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吴若愚 于 2025-1-8 12:26 编辑
为《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作序 序一 把灿烂的津市文化永续传承弘扬下去(一)
傅勇 黄旭峰
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与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津市因傍津设市而得名。在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之下,大美津市,遍地是美景,处处皆风雅,历史悠久,文脉源长。在这里,澧水携八条支流,漫卷九水泥沙,来了个雄奇的大拐弯,直奔洞庭,通江达海,也激荡出厚重的湘楚风韵和璀璨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屈原行吟“沅有芷兮澧有兰”的千古名句,跻身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的孟姜女感动今古,最为契合“学习强国”精神的车胤囊萤照读的典故光耀史册。在这里,九澧之水浩浩荡荡,汇聚13省移民,仿佛文化的熔炉,将鄂、赣、川、皖、湘、粤等文化融铸成神奇独特的移民商埠文化。在这里,澧水静水深流,滋养着自强不息的坚韧基因,嘉山峰峦耸翠,展示出敢为人先的雄健气魄。矗立在澧水河畔的望江楼上,曾经有一副气吞山河的楹联:“饮武陵酒,品鹤峰茶,望皇姑秀色,听江水涛声,九澧名楼今胜昔;吟太白诗,诵东坡赋,招屈子忠魂,忆贺龙壮举,千秋佳话慨而慷。”写尽了城市繁华与荣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的不屈奋斗,为我们留下了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自建市以来,一届接一届的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率领优秀的津市儿女,高扬光荣与梦想,力擎艰难与挫折,励精图治,前仆后继,书写了“九澧门户”“工业重镇”“北有沙市,南有津市”的壮丽华章。现如今,津市人民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传承厚重的人文精神,激发蓬勃的发展潜力,大笔擘画新的发展蓝图。 如今的津市,已然是一座创新之城。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国家新型城镇化、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水系连通与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市、全省海绵城市试点单位、美丽乡村建设整域推进试点县市,“绿色存折”垃圾分类减量机制获湖南首届创新奖一等奖,一张张城市名片就是生动写照。(未完待续)
(傅勇,中共津市市委书记;黄旭峰,津市市人民政府市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