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45|回复: 1

潘相著《事友录》卷之一(十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5-2-10 22:56 编辑

潘相著《事友录》卷之一(十三
安乡潘相经峰辑 次男承炜仲明校刊

贡院放榜图.png
贡院放榜图


癸未会试(1)
    钦命四书题:“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2)“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3)“淳于髡曰:至去之。”(4) 诗题“赋得‘从善如登’(5),得难字,五言八韵。” 四月初十日榜发,予获隽(6)三十五名。初房师今太常少卿大庾戴筤圃先生第元(7) 之门,大总裁为大司寇金匮秦文恭公蕙田(8) ,今宗伯吉林徳公定圃保(9),大司徒钱塘王文庄公际华(10)。

    (1)癸未会试:癸未年,即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明清两代由各省举人参加的在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每三年即乡试的次年春举行一次,录取后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录取后即取得参加殿试的资格。
    (2)见《论语·公冶长》:“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止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子说的这句话别有深意:在顺境中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但在逆境中装傻,坚守在朝中不离开,以图复国大计,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因为这需要以更深刻的坚韧和更坚强的决心忍辱负重,承受不被别人理解的痛苦。成语“愚不可及”源此,但已经不是原来的意思了,这里是说愚蠢到极点。
    (3)语见《中庸》第18章:子曰:“无忧者,其唯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孔子说:”古代帝王中无忧无虑的,大概只有周文王吧!因为他有贤明的王季做父亲,有英勇的武王做儿子,父亲为他开创了基业,儿子继承了他的遗志,完成了他没有完成的事业。
    (4)淳于髡(kn)(约前386—前310年),齐国黄县人,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博学多才、善于辩论,曾经辅佐过魏惠王、陈轸等人,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5)从善如登:见《国语·周语下》:“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释义为向好发展就像登山一样艰难,向坏发展就像山崩一样迅速。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6)获隽:即获隽公车。汉代曾以公家车马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指入京应试的人。“获隽公车”,为会试得中的意思.。
    (7)戴第元 (1728--1789) 字正宇,号簋圃,又号省翁,大庾县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中进士,二十七年任江南行省乡试副主考官,选拔出来的学者中包括江永、朱筠、戴震等饱学穷经之士。后又为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四十三年(1778),次子衢亨殿试第一,取为状元。第元与其弟均元,其长子心亨(乾隆四十年进士)和衢亨皆入翰林院,并称“西江四戴”。官光禄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等。多才博学,名重海内。入翰林院后,词章更是“倾倒一时”。编有《唐宋诗本》80卷行世。
    (8)秦蕙田(1702—1764)字树峰,号味经,江南金匮人,清朝官员、学者。乾隆元年进士,授编修,累官礼部侍郎,工部、刑部尚书,两充会试正考官。治经深于《礼》,继徐乾学《读礼通考》作《五礼通考》。又有《周易象日笺》、《味经窝类稿》等。
    (9)德保:字定圃,吉林人,官至尚书。传说和珅看上了德保的儿子,要把丑女嫁给他,请乾隆皇帝出面赐婚。德保宁肯丢官,也不答应。德保不等皇帝开口,就让儿子和地方官阿斯哈的养女结婚了。和珅计谋不成,最后还是找借口把德保的官职撤了。
    (10)王际华:王际华(1717—1776),字秋瑞,一字秋水,号白斋,浙江钱塘人。乾隆十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历工、刑、兵、户、吏诸部。在兵部时曾建议整肃武科乡会试秩序。三十四年,迁礼部尚书。三十八年,加太子少傅,调户部尚书。四十一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庄。
    予往谒秦文恭公云:楚南多佳卷,已定四卷。其一卷,雄博赡丽(1),顾以性理论稍岐,不惬心,迟回者十余日。四月初三日,某问各同考,楚南落卷中有佳者否?戴君以君卷进,云是卷得投二场甚迟,以额满未荐。今日得三场文,益叹其学识,适同官邵君嗣宗(2)曰:“荐虽无益,亦令困屋场者吐气,故特以呈。”予即燃四烛读之,服其功力悉敌,而论题不悞因把笔书中字。取先所中卷,刷数行,榜发,知君固知名士,刷者亦文人也。可见中而不中,不中而中皆有数焉,存于其间,一时艺苑传为科场佳话。予与邵公未谋面,乡会试皆得其力,因并识之以志感云。
    (1)雄博赡丽形容某种风格或特质既雄健博大又丰富华丽‌。赡丽shàn lì),意思是富丽
    (2)邵嗣宗字鸿箴,号蔚田。清太仓人。乾隆十七年(1752)会试第一,改庶吉士,授编修,充咸安总裁,《续文献通考》纂修官。顺天乡试及会试同考官。擢右春坊,右中允,转升侍读,以疾乞归,未及一载卒。性情恬淡,操覆醇谨,诗文淹雅温粹,奖成后进,循循不倦。 著作《洗心录》,《一枝庵吟稿》,《屈步集》,《窒庐存稿》。

