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澧县老干部网络宣传协会工作总结
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极不平凡的2024年,澧县老干部网络宣传协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网宣协会老同志,按照市协会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作为,大力弘扬正能量,倾力唱响主旋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主动作为,积极奉献余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一 、着重打造现代化网络空间文明的新基础新秩序 2024年,澧县老干部网络宣传协会组织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网络、关于宣传、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范》,学习市协会印发的关于网络宣传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修订与实施澧县老干部网络宣传协会《会员守则》以及奖励办法,组织会员到林伯渠和丁玲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活动,提升政治素质。年初进行集中培训学习两次,要求绝对达到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的工作要求。 针对个别会员利用协会组织打擦边球,进行商业销售行为和宗教宣传活动的不正常现象,澧阳群玉分会进行了专门的整顿,调整了分会负责人,分会支部上了专门的党课,召开了专门的组织生活会,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家统一认识,提升觉悟,明确要求。用他们自己的话说,首先要打造好一支硬邦邦的队伍。一些新会员如刘敬中同志感概到:没想到老网协队伍政治素质顶呱呱!正能量满满,负面影响基本没有,唱赞歌,擂战鼓成为网络宣传工作的新常态。 二、 赋能数字化网络宣传链的高效网络协同 澧县老干部网络宣传协会会员组成,从年龄来看,大的快九十岁,年轻的不到六十岁,差距近四十,因此,写作能力、反应能力差距太大,澧阳分会负责人任泽久同志组织年轻会员和老会员互帮互助,会写诗的写诗,会做词的做词,会写文章的写文章,会上网发表的负责上网发表,把一支近二十人的队伍给带活了。他们发表诗作达1200多首。丁仕先同志常年负责上网帮他人(年纪大的同志)发表作品近千次。 协同合作是澧县网协的一大特色,形成了以陈喆,梁先海,孙圣华,易宗明为代表的集体活动报道组,以胡林祖,黄太村,丁仕先为代表的诗词创作组,以田清泉,张儒银,刘瑞松为代表的摄影创作组……他们高效协同,奏响了网络宣传的协奏曲。 会员发表网络宣传作品必须有血有肉,必须紧扣社会实际,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必须深入生活,掌握第一手材料,这是必须的。今年开展集中采风活动5次,到新农村,工厂,学校,小区采写第一手资料。因为作品需要,个人和小组进行的采风活动就有五十多次。我们的会员中向陈喆、刘经波、梁先海等只有发现县里有活动,立马前去采集素材。会员到山区、到农村厂矿、到居民楼栋,了解实情,反映实象,这样的作品具有生命力。像田清泉、张儒银、刘瑞松同志深入城镇生活,把澧县这个小县城拍出了新视野、新境界。有艺术家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会员真还具有发现美的眼睛。会员刘瑞松同志还倒在了采风活动的路上,他的精神值得点赞、发扬与学习。 三 、点燃会员精力引擎的高效续航火炬,实现个人价值升华与集体成就的新跨越 澧县网协队伍中有不少的高手,网络职业能人,会员陈喆、高家协、于乾松同志全年发表作品近三百篇,其中获得优秀、精华图章的几十篇,陈喆、梁先海同志侧重于写老年组织的老年活动,高家协、于乾松同志则侧重写地方历史掌故,他们的作品特色赢得了一片赞许。2024年,全县网宣会员在正扬网上发表文章1200多篇,诗歌1500多首,图片近10000张,这是不完全统计数字,那些只有几篇数量的人员没有统计上来。虽然绝对数量比去年没有增加多少,但就其质量、水准有很大提高,其中获优秀、精华图章的文章比例较去年明显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所有这些作品都是会员为党的事业弘扬正能量,围绕党政中心工作高奏时代凯歌,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擂鼓喝彩的不图名、不图利地辛勤汗水的结晶,实现了个人价值升华与集体成就的新跨越。 更了不起的是,老会员同时也是老行家的杜修岳、刘大发、高守泉、于乾松等同志不仅写出了好的作品,还应县委相关部门之邀,专门负责搜集整理澧县地方党史展览馆资料布展工作,工作辛辛苦苦进行两三年,现在大功告成。 澧县的网宣会员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他们说,尽管我们老了,年纪大了,但我们站在正扬网上,仍然是党的事业与民族复兴大业交响曲的和弦伴奏者! 回顾一年的工作,澧县深知自身的不足与缺陷。2025年,澧县网宣协会将按照市协会的部署与要求,紧跟县委县政府的步伐,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分调动新老会员的积极性,紧跟时代步伐,在正扬网上昂首阔步,继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