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7|回复: 1

燕舞:浅谈《红楼梦》之不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红楼梦》之不足

燕舞

  在中国文学的灿烂星空中,《红楼梦》无疑是一颗最为耀眼的明珠,其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备受赞誉,成为无数读者和学者反复研读的经典。然而,如同世间万物皆有两面性,即便《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也并非毫无瑕疵。
  从叙事节奏来看,《红楼梦》存在拖沓之嫌。前八十回为曹雪芹原著,其在贾府日常生活的描绘上,不吝笔墨,细致入微地刻画每一个场景、每一次对话。例如书中对众多宴会场景的描写,从菜品的精致摆盘,到众人的座位排序,再到席间的诗词唱和,事无巨细。这固然营造出了强烈的生活实感,让读者仿若置身于那个富贵奢华的封建贵族家庭之中,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故事的推进速度。一些情节的铺陈过于冗长,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倦之感,尤其对于追求情节快速发展的读者来说,这种拖沓的叙事节奏可能会成为阅读的阻碍。
  而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在叙事节奏上与前八十回又存在衔接不够流畅的问题。曹雪芹笔下的节奏是缓缓铺陈开来,像涓涓细流,虽慢却韵味悠长;高鹗续写时,为了将故事收尾,节奏明显加快,很多情节的发展显得仓促。比如宝玉的出家,在前八十回中,宝玉虽对封建礼教有所叛逆,但出家是一个重大的人生抉择,在前文铺垫并不充分的情况下仓促出家,使得这个情节转折生硬,读者难以从情感上完全接受,叙事连贯性也被打破。
  人物塑造方面,虽然《红楼梦》成功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形象饱满的人物形象,但也存在部分人物形象的同质化问题。曹雪芹原著中,贾府中的一些丫鬟形象,如司棋、入画等,尽管有着各自独立的故事线,但在性格和行为模式上,与其他丫鬟相比,并没有展现出足够的独特性。她们大多围绕着忠诚、反抗等较为常见的丫鬟特质展开,缺乏更为新颖和深刻的性格层次挖掘,使得这些人物在众多主角的光芒下显得有些黯淡,难以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高鹗续写部分,部分人物性格出现了偏差。例如王熙凤,在前八十回中,她精明能干、心狠手辣,行事风格果敢决绝,充满了生命力和算计。但在后四十回中,她的一些行为和决策却显得不合逻辑,像是为了推动情节而强行安排。她在处理一些事务时,失去了往日的聪慧和狠劲,人物性格的连贯性出现断裂,让读者觉得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前后矛盾。
  从主题表达来看,《红楼梦》无疑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家族的兴衰荣辱以及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曹雪芹在前八十回通过大量的生活细节、人物冲突等,将主题层层深入地展现出来,大量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如“金陵十二钗”的判词,通过隐晦的诗句暗示人物的命运结局,这固然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韵味和神秘色彩,但对于普通读者而言,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有些读者可能会在阅读过程中对这些隐喻象征的含义感到困惑,从而影响对作品主题的全面把握。这种隐晦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品受众的范围,使得一些希望能够轻松理解作品主旨的读者望而却步。
  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在主题延续上也存在问题。曹雪芹的原著中,有着对封建制度深刻的批判和对人生、人性的深度思考,整体基调是悲凉而深刻的。但后四十回中,为了迎合当时读者的阅读期待,加入了一些团圆的元素,比如贾府的“兰桂齐芳”,这与曹雪芹原本的悲剧主题有所背离,削弱了作品的批判性和思想深度,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题完整性受到影响。
  不可否认,《红楼梦》的这些所谓“不足”,是在其极高的文学成就基础上的微小瑕疵。它依然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宏大的叙事结构,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而对这些不足的探讨,也并非是要贬低这部经典之作,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它,让我们对这部作品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受益匪浅;感佩才情,衷心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4:00 , Processed in 0.03345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