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蔡明星 于 2025-5-2 10:59 编辑
【德老话常德】600米烟火人间:安乡大道的暮色经济学
(图文/蔡明星)
我工作在安乡,那里有一条远近闻名的“烟火街”,目前主要以贩卖各类蔬菜为主。无论晴雨,每天傍晚这里便会自发形成热闹的市集。
安乡烟火街位于安乡大道中段西侧人行道上。三年前,这里还只是零星的小菜摊,由附近孟家洲社区、子龙村的村民在黄昏时分提着篮子售卖自家种的蔬菜和一些特色小吃,后来逐渐形成规模。
起初,这里并未发展成烟火街。但随着安乡城区建设升级,周边高档小区陆续建成,入住人口明显增多,人气也随之旺盛起来。许多在外打工或创业的子女回乡购房,将父母从农村接到城里生活。这些老人对城区街道不熟悉,买菜往往要走很远的路;而年轻上班族早晨匆忙,也无暇去菜市场。家住孟家洲哑河(现双洲路)的老村民观察到这一需求,便自发挑着自家菜园的时令蔬菜,到香格里拉小区附近的人行道摆摊叫卖。这一举动恰好满足了上班族下班后的采购需求,也方便了晚饭后沿安乡大道散步的市民顺道挑选新鲜蔬菜。
“人间烟火处,最抚凡人心。”后来,一些商贩嗅到商机,纷纷涌入。摊位数量和商品种类日渐丰富,灵活的营业时间与便捷的位置吸引了更多市民。安乡县委县政府顺应民意,因势利导出台政策,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服务管理,并对原本破损的大理石人行道进行提质改造,划分功能区……渐渐地,这片临时夜市发展成远近闻名的“烟火街”。
每天下午四五点,正值市民下班或散步的高峰时段,长约600米的烟火街便有序展开交易。自北向南,摊位依次排列:酱卤熟食、传统面点和腌菜、蔬菜摊、鲜鱼肉类、水果摊等。
暮色渐浓时,烟火街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来往行人络绎不绝,各类蔬菜、瓜果、酱卤摊、小吃推车密密匝匝挤满街道。升腾的包子热气、秘制卤味的香气,夹杂着摊主的吆喝声、油锅的滋滋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以及扫码支付的提示音,交织成独特的市井交响乐,构成安乡夜市的一道风景。休闲散步的市民漫步其间,沉醉于这幅暮色中的安乡版“清明上河图”。
如今的烟火街不仅是市井生活的缩影,更成了网红打卡地。拍摄抖音短视频的人络绎不绝,摄影爱好者蹲守抓拍,穿汉服的姑娘举着云台穿梭,夜幕下手机直播的亮光随处可见。年初,我参加常德市组织的摄影学术讲座时,不少摄影名家谈及民生题材创作,都提到安乡烟火街是绝佳的拍摄热点。我每晚饭后必去烟火街走走,感受浓郁的市井气息,渐渐地也和部分摊主熟络起来。
理兴垱镇的彭大姐,孩子外出打工后,她和丈夫便到县城卖菜补贴家用。两块3平米的防水布上,整齐摆放着当天采摘的时令蔬菜。她的丈夫蹲在布边剥蚕豆,指甲缝里还残留着青绿的汁液;家住城区的小曾师傅凭祖传手艺经营腌制品,他做的米豆腐、豆乳、甜酒、剁椒和豆腐脑味道鲜美,吸引了许多老顾客。
华灯初上时,烟火街流动公厕亮起指示灯,摊贩和顾客渐渐散去。环卫工人开始清扫冲洗路面,为明日的市集腾出空间。这条充满生活气息的烟火街,就这样在晨收暮启中循环往复,书写着安乡城区的市井长歌。(文/蔡明星)
(湖南红网 时刻新闻采编稿 2025.4.29上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