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17-4-14 15:13 编辑
前三十年人生琐忆(续二十二) 永志
大概是1975年的下半年,全国学小靳庄时,我临时受命参与在何家铺大队办点。吃住在一个姓钟的木匠家里。
这里群众文化基础好,有一批文艺骨干,如曹东岳、吴必初等人,他们组织有一支湖南花鼓戏演出队,不从外面请人就能演出一台戏。女青年彭爱莲,长相漂亮,声音、演技都很好。公社秘书张新民,会吹拉弹唱,有文艺才干,也被抽调来协助排练戏剧。我没有文艺细胞,则分工辅导一位从津市下放的女青年如何给农民讲辅导课。我忘记这位女青年的名字了。记得个子比较高,并且壮实,她好像上过高中,文化功底还可以。按照上级要求,我不仅要和她一起研究讲课内容、程序,而且还要具体到设计讲课的姿势,讲课的全过程每个细节都不能忽视。讲课的内容是批判林彪如何对抗毛上席的指示,破坏辽沈战役,当时中央下达有有关文件。因为吸引人的主要是文艺演出,至于赛诗会、学习毛主席著作讲用会、批判会,只是点缀,影响不大。
小靳庄田间地头演唱革命样板戏
我的具体工作不多。张新民有亲戚在何家铺,记得我和他一起到他的一个老表陈和平家里吃鸽子肉。好像彭爱莲和陈和平也有亲戚关系,她也作陪。彭爱莲后来进了公社的邮电所。安乡四中的校友、中九班的学生张雪林的家也是这个村的。我上高中时,他在安乡卫校读书,我们来往密切。1969年他参军,在福州,后来进军校,是医生。这年他回家探亲,但是走亲戚去了,我没有见到。我看望张雪林的母亲,是她告诉我的。老人为她的儿子有出息很自豪。老人还说到王元珍,她们是亲戚,虽然张雪林和王元珍的婚恋没有成功,老人仍然赞扬王元珍不错,老人还帮助王元珍带孩子。雷国斌也是这个村的,我到过他家里,节我们吃饭。1977年恢复高考,雷国斌和我一起参加高考,他考上中南矿冶学院,后来留学,定居在瑞士。学小靳庄的活动结束,我按照公社党委的要求,被安排到一个最穷的农户家里食宿,有几天时间。我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好,觉得他们夫妇人很好。可惜,我忘记他们的姓名了。
公社秘书张新民(右),会拉会唱,有文艺才干,被抽调排练戏剧。
常德市文代会上合影(1997年)
何家铺大队成为全县学习小靳庄的示范单位,开现场会时,张灯结彩,方圆十几里的农民都来了,像过节一样热闹。县委宣传部王锡光副部长带队参加。在一中读书时,我曾听王锡光在学校里作过学习《矛盾论》的报告,佩服他的水平高,印象深,两人一见如故。后来,我考入湘潭大学,他又从常德地委宣传部调湘大任政治系总支副书记,我是哲学班党支部书记,两人又成了上下级关系。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王锡光反而被认为是工农干部,知识水平低。他说活朴实风趣,一次给学生讲话,讲到秦始皇、吕不韦,说吕不韦是政商,有野心,“秦始皇的妈妈偷人”,秦始皇实际是吕不韦的儿子。“吕不韦的妈妈偷人”,作为笑话在系里传开了。王书记在我面前诉苦:“你是听了我讲话的,哪天我就只讲吕不韦妈妈偷人吗?”后来,他不与系总支的同事为伍,天天背着书包和我们一起听课。上世纪八十年代,王锡光调益阳教育局,曾和我联系,想回常德。我向有关领导反映过,好像是觉得他年纪大了,没成功。他是常德县十美堂乡人,好像曾引进一个什么项目,支援家乡,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