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70|回复: 9

毛家嘴的年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0 12: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儿时,翘首盼年,欢喜过年,并经常埋怨新年走得太快、太远。因此,关于年的记忆,就象龙门石窟里的佛雕那样坚固不化。米儿糖是老家春节传统小吃,也是儿时最喜爱的节日礼物。年近花甲,家乡切米儿糖的场景,时不时地拨动心弦。只要回味起那甜蜜的米儿糖,我那不再年轻的心,就氤氲湿了,就荡漾开了。
      切米儿糖与杀年猪一样,都是老家的传统年俗。人老恋旧,叶落归根,回老家的脚步越走越勤。今日老家,每至年关,年猪“嗷嗷”的嚎声依然此起彼伏,杀猪饭的醇香依然在山村弥漫。然而,却很少听到那此起彼伏的“碰碰嚓嚓”的切糖声音。儿时,每到腊月下旬,老家那小山村好象就是一个大蒸笼,从清晨到深夜,缕缕白雾青烟从农家冒出,升腾袅绕,将蒸粑粑、甑糯米、炸麻花、炒豌豆、切米儿糖的混杂香味散发空中,清风拂面,甜香扑鼻,让你情不自禁地伸出舌头舔着嘴唇。
      米儿糖是由大米和麦芽糖做成的。
      米儿由大米加工膨胀而成,可手工炒,可机器炸。手工制作米儿,时间较长,工艺也细,我母亲却很内行。每到初冬,母亲将泡透的糯米装在木甑里,烧起劈柴大火,蒸得雾气腾腾,两、三个小时后,将蒸熟成团的糯米,摊在晒垫上,经十天半月的阳晒风吹,就成坚硬的了阴米。其间,现吃热腾腾的糯米,香喷喷,软绵绵,如果再加上香油、肉末和佐料炒煎,其味道胜过常德城里的武陵豆皮。
      我家那瓦罐里,常年装着大半罐炒米儿用的油砂,半粒米大小,油黑发亮。到了炒米儿的时候,姐姐争着灶前烧火,我和弟弟也以各种理由拒绝上山砍柴放牛,站在锅台边胡乱张罗,只为尝新那一年一次的米儿。只见母亲先将油砂下锅,炒得滚烫,然后舀一勺阴米倒入锅中,用锅铲不断翻炒。阴米均衡受热,逐渐膨胀,直至“噼噼啪啪”的爆米声闹成一团时,母亲赶紧将米儿连砂子铲到筛子里,双手端着筛子左右前后旋转箩筛。于是,砂子从筛子纷纷落在锅中;筛子里剩下的米儿被迅速堆在簸箕中,然后装进三戽坛。此时,正是我和老弟最活跃的时刻,乐得大把满口地干抿那香脆可口的米儿。家乡把阴米和米儿当滋补品,一碗阴米煮两个荷包蛋,或者一碗米儿放一勺红糖搁一根筷子,就是对稀客的最好招待,也是产妇和老人虚弱时的必须食品。
      大约到了六十年代后期,山村出现了新鲜事,机器可以炸米儿,还不需阴米,粳米现炸。炸米儿的师傅挑着行头走村窜户,“炸——米——儿嘞——!”几声呼叫,我们小孩寻声纷纷拥去,围着那机器瞪着大眼看希奇。一个橄榄形的铅制闷罐,前端是个可以撬开的盖子,盖子上装的温度表和压力表。师傅将大约半斤粳米,灌入闷罐,放在炉火上用手旋转,另一手拉着风箱,仅几分钟,温度和压力就到位,师傅将出口对准一个长布口袋,用脚踩开盖子,只听“砰”的一声巨响,膨大了的米儿从闷罐里喷射而出,一缕白气腾空而起,香气顿时弥漫庭院。好客的主顾端着筛子,让我们每人抓一捧。呀!好大的米泡,足有那米粒的四五倍。
      有了米儿,就等麦芽糖了。但做麦芽糖却比做米儿复杂得多。
      熬糖必需麦芽,而且麦芽质量关系到糖的质量和产量。生麦芽,父、母亲都很拿手。他们将当年收获的大麦洗净,放在筛子里,用纱布罩住,冬天放进有恒温的锅里,并将筛子悬出水面,避免麦子触水,并每天几次给麦芽过水催芽。春秋季节四五天,冬天个把星期,麦芽就长到五六公分,并连成一个毛茸茸的芽饼。母亲将芽饼用绳子穿起来,挂在透风处风干备用。
      六七十年代的老家,以瓜菜代粮,大米不足,熬糖只能以红薯为主。上午,我们帮助父母将红薯洗干净,切成小块。父亲将薯块倒进锅里,烧大火煮得透熟,用桡片将其搅成桨状。母亲立刻将事先用石磨推成的麦芽水到入锅中,和薯浆一起拌匀。此时,灶内熄火,让其冷却发酵分解。大约五六个小时的光景,锅内已变成清汤。于是,再用猛火将锅烧开,接着将热汤盛在包袱里,包袱早就系在锅台上方临时安装的吊架上。父亲双手握着吊架上的两柄木棍,上下左右、忽高忽低地交替抖牵着包袱,滤出糖水,留下薯渣。然后,烧起大火煎熬糖水。
