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2|回复: 1

【德老话常德】安乡陈家嘴老干支部用爱诠释“银龄守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20暖夕阳】情暖百岁老人!安乡陈家嘴镇老干支部用爱诠释“银龄守护”
1747742283771.jpg
五月的湘北平原,安乡县陈家嘴镇的稻田泛着新绿,沟渠边的菖蒲开着淡紫色花穗,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在这个被赋予“我爱你”浪漫寓意的5月20日,一场跨越世纪的温暖互动,正在麻田岗村14组的农家小院里悄然上演——安乡县陈家嘴镇老干支部的党员干部们,带着党章、慰问金和满满的关怀,叩开了100岁老人姚莲秀的家门。

一、百年时光里的温暖叩门

上午八点五十分,支部党员们的车辆停在村口。青砖灰瓦的农舍前,一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舒展着枝干,树下的石磨盘上还放着几束刚采摘的艾草。“姚奶奶每天清晨都会在这儿晒太阳。”村支书提前介绍,“老人耳背,但眼神清亮,最爱看晚辈们的照片。”

推开斑驳的木门,正屋墙上的“寿”字剪纸格外醒目。姚莲秀老人坐在堂屋东侧的竹编藤椅上,身前的小桌上摆着搪瓷茶缸和一本磨破封面的《毛主席语录》。支部书记走上前,特意放缓脚步,待老人目光聚焦后,才微笑着举起右手,用略带夸张的口型说道:“姚奶奶,我们来给您过‘520’啦!”

老人愣了愣,随即用手撑着藤椅扶手想要起身。两名党员赶忙上前搀扶,触感轻得像一片羽毛——老人虽已100岁,却腰背挺直,蓝布裤子上还打着整齐的补丁,裤脚用布条仔细扎紧,尽显旧时光里的生活智慧。

二、鎏金牌匾映照世纪人生

“现在要挂匾咯,大家搭把手!”随着工作人员的提醒,四名党员小心翼翼地展开红绸包裹的匾额。当“寿比南山”四个鎏金大字完全展露时,阳光恰好穿透纱窗,在“山”字的折笔处形成一道金色光斑,仿佛时光的馈赠。

“这匾得挂在中堂正中央。”老干支部书记指挥着位置,“姚奶奶1925年出生,经历过旧社会的动荡、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浪潮,这四个字,是党和政府对世纪人生的致敬。”匾额挂定后,党员们自发退后两步,用手机记录下这一时刻——老人仰着头,布满皱纹的嘴角微微上扬,阳光在她沟壑纵横的脸上流淌,宛如一幅生动的岁月画像。

随后递上的慰问金信封里,除了现金,还夹着一张特殊的卡片——正面是“银龄守护”计划的服务清单,背面印着《老年人夏季养生小贴士》,绿豆汤的熬制方法、防跌倒的家居安全要点等内容用加粗字体标注,显然经过精心设计。

三、藤椅旁的“时光对话”

“奶奶每天能吃几碗饭?”“晚上睡眠怎么样?”“空调风扇都备好了吗?”党员们围坐在老人身边,像对待自家长辈一样细细询问生活细节。得知姚奶奶饮食规律、每日坚持晒太阳后,他们反复叮嘱家属:“夏季闷热,一定要注意防暑,多给老人喝绿豆汤;有任何需要随时打卡片上的电话,我们随叫随到。”

党员们细心记录着老人的生活习惯,从每日三餐的喜好到作息时间,每一个细节都认真标注在笔记本上。这些看似琐碎的记录,承载着党组织对高龄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

四、“银龄守护”背后的三年坚守

“姚奶奶是我们‘银龄守护’计划的重点关怀对象。”老干支部书记翻开工作笔记,“2022年第一次走访时,老人还住在漏雨的偏房,我们协调了危房改造资金,又联系卫生院定期上门体检。”笔记里夹着一张对比照片:左侧是三年前阴暗潮湿的小屋,右侧是如今窗明几净的卧室,床头新安装的呼叫器闪着绿色指示灯。

三年来,支部持续推进“银龄守护”计划,通过常态化走访、健康关怀、生活帮扶等多种形式,构建起“党建+养老”的立体关爱网络。从改善居住条件到解决就医难题,从夏季防暑物资发放到冬季防寒知识普及,每一项服务都精准对接老人需求,让老人们真切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五、当“520”遇见“夕阳红”

临近正午,厨房飘来阵阵饭香。姚奶奶的儿媳端出刚蒸好的米糕,上面点缀着枸杞和红枣:“这是老人最爱吃的点心,今天特意多蒸了些,感谢党组织的关怀。”党员们接过米糕,坐在门槛上与老人拉家常,话题从水稻种植聊到孙辈们的学业,小院里洋溢着融融暖意。

离别时,老人执意要送大家到村口。她扶着老槐树,看着党员们的车辆渐渐远去,忽然举起右手,用年轻时劳动的姿势挥了挥。那只手,曾在田间插过秧、在灶前烧过火、在灯下缝过衣,此刻在阳光下微微发颤,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

六、文明乡村的“银发答卷”

“姚奶奶的笑容,是对我们工作的最高褒奖。”陈家嘴镇相关负责人在随后的座谈会上表示,“今年我们将以‘银龄守护’为抓手,进一步完善老龄服务体系,从硬件提升到服务创新,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关怀中安享晚年。”

在陈家嘴镇的“十四五”规划里,“银龄守护”被列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核心项目之一。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如何让“银发浪潮”转化为“银发力量”,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而这场“520”的暖心慰问,正是破解课题的生动实践——当党组织的关怀不仅停留在物资帮扶,更深入到精神陪伴、代际传承,养老便成为了充满温度的“双向奔赴”。

暮色四合时,麻田岗村的老槐树在晚风里沙沙作响。姚莲秀老人坐在藤椅上,借着台灯的光摩挲着联系卡片。卡片上“党员志愿者24小时在线”的字样格外醒目,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有事随时找我们,您的冷暖,就是我们的‘520’。”

这场跨越世纪的“告白”,没有鲜花与巧克力,却用最质朴的行动,书写了“党心连民心”的深情密码。当“520”的浪漫遇见“夕阳红”的温暖,安乡大地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见证: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将爱,藏在了日复一日的坚守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受益匪浅;感佩才情,衷心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5-26 00:18 , Processed in 0.03300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