殿试.png
科举考试之殿试

    二十一日殿试。
    二十五日传臚,提调以本部尚书侍郎,监试以御史,读卷官十有四人,以大学士九卿詹事。受卷弥缝收掌,以翰林给事中内阁侍读中书,及本部仪制司官,前一日读卷官,恭领制策。扄内阁门刊板榻黄毕。
    翼日所司设案于太和殿左楹之南,又设案于丹陛正中,设诸贡士试案于东西丹墀。内阁官奉制策入殿,陈于东案。读卷暨执事官,入丹墀左,西面序立。诸贡士集午门外,听本部唱名给卷。銮仪校尉,代执考具,鸿胪官引由左右掖门入昭德门、贞度门,至丹墀东西班末序立,均东西向。大学士一人入殿左门,奉制策出中门,授礼部尚书。尚书跪接兴,陈于丹陛案。北面跪,三叩兴。仪制司官举案,降至中阶,陈于御道正中。读卷及诸执事官,就拜位,听赞,行三跪九叩礼,复位立。诸贡士就拜位,三跪九叩毕,仍北面立。本部仪制司官,奉制策分授诸贡士。诸贡士跪受,三叩兴,各就试案。矮桌几
    对策。此次制策以心性之学,史传之体,籴粜之法,沟洫之备下询。赐饭赐克食,梨二个,汤一碗。赐茶。读卷官,出俟于内阁。诸贡士对策毕,銮仪校尉引出长安门。具次早方出各退。受卷官稽卷数,弥封官糊名,不易书。收掌官齎卷,及监试御史送内阁,交读卷官校阅。公定前列十卷,拆出姓名,进呈御览。传集十人,引见皇上御便殿,召读卷官入,记注官随入侍班。赐读卷官坐,各就位,一叩坐。礼部堂官带领十人引见。皇上钦定甲乙。命大学士一人,秉笔书一甲三名至二甲七名于卷端。既毕,奉卷出至内阁扄门,并拆二三甲进士名次,书榜以待传臚。
    翼日,所司设案于太和殿及丹陛,如策士仪。内阁官奉皇榜入殿,陈于案;銮仪卫(1)备黄盖云盘于殿阶下,设龙亭于午门外。鸿胪官(2)六人,立于丹陛东阶,每阶二人,皆西面。銮仪卫陈法驾卤簿(3)。乐部和声暑(4)陈乐悬。皇上礼服御殿,王公百官朝服侍班,如常朝仪。诸贡士于丹墀 西班末,北面序立(5)。读卷暨执事官出班,就拜位,听赞行三跪九叩礼。大学士奉皇榜出授礼部尚书。尚书跪接兴,陈于丹陛案北面跪,三叩兴,退立于左。鸣赞,赞有制,诸贡士跪。宣制官(6)奉制至丹陛南,西面立。宣制曰:某年月,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宣讫,乃唱第一甲第一名,暨二名三名,皆传唱者三。鸿胪官引出班,至御道东西,各以次跪。又传唱二甲一名,三甲一名,某某等若干名,不出班,均听赞,行三跪九叩礼,赞举榜。礼部尚书诣案跪,奉榜兴。降至中阶,驾兴还宫。仪制司官(7)以云盘承榜,导以黄盖。礼部堂司官暨一甲进士秦大成、沈初、韦谦恒(8),随榜出太和门中门。诸进士东班由昭德门,西班由贞度门出,至午门外。陈榜于龙亭。銮仪校尉畀行,和声署乐作,御仗前导,出长安门左门,悬榜三日。
