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8|回复: 0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 文艺卷——文学篇(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0 12: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津市吴若愚 于 2025-1-10 12:29 编辑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

文艺卷——文学篇(二)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结束,20多年间境内文学园地依然一片寂寥,偶有习作见诸报刊,但动静甚微。20世纪80年代前后,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文学艺术有了相对宽松的生存空间,本土文学创作乃渐现转机,文学新人次递出现,公开发表的作品亦逐年增加。1979年,以万家煌为主创作的剧本《发霉的钞票》晋京演出,获文化部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剧本创作二等奖、湖南省专业剧团会演创作一等奖,剧本在1980年《剧本》第一期发表。市文化馆干部王荫槐,倾力创办文学刊物(《兰草》),热情辅导业余作者,颇有成效,1983年湖南省《文联通讯》刊载《津市业余文学创作日益活跃》一文,介绍了津市文化馆辅导业余作者的经验和成就。同年,王荫槐的中篇小说《小船摇摇》问世,为新中国成立后津市作者出版发行的首部文学作品专集。此间钟月、谭兴烈、王泸、万长生、鲁云英等人均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见诸报刊,并相继加入省作协。阳由乡农民鲁云英对文学一片痴情,劳作之余勤奋练笔,1983年,其处女作《布谷又叫了》发表后,有评论《新苗破土放清香》对其作品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钟月的小说、散文作品常见于《莽原》《小说界》《芙蓉》《湖南文学》等期刊,1988年,其中篇小说《天赐街雪葬》斩获首届丁玲文学奖。王泸长期致力于乡土题材的创作和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出版有《嘉山田傩韵》《兰津芳韵》《民间文学三集成》等作品,曾获“湖南最美文化人”称号。谭兴烈则钟情于戏剧创作及研究,有大戏《难得糊涂清白官》、戏曲《郑板桥上任》获省级奖,《当代戏剧之思考》发表在《戏剧月刊》。此外,一群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诗词作者自发组织诗社(梅花诗社,后改名为兰津诗社),诗社骨干王道济、高汉泉、易奥法、陈卓华、王继杰、李寿富等人的诗作常被各类诗刊选用,兰津诗社还成为中华诗词学会发起单位之一,是本土成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也最为活跃的民间文学社团。旅外津市人中,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谭佛雏,为著名中国古代美学、文论研究专家,长期从事古代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研究,尤其在王国维诗学的综合研究与资料的整理、校订与辑佚方面成就显著,代表作有《王国维诗学研究》《新订《人间词话)《广人间词话)》等。

                                                                         摘自《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6:51 , Processed in 0.0321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