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云华 于 2025-1-1 18:08 编辑
(二十六)环渤海游最后一站---登嵖岈山之一 文/张云华
10月23日,星期三,天气晴。我们从许昌出发往回家的路上行驶,途径河南驻马店市,经我们的团长提议去嵖岈山游览一下。嵖岈山这个名字我们一行人大部分人不知道,但是提到西游记,大家一下兴奋起来,那可是明朝文学泰斗吴承恩所著的历史上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据说嵖岈山就是吴承恩的作品原型创作基地,也是电视剧《西游记》的拍摄地,想到要去这地方,大家滔滔不绝的谈论起来了......
嵖岈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属驻马店市遂平县,总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嵖岈山旅游景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是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
据传古时,有一个掌管本地风调雨顺的神仙,这位神仙叫嵖岈,当时他很年轻,有一年这里遭遇水灾后,他没有办法回到天庭,把王母娘娘后花园的石头一块块的仍下来,借过天上的石头垒成这座山救了水中的百姓。后来玉皇大帝为了奖励他的爱民之举,就以他的名字给这座山封名—嵖岈山。
嵖岈山系伏牛山东缘余脉,又名玲珑山、石猴仙山,山势嵯峨,怪石林立。南山、北山、花果山、六峰山砥足而立,秀蜜湖、琵琶湖、百花湖、天磨湖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奇特秀丽的风光画卷。 这里风景秀丽迷人,文化底蕴丰厚,与西游文化、石猴文化密切相联,源远流长。著名高僧玄奘早期在嵖岈山一带颂经修行,他的大弟子道全、三弟子道一就是嵖岈山人。明朝淮安才子吴承恩为避祸远行,途经嵖岈山,从嵖岈山石猴、睡唐僧、醉八戒、白龙马、定海神针、老君花园、黑风洞、高老庄、流沙河等天造地设、惟妙惟肖的奇石景观中汲取灵感,打开了酝酿已久的艺术闸门,创作了千古史著《西游记》。因其奇峰竞秀、怪石嶙峋、风光绮丽,1998年,《西游记》剧组把嵖岈山作为拍摄《西游记》续集的外景基地,成功地拍摄了《西游记》后续16集。随着《西游记》续集在此的拍摄和在全国的播放,使嵖岈山风景区饮誉全国,名冠天下。
嵖岈山南山门作为进入景区的第一站,是进入风景区的主要入口。也是感受嵖岈山壮丽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设计独具匠心,远远望去似两块巨石,与周围的山体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真正做到了返璞归真,是建筑与自然山水的完美结合。
南山门的前广场和后广场不仅提供了宽敞的游客活动空间,还设有主山门通道、主山门综合服务区、停车区、国家地质公园主碑区、水车群组区和观光水系区等多个功能区域。
我们来到嵖岈山南门,进入到西游文化广场,观赏到西游迎宾仪式等精彩的文艺表演,还与唐僧师徒四人的雕像合了影。此外,广场上还有《西游记》大型砖雕艺术馆和地质博物馆,游客可以参观这些场馆,了解《西游记》的文化和地质知识。
我们请了一位美女导游,和她谈好价后,并根据我们需要游览的时间来确定路线,经过商定我们计划东山门进入。跟随导游乘车来到东山门站,走进那如诗如画的风景中。
一走进嵖岈山,就不禁令人惊叹,只见这山气势磅薄,挺拔俊秀,怪石嶙峋,鬼斧神工,实在是奇!约走了几百米就到了秀蜜湖了,湖水恬静淡雅,环绕在山脚下。再往前走,高耸的蜜蜡峰,绝崖突兀、奇峰巍立,峰峦之间还犬牙交错蔚为奇观。据说这里满山都是野花,招来了很多蜜蜂采花酿蜜,因酿的蜜多,长此以往都凝固在山上的石缝里,每到夏季,经太阳的强烈照射,蜂蜜流在整个山的外表,就好像涂了一层厚厚的蜜蜡,所以大家就把这座山取名为“蜜蜡山”。山脚下的这个湖叫“秀蜜湖”,秀蜜湖波光粼粼,秀出了蜜蜡峰的奇,也秀出了秀蜜湖的美。
在湖边向上看,可以见到双猴望月的石景,辈辈封侯,寓意着世世代代都能高官厚禄。
经过一段蜿蜒陡峭的路,我们来到“黑风洞”,这里是自然形成的花岗岩洞穴。黑风洞也就是西游记里黑风怪的洞府,洞口设计的很有创意,洞口很小,黑风洞全长有300多米。据说历史上,曾是明末起义军李自成部下高迎祥屯兵之处,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当地村民躲避日军的藏身之所。洞内结构复杂,棚洞相连,洞中有洞,暗河肆流,宛如迷宫,因此也被称为“万人洞”,内部保存有丰富的钟乳石和石笋,形态各异,给人以幽静而神秘的感觉。
山上有“包公庙”,因大殿内供奉清官楷模宋朝重臣包拯而得名,始建于宋,明、清、民国时期均有修复,古朴典雅、绿树掩映。据传包公在汝宁府微服私访时曾经救了一位民女,村民感激涕零,在此山中修建三件草屋,内供包公以作纪念,后在清代发展到几十间瓦房,香火旺盛。
途经“槐花谷”,再到“五龙宫”,因为大殿供奉着老龙王和东海西北四龙王而得名,“五龙宫”,始建于唐朝,为历代祈求风调雨顺之地,道教活动场所。这里是西游记的雕塑区,左边的登山道看起来不好走,但是并不陡峭,在这些石缝中间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很多的地方比较窄。 进入“西游记雕塑园”,这是依据《西游记》中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创作的主题雕塑园。(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