    (1)清朝銮仪卫,是负责掌管皇帝皇后车驾仪仗的机关,设置于皇宫的中央机构。銮仪卫总管大臣为正一品武官(相当于中央警卫局局长),职责非常重大,负责皇帝出行仪仗及其保管,皇帝的保卫工作,由满族贵族亲信担任。具体负责的是銮仪卫云麾使、治仪正、整仪尉等严密的管理保驾事务的系统。
    (2)鸿胪官:大声传赞,引导仪节的官员。鸿胪寺,中国古代官署名,主掌外宾、朝会仪节之事,是九寺之一。
    (3)法驾卤簿:仪卫名。法驾,即天子车驾。古代帝王出行、举行朝会,随行或陈列的仪仗称之为卤簿。蔡邕《独断》:“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 “卤”即大楯,楯与盾同,即防卫的兵器盾牌。“簿”是指护卫帝王的甲盾,如车辂、旗帜、刀枪、象马等前后有序,须在簿籍上登记,“天子出,则案次导从,故谓之卤簿耳”。清代卤簿沿用明朝旧制。清初顺治三年(1646)以后,皇帝仪卫分大驾卤簿、行驾仪仗、行幸仪仗三种。乾隆十三年(1748),清高宗弘历更大驾卤簿为法驾卤簿,行驾仪仗为銮驾卤簿,行幸仪仗为骑驾卤簿,合三者为大驾卤簿。
    (4)乐部始建于乾隆七年(即1743年).主管祭祀、朝会、贺宴等重大活动的礼仪音乐演出。下设神乐暑、和声暑、掌仪司和鉴仪卫皿大职能部门。和声署,清官署名。掌宫廷朝会、燕飨诸乐
    (5)序立:按品级站立。
    (6)宣制官:指宣布帝王的诏命的官员。
    (7)仪制司官:仪制司,即仪制清吏司简称,明清礼部四司之一。掌诸礼文、宗封、贡举、学校之事。
    (8)秦大成(17201779),清江南嘉定人。字澄叙,号簪园。乾隆二十八年,秦大成得中状元,先后担任过翰林院修撰、会试同考官等官职,因为无意仕途,不久就辞官回乡教书育人,侍奉母亲。他为人正直善良,常常救助贫困者。家乡人敬仰其德行,将他入祀乡贤祠沈初(1729—1799),字景初,号萃岩,又号云椒,浙江平湖林家埭人。殿试试第二名,初学识渊博,以文学受知,历乾隆、嘉庆两朝,主乡试1次,任学政5次,迁兵部尚书,历吏、户二部尚书。卒于官,谥文恪,祀贤良祠。工诗文,善书法。著有《兰韵堂诗文集》等。韦谦恒(1715--1792),字慎古,号约轩,芜湖入。殿试第三,授编修、一统志纂修;官至贵州布政使司、陕西正主考、国子监祭酒、鸿胪寺少卿。著有《传经堂文集》四十卷,诗钞十卷,《瓦 山房馆课钞存》二卷,《古文辑要》八十卷。

