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4-12-23 17:04 编辑
潘相著《事友录》卷之一(四)再续 安乡潘相经峰辑 次男承炜仲明校刊
潘迪《石鼓文音训》
(四)再续 元惬山潘氏迪(1)曰:“右石鼓文,其辞类风雅,然多磨灭不可辨。世传周宣王猎碣,初在陈仓野中(2),唐郑余庆(3)始迁之凤翔。宋大观中,徙开封。靖康末,金人取之以归于燕。圣朝皇庆癸丑(1313)(4),始置大成至圣文宣王庙门之左右。”岂物之显晦,自有时耶?鼓之所自,先入辩证已详,故不敢妄议。然齐天下永宁,则为臣下祈祝之辞无疑。又曰:“公谓天子则似是畿内诸侯从王于狩,臣下述其君语天子之言。吁鼓之世虽不可必,但其字画高古,非秦汉以下所及,而习篆籀者不可不宗也。迪自为诸生,往来鼓旁,每抚玩弗忍去。距今才三十余年,昔之所存者,今已磨灭数字,不知后千百年所存又何如也?好古者可不为之爱护哉?间取郑氏樵、施氏宿、薛氏尙功、王氏厚之等数家之说,考订其音讯刻诸石,俾习篆籀者有所稽云。”至元己卯(1339)五月甲申,奉训大夫国子司业潘迪书,翰林待讲学士通奉大夫知制诰同纂修国史兼祭酒欧阳元,承事郎典簿尹忠,诚挚蓝博士黄溍,奉议大夫助教祁君璧,从事郎助教刘闻,承务郎助教赵琏,从事郎助教康若泰,同校。 (1)潘迪,《全元文》(卷一五五五)中有他的小传:“潘迪,字履道,一字牖民,元城(今属河北)人。历监察御史、国子助教,升国子司业、礼部尚书。以正议大夫、集贤直学士致仕,著有《春秋庸学述解》、《六经发明》、《格物类编》。” (2)石鼓文,唐代初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南约十余里的渭河南岸陈仓山(现名鸡峰山)之北阪‌。 (3)郑余庆(745-820年),字居业,郑州荥阳人。大历年间,进士及第,两任宰相。卒追赠太保,谥号为贞。 (4)圣朝皇庆癸丑:元仁宗二年,即公元1313年。 (5)欧阳元(1283-1357),其宪家卢陵,后迁浏阳。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竹坨朱彝尊(1)曰:“石鼓籀文虽与大篆小异,然离钟鼎欵识(2)未远,其为三代之物信矣!”而诸家或疑之。马子卿至谓宇文周所刻,诚伧父(3)之言也。石鼓向阙其一,皇佑间始得之。欧阳永叔(4)见之最早。文存四百六十五字尔。薛尚功则云岁月深远,缺蝕殆尽,今欵识所载,乃得之前人刻石者,方之永叔,仅多二字。胡世将(5)《资古录》云所见者,先世藏本,在集古之前,仅益九字。至潘惬山作音训时,只存三百九十有九字而已。杨用修乃谓从李宾之所得唐人拓本(6),多至七百有二字。又言及见东坡之本,人多惑焉。愚考杨文既与潘氏多异,宾之《石鼓歌》,有“拾残补缺能几何?”子瞻诗亦有十遗八九,皆未云克见全文。用修云云,宜陆文裕(7)之不敢信也。由石鼓而推之,用修他所考证,亦安能使人无疑,无惑乎?陈晦伯有正杨一编矣(8)。 (1)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人。清代文学家、 词人、学者、藏书家。 (2)“金文”又叫“钟鼎文”或“吉金文”,是铸刻在各种青铜器上的铭文。它有凹凸之分,一般来讲,凹的阴文称“款”,凸的阳文叫“识”,因此,金文又可称“钟鼎款识”。 (3)伧父,泛指粗俗之人,犹言村夫。 (4)即即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北宋大文学家。 (5)胡世将(1085-1142),字承公。常州晋陵县人。宋朝名臣、诗人有《胡忠献集》六十卷,今已散佚。 (6)杨用修,即杨慎(1488]—1559),字用修。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代三才子之首;礼宾之,即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湖南省茶陵县)人,以戍籍居京师。明朝时期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 (7)陆文裕,即陆深(1477—1544) 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陆深书法遒劲有法,如铁画银钩。著述宏富,为明代上海人中绝无仅有。今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地区也因其故宅和祖茔而得名。 (8)即陈耀文,字晦伯,明代确山县人,庚戌1550年 中进士,授中书舍人。累官至监察副史,为京官、地方官多年。后,辞官归故里汝南天中山下,专心致志于钩沉纂辑,辨正稽疑。所著有《经典稽疑》二卷、《正杨》四卷、《学林就正》四卷、《学圃萱苏》六卷、《嘉靖确山县志》二卷、《花草粹编》十二卷。其中《天中记》六十卷,最为知名。 好 相按 石鼓诗歌,累牍连篇,不能具录。率性堂会课,相有五言排律五十韵,为师有所许可,见《集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