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17|回复: 4

我的澧县情结 十年津澧路(代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 10: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澧县情结
       我决定继续写写离开军垦农场后在澧县所待十年半的经历,出自三个方面的因素考虑:
       首先,我有浓郁的澧县情结。
       我的出生地虽说现为安乡属地,但我出生之时却隶属澧县官垸乡,我们居住的那块地方,以前将澧县与安乡的界线确定为黄田湖西岸距大湖约一里左右的一条小沟,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部门调整行政区划,澧县与安乡就以黄田湖西边约五里处松滋河中段为界了,我们就由澧县人成为了安乡人。不仅如此,我家先祖是从澧县梦溪寺那里的林家滩搬迁过来的,落户在澧县官垸乡的新发洲(或鸟儿洲),一九二几年才从新发洲那边搬到此时的位置。老父亲儿时曾随长辈们到澧县梦溪寺那边的老家探访过,2017年,年逾九旬的老父亲也带着我们去老屋寻踪,只可惜毕竟八十多年了,时过境迁,尤其是经过园田化改造,看到往昔痕迹一点不剩,更不用说有熟人了。
     我母亲是地道澧县人,我外公外婆久居澧县新洲(如今属津市),1957年下期与1958年上期我就住在我外婆家,在古镇南端的新洲完小读完五年级。可惜那时候太小,残留的记忆仅剩下面这一点点:校舍全是木板壁的青瓦房,有一栋宿舍是两层木楼,楼下住教室,楼上住几个男寄宿生,校园内有几块土坪,栽着花草和树木,有几棵树树干很粗,应该很有些年份;开始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姓陈,名字不记得,也许当初就不知道,他年龄偏大,皮肤偏黑,身材不高,大约期中就换了年龄小一些个子高一些的新班主任叫胡贤宣,那时候正值反右,留有小时烫伤痕迹的音乐老师丁小玲给我们教唱反右派的歌曲,有些歌词显然是经过她改动了的:“右派分子黑娘心,咬着牙齿狠人民 ”, “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右派分子想反也反不了 ”, 教自然地理课的老师叫胡丕颂,年龄估计五十了,脾气温和,颇受学生的喜爱,同学们亲切地喊他 “ 颂伯 ”,有一天突然发现“ 颂伯 ”不给我们上课了,听老师说他打成右派分子了。至于同学,全班几十号人仅记得一个女生的名字,叫皮敏华。为什么单单记得她呢,我们语文课本的扉页是一幅少先队员升国旗的彩色图片,中间有一个行队礼的女孩,班上的同学们都说这就是画的皮敏华,因为无论五官.肤色还是脸型,真的都很像她。说来也巧,1973年起我在渡口教书时,有一次回家,路过保河堤,顺便走进毛里湖供销社里面去看看,猛然发现皮敏华站在供销社的柜台里面,原来她在这里当营业员,虽然时间过了十多年,但彼此还认得出来。我们隔着柜台聊了一会儿,她还讲了几个同学的名字,可惜我当时没有刻意去记,没有印象。1976年我调到官垸后,就没有见到过她了,也没有联系过。前几年向在这里工作过的学生打听,但她说不清楚。
      其次,我在澧县工作的十年,是1970年至1980年,这正是中国政局发生巨变的十年,大事频频:第二次庐山会议,“九.一三”事件,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西沙之战,学小靳庄,四人帮覆灭,对越自卫反击战,百万大裁军,右派全部摘帽平反....,与教育有关的事件也层出不穷,开门办校,工农兵推荐上大学,马振扶事件,张铁生的白卷,黄帅的日记,反师道尊严,恢复高考,....我虽待在最基层的公社中学,但所有政治大气候无不影响到我们。在这一波波的风浪中,我们这些被大潮裹挟下的芸芸众生怎样自处,学校又是如何应对,我将尽量真实的还原那风云变幻的岁月的对现代人极为陌生的景象。
     此外,还有第三个原因,有些学生也力劝我把与他们共同经历过的那些难忘的岁月作一个回顾,因为那也是影响他们一生,受益一辈子的峥嵘岁月。他们在班级微信群里,互陈思念,诉说经历,回忆趣事,吟诗抒怀,点点滴滴无一不是话题。棠华中学首届毕业生成金星同学书写了近两万字的长文,讲述他从小开始直到高中毕业的艰难曲折的求学之旅。近些年,最先毕业的几届学生联系到了我,他们邀我聚会近十余次,每次在一起,他们还是对那段特殊的高中生活津津乐道,足见他们亦有着缠绵的高中情结。
       我拟将在澧县的棠华、渡口、官垸三地工作十年半的经历写成回忆录。因在八十年代白衣区整体划归津市市,棠华、渡口如今以属津市市,唯官垸留在澧县,故而将回忆录命名为《十年津澧路》。  
      《十年津澧路》计划按先后次序编为《棠华篇》、《渡口篇》、《官垸篇》。       我愿意回首这段或纷乱或荒诞同时也有着艰辛和奋斗的经历,既非倾诉和炫耀,亦非声讨和鞭挞,只是想让没有经历过那样特殊岁月的人们对文革中后期农村教育真实情况有所了解,同时也希望看到这些文字的中青年人对此既不必耻笑,也不要蔑视,因为这些事都曾真真切切地发生在那个风云变幻的神州大地,在那个时候,我们也都是热血青年!
      为了不忘过去,感恩当下,尽管时间过去四十多年甚至半个多世纪,记忆残存很少,当时的记录也不多,我还是决定,慢慢回忆,慢慢书写,力争做到不虚美,不掩恶,不发挥,不评论,秉笔直书,求实存真。至于有些涉及到的太过具体的人与事,力求以不伤害为原则,适当虚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 21: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学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3 02:15: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6 12: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6 16: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听涛老师佳作,欣赏学习,衷心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7:14 , Processed in 0.03425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