名唤九岭岗,蕴含着神奇的传说。这九个小丘冈呈艮坤走向,现S拖尾状。据传,古时候,因为管辂先生让赵颜求寿于南北二斗,由于二仙贪食美酒后,为赵颜寿增五纪,一纪为十二年,共七十年。自愧有犯天条,自罚永不奕棋,将棋洒向四方。每一颗棋都形成一个小土冈,远处的大,近处的小。最后剩九颗,就用脚随便一踢,就踢到了这个呈带形的小山冈上,形成了九个大土堆。第二天,放牛娃到山上看到天天放牛的山冈上,多出了几个大堆,细数一下,共有九个。由此,经过若干岁月,这九岭岗的名份就传承下来了。原来山上古木参天,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跃进时,因炼钢铁的需要,被砍伐。那时叫年丰大队,大队的森林局曾设在此九岭北麓。同时在此山湾边建立大队颗粒肥厂,修建了关圣庙和九岭两个电动机埠。后来又在北边坳峪筑一道大堤储水,号名中堰水库。为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服务。】因九岭而感叹一首:昔时九岭伴奇峰,树木葱青掩映浓/刼数使然成现状,英名常驻度秋冬!
      万福桥  在樊溪湖中心景区,往夹堤口方向有一座万福桥。古时候,从周家店集镇通往冲天湖,泥港口,崇河一带的必经之路。路上有一道河汊,宽约一百多米,叫夏家汊。枯水季节,行人可涉淌而过;雨季,水最深处约丈余;步行绕道要多走四里路。河汊东南住着夏,陈,高,刘等几个大户人家。他们常年都要到周家店街上来访亲、访友、喝茶、看戏、赶集。一到雨水季节,就很不方便。因此,他们几个大户就商议在湖汊修一座桥,既方便自己,也方便过路的人,更是功德一件。
    付诸实施的桥长1米,宽高由各为0.5米的方枕石码成桥礅两个,高约四米,跨度净距2.8米。桥梁用五块各长四米,宽0.4米,高0.5米的桃花条石,横跨在两个石礅上。两端的引桥,聚集百余人,历时近月余,修起一道大堤。完工时,几个首倡者汇在一起商议,此桥取啥名好呢?因为考虑用了很多人工,而且是方便很多人走的,所以就取名叫“萬夫橋”。
    在镌刻铭文时,一位衣着端庄,面容秀丽的女子来到现场,彬彬有礼的说到“为感谢各大善家修此万福桥的善举,小女子这厢有礼了”。说罢,一个深深的万福礼,礼毕,悠忽不见。有童子眼看到,半空中观世音菩蕯隐隐约约,裹着轻纱薄雾,驾祥云而去。在场数人赶忙跪地长揖,并同时意思到,这是观世音菩薩来点化的,此桥就叫“萬福橋”。解放后的初期,这一带叫万福桥乡,七房陈家的胡春初等担任过乡农会主席。进入新的世紀后,鉴于老桥条石被用作建了机埠,通过通过高标农田建设,这夏家汊已用土抬高两米,并修成了三米宽的混凝土公路,当年的架桥处,取而代之的是几筒水泥大涵管,承载着车辆的往来,分流着上游的雨水,极大的方便村民的生产与生活。如今,万福桥南侧一棵百年老杨,见证着它的沧桑。有诗赞古今义举:湖湾过路架岩桥,自发融资境界高/历史长河留异彩,而今万福地名标!
      黑煞湾/花观庙/张家岩桥  在樊溪湖向家垱支流中,有一个湾名叫“黑煞湾”,与现荷花砖厂相连,湾中曾古木参天。据传,湾中的黑煞星即黑鱗巨蟒拥有一颗宝珠,被花姓道人与得道高僧两人联手施术掠走。之后,二人在向家垱中游建一庙,名唤“花观庙”,以宝珠为镇观庙之宝。居住在此的杨姓人家称其为“花观庙杨家”。此地生意兴隆、庙里香火不断,皆因龙脉上宝珠之灵气。后来又被一位张姓赶脉高人以法术神通获得,置放在张家祠堂。据说有此活宝供奉在张家祠堂,京城一旦开朝门,此地便能听到开门声音,张家遂将此地再名为“朝门张家”,致人丁兴旺财源广进。
       这期间,赶脉人不谨将宝珠之天机泄露致双目失明,朝门张家人氏便不再照顾他了。再后来,宝珠拥有者黑煞星为失而复得,施用一计云:“朝门张家修岩桥,子子孙孙穿龙袍”,并委托赶脉人实施。张家不知是计,在向家垱支流与樊溪主干交汇处请来工匠,修起了一座石拱岩桥。竣工前赶脉人建言要吃一对喜庆红蛋。竣工吉时,张氏长辈敬献红蛋时赶脉人口中念念有词:“岩桥修起脉冲天,气死张家翰林院;今日吃得红双蛋,我的眼睛也复原。”忽然间一股龙脉之气飘然过桥,赶脉人将宝珠交黑煞星收,遁往它处更不再复世。此时湾中流水如血染红,三天三夜未尽其源,预示朝门张家的衰落。
       后来这里只剩下一座岩桥,因此朝门张家又叫岩桥张家。此桥以方整石嵌筑,半圆拱形,工艺精湛,跨驻用多年(讹称华官庙小学),后来也因诸多原因被毁,遗址现已被村民开垦种上庄稼,建有住房。现在紫气东来,呈欣欣向荣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樊溪湖中心景区添新景
       樊溪湖利民桥  2022年11月,横跨在向家垱、途经团垱坪至樊溪湖入口处梳头岗(周士方言又称梳得岗)西南端长36米宽1.5米、两侧无栏杆的渡槽桥(当地群众戏称“入娘桥”),被座落在此长42.84米 宽 7.5米、整体现浇的“ 利民桥”替代,成为省道望城至临澧的重要组成,结束了两岸村民进出长期绕道天门岗学区、伴陪危桥生产生活近50年的困境。樊溪诗社曾于2024年3月发起诗词唱和。有三首七律分别反映出了此桥建设前、建设中和建设后的情况。试摘如下:
    《通娘》关圣庙前梳得冈,人经此地骂声长/皆因梁损渡槽险,更是矼危行走惶/挑担推车身打抖,携童扶老腿敲梆/乡邻祈盼路无阻,架起连心走四方。《改造》虎年春月碧波旁,汽轰鸣翻斗忙/筹措资金三百万,混凝砂砾五千筐/拓宽桥面安黎庶,筑稳根基固礎桩/曲水人家风采现,精神抖擞德流芳。《赞美》危桥改造凯歌扬,品质提升换靓妆/方便出行亲九岭,泽被储运悦三乡/归途不再黉堂绕,致富欣闻脚步锵/常把屠沽山色览,环湖春水共天长。

           (待修改完善,供周家店镇镇志编修等方面参考)    
image.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2 21: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学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2 21: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开均 发表于 2024-12-22 21:31
欣赏老师佳帖、学习、为您点赞!

晚安冬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4 07:57: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福桥头一棵杨
mmexport173499818444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7:02 , Processed in 0.04371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