   是日,赐一甲进士三人燕于天府。府尹暨丞,具繖盖仪仗,送状元一人归第。翼日,赐读卷官以下,及诸进士燕于礼部,命内大臣一人主席,曰恩荣燕。与燕者皆簪花行礼。后五日,于午门前领赏:赐状元六品朝冠朝衣补服带靴袜,进士内务府缎表里各二端,牌坊银三十两。

一甲进士.png
状元率诸进士上表谢恩


    次日,状元率诸进士上表谢恩。是日,鸿胪寺设案于午门外正中。鸣赞二人,监礼御史二人,夹御道立。序班引状元诸进士,由长安左门北门入,至阙下,序立御道左右,均东西。状元奉表诣案前北面跪,陈于案,三叩兴,退。复位立,鸣赞赞排班。引状元暨诸进士就东西拜位北面立。赞跪叩兴,行三跪九叩礼。毕,仪制官奉表送内阁,鸿胪官撤案,皆退。又次日,状元率诸进士诣先师庙行释菜礼,释褐于国子监彝伦堂。司成司业皆公服升高座,受诸进士四拜。司成酌酒三杯,饮三鼎甲。毕,退。礼部题请立题名碑于大成门外。
五月初六日朝考(1)于保和殿。钦命诗题,赋得“大禹惜寸阴”(2)得阴字五言八韵,“心为太极”论(3),拟郑冲致仕诏(4),泉法疏。许坐高桌几。赐饭赐克食如前。初八日,王公大臣挑选于上论馆后一科,罢挑选之例。赐克食。
    (1)朝考:清代新科进士取得出身后,由礼部以名册送翰林院掌院学士,奏请皇帝,再试于保和殿,并特派大臣阅卷,称为朝考。
    (2)大禹惜寸阴,汉语成语,意思是爱惜光阴之事。出自《晋书·陶侃传》:“(陶侃)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李群玉《送萧绾之桂林》诗有:“大禹惜寸阴,况我无才身”。
    (3)心为太极:北宋邵雍易学命题。语出《观物外篇》:“心为太极,又曰道为大极。”心,指人心,持别是圣人之心。认为人心即是太极。邵雍说:“心在天地前,天地自我出。”(《伊川击壤集•自余吟》)以人心作为天地万物之根源。“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观物外篇》)又以太极作为象数的根源,故说人心即是太极。“心一而不分,则能应万物,君子所以虚心而不动也。”(同上)邵雍之子邵伯温则认为圣人之心即天地之心,天地之心即是太极。“天地万物莫不以一为本,原于一而衍之为万,穷天下之数复归于一。一者何也?天地之心,造化之原也。”又说:“圣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亦于此而见之。”
    (4)晋武帝司马炎有《许郑冲致仕诏》。郑冲(?-274年),三国曹魏末年至西晋初年大臣、儒学家。 出身寒微,博究儒术。初为魏文帝曹丕文学,累迁尚书郎、陈留太守。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累迁光禄勋,后又拜司空、司徒。曹奂继位,拜太保,封寿光侯。朝中制定礼仪律令,都先咨询郑冲的意见。265年(泰始元年),西晋建立,拜太傅,进爵寿光公。后屡次请求离职。很久之后,才获得司马炎下诏书同意。
    初十日,引见乾清宫,相祝履历,有现充琉球学教习语。 皇上问云“那琉球话,你学习么?” 相草茅新进(1),乍闻天语,惶恐未即奏对。  蒙问“为何不奏?” 奏:“臣是奉命教他们的汉文的。” 纶音(2):“你只寡教他们的?”时左右大臣,皆见。御笔欲圈臣名,以奏对不称旨,遂停笔归班。
    (1)草茅新进:草茅,草野、民间;多与"朝廷"相对。新进,刚出仕的人。贱的人。 《朱子语类》卷一九:“故公卿之子孙,莫不骄奢淫佚,不得已而用草茅新进之士。”
    (2)纶音(lún yn):指帝王的诏书、旨意。《幼学琼林·朝廷》:“皇帝之言,谓之纶音;皇后之命,乃称懿旨。”

乾隆皇帝.png
潘相:“二年之内三觐天颜,两蒙玉音频问”。

     甲申年(1764),琉球国中山王奏请官生还国,教习事竣。监观保陆宗楷裕荦1)二月初七日具奏,带领引见养心殿。奏履历毕,皇上问云:“你是汉人,怎么教琉球人?那琉球的书你读过吗?” 臣奏云:“他们是奉命来读五经四书的。” 又问云:“你懂的他们的话?”奏:“臣懂得。” 问:“饭叫什么?” 奏:“翁班。”问:“烟叫什么?”奏“塔班孤。”问:“称师傅什么?” 奏:“食芍。亦云夫子。”问:“他们也敬重师父吗?” 奏:“他们沐皇上的文教,也知道师生之谊,很敬重师傅。”顾大臣们说:“他们也知道师生之谊。”
    (1)张裕荦:字幼穆,号樊川,清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迁国子监祭酒。曾两充教习庶吉士,撰修《续文献通考》。乾隆十八年典试山东。十九年、二十四年分校乡会试。暇以诗文会友,每有新作,人们争相传颂。年老归里,年八十一卒。著有《野茧园诗古文集》。
     奉旨:“潘相以知县用。钦此!”
    初九日,送郑孝德等归。有诗云:承恩万里盍朋簪,中外师生意兴酣。备历艰虞亲似漆,几年渐染碧干蓝。客程此日刺天北,吾道从今渡海南。分手无为儿女别,来朝时遣鸽奴函。又为作《太学课艺序》。孝德等皆涕泣罗拜于彰义门外而去。
   四月,内选山东福山知县。五月初三日引见于圆明苑勤政殿。
   二年之内三觐天颜,两蒙玉音频问,亦异数也(1)。
  (1)一是乾隆癸未年(1763)一次,五月初十日,会试结束,潘相被引见乾清宫,问教习琉球学生情况;二是乾隆甲申年(1764)两次,一次二月初七,琉球教习事竣,监臣观保、陆宗楷和张裕荦,带领引见养心殿;一次五月初三日,潘相被内选山东福山知县,引见于圆明园勤政殿。
《事友录·卷一圜桥录》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是真正的安乡县本土史学家,太厉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4:17 , Processed in 0.03680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