      子夜,糖水已显金褐色,熬成了“喝喝糖”,父母叫醒我们,让每人都喝上一小碗。继续煎上半个小时,已熬成“皮糖”,父亲将皮糖盛进缸钵里,只留适量皮糖在锅底继续煎熬。父亲守在锅边,拿着一根竹筷不停地蘸上糖浆,滴入冷水碗中,以把握火候。直到糖粘在筷子象一面旗帜,并不下落,放入冷水碗中冷却分把钟,入口细嚼。“可以了!”父亲自信地蹦出一句。母亲立即将米儿下锅搅拌均匀,又迅速将拌好的拌好的糖料盛在事先安放好的木匣子里。父亲用木滚子来回反复地将米儿糖料推平碾实,在面上撒上少许芝麻。然后,拆去木匣子,将打磨平实的方型糖块切成几长块,再按着长块干净利落地切成厚薄均匀的片状。这就是米儿糖了,约六七公分长、两公分宽、两毫米厚,金黄香脆,甜中稍酸。切糖必须乘热快切,稍冷就会切碎,甚至切炸,所以,许多次,都是父亲、母亲和我们一齐分工合作进行的。当然,米儿糖只是年糖的主品,我家用同样的办法,还切了黄豆糖、芝麻糖和锅巴糖。并将芝麻糖扭成细条,俗名“扭扭糖”或“绞绞糖”。锅巴糖的成本可大了,它在锅中不掺合任何配料,待糖旗落水成形清脆爽口,即刻起锅,摊铺成饼,撒遍芝麻,然后切成梭子型块状。其实,老家那锅巴糖就是焦切。因为老家没有种花生的习惯,当然就谈不上花生糖。
      米儿糖一族终于切成了。父母让我们当晚吃个够,然后分装在几个陶坛里。锅巴糖量少珍贵,装进了珍贵瓷坛。直到除夕晚上才开坛。

      (源自本人2011年出版的散文集《涔澧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0 12: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毛会长佳作,欣赏学习,受益匪浅,衷心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0 19: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赏毛会长之佳作,点j最真诚之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1 0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也有类似的经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1 10: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毛会长j早年佳作,欣赏学习,受益匪浅,衷心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16: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阳汉风 发表于 2025-1-21 10:45
拜读毛会长j早年佳作,欣赏学习,受益匪浅,衷心点赞!

谢谢周主席鼓励!祝你新年快乐!健康永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16: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守护善德 发表于 2025-1-21 08:59
我小时候也有类似的经历

谢谢罗主任鼓励!祝你合家新年快乐!永远青春靓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16: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阳呈祥 发表于 2025-1-20 12:21
拜读毛会长佳作,欣赏学习,受益匪浅,衷心点赞!

健康万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1 17:19: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毛会长的美文点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12: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龚天宝 发表于 2025-1-21 17:19
为毛会长的美文点大赞!!!

谢谢鼓励!祝你新年快乐!健康永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6:58 , Processed in 0.03589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