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96|回复: 1

养生的晨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松滋河的晨雾还未散尽时,我的手机总会先一步收到问候。张济仁发来的请安图上,有时是带露的石斛嫩芽,配着“石斛清胃又生津”的 folk 谚语;有时是苍劲的黄芪根茎,缀着“常饮芪茶气自充”的养生口诀。这些带着草木气息的问候,像他炮制的药汤一样,总能在钢筋水泥的缝隙里,悄悄敷贴出一片润泽的天地。

微信图片_20250525092514.jpg
                                                                                  (药材品种)

初见张济仁是在暮春。老兵刘朝辉骑着那辆锈迹斑斑的二八杠,载着我穿过一片正在抽芽的药田。远远看见一个戴草帽的人蹲在畦垄间,手里攥着一株西洋参苗,正对着晨光转动——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在观察叶片的舒展角度,就像中医看舌苔般细致。“这是济仁哥。”刘朝辉的车铃惊飞了几只蓝蜻蜓,那人抬头,脸上沟壑里嵌着的阳光忽然就活了,咧嘴一笑,露出半颗金牙:“稀客嘞,快尝尝新炒的决明子茶,清肝明目着呢。”

他的故事藏在松滋河的波纹里。幼年时父亲那场险些要命的病,让他记住了老郎中袖口的艾草香,记住了三副汤药灌下去时,陶罐里蒸腾的白雾如何漫过土坯墙。“西药是救火的水,中药是养人的粥。”他蹲在烘干房里翻动川贝母,火光在他古铜色的手背上跳成碎金,“你看这些贝母,要在松针堆里捂上七七四十九天,跟人调气血一样,急不得。”几百亩药田在他手里像幅渐次展开的养生图谱,石斛攀着木架织绿网(明目生津),芍药在田埂边簪红缨(养血调经),最妙的是那片天麻林,墨绿的叶子贴着地面铺成绒毯,地下藏着的纺锤状块茎,正默默攒着平肝熄风的力道。

微信图片_20250525092457.jpg
                                                                                       (传授经验)

最让人惊叹的是他的“药田课堂”。每逢周末,松滋河畔就热闹得像个小型义诊会:有背着帆布包的城里青年来寻疏肝解郁的妙招,有系着蓝布围裙的村妇来问祛湿健脾的偏方,甚至还有开着轿车来讨教安神助眠法子的外乡人。张济仁挽着裤腿站在田中央,手里的桑木铲子就是养生教鞭:“种黄精得学山龟,慢工出细活,补的是肾;育灵芝要学蝴蝶,通透气脉,养的是心。”他教得实在,从选种时“看种子像看自家人”的眼神,到施肥时“宁淡勿浓,好比细水长流”的讲究,都带着老郎中的温热气息。去年秋天,邻县来的聋哑夫妇在他的指导下种出了拇指粗的丹参(活血调经),捧着收成掉眼泪时,他比划着让他们摸自己掌心的茧子——那是几十年和泥土、药根打交道磨出的“养生经”,比任何保健品都更有说服力。

微信图片_20250525092522.jpg
                                                                                        (初见战果)

这些日子,他又在鼓捣新花样。村头的老祠堂改成了“四季养生馆”,梁柱上挂着他亲手绘制的《食疗本草》插画,展柜里玻璃瓶里泡着按二十四节气分类的药材标本。最显眼的是进门处的沙盘,松滋河蜿蜒穿过“春养肝田”“夏清心林”“秋润肺加工坊”“冬补肾暖房”,河心还漂着一叶用银杏叶雕成的小舟,船头立着个微型稻草人,手里攥着把虚拟的“养生种子”。“这是给城里娃娃看的,”他摸着沙盘边缘的青苔,“得让他们知道,枸杞不是奶茶里的软糖,陈皮也不是火锅里的配角。”

微信图片_20250525092447.jpg
                                                                                         (解决就业)

昨夜暴雨,今晨我匆匆赶到药田。远远看见张济仁披着蓑衣,正在抢救被冲歪的白术苗(健脾燥湿)。他佝偻的背影像株饱经风雨的厚朴树(行气消积),根系深扎进泥土里,枝干却仍在为幼苗遮挡风雨。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打开是他新发来的图:一株被风雨打歪的芍药,花茎上缠着根红绳,旁边写着“久坐伤肉要常走,久视伤血多望山”。突然明白,他每日的请安哪里只是问候,分明是把半生的仁心都熬成了调和身心的膏方,让每个收到消息的人,都能在奔波劳顿中,服下一味关于坚守与慈悲的“养生丸”。

微信图片_20250525092505.jpg
                                                                                     (希望田野)

松滋河的水涨了,带着新翻的泥土香奔流向东。张济仁站在田埂上,把一把黄芪种子(补气固表)撒向晨光。那些细小的种子穿过薄雾,像一群振翅的蝴蝶,终将在三湘四水的土地上,孵出千万亩葱茏的“养生课堂”。而我们这些在都市里忙碌的人,掌心也悄悄藏了一粒他给的种子——不必急着发芽,只要记得,在某个清晨推开窗时,风里会有药香漫来,那是岁月酿给仁心者的“滋养露”。





【作者简介】刘贤安,男,中共党员,一级警督,入选湖南省公安厅专家人才库,曾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湖北省总队服役。全国公安文联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军旅诗集《离开本土的遗憾》,散文集《燃烧的岁月》、《晒秋》。其中散文《寂寞的锄头》获“中华好家风”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军中针线活》荣获“格物悟廉”精短文学作品全国征文大赛散文类优秀奖;《接母亲坐高铁回家》在由团结出版社主办的“特写杯”“我和我的家乡”全国征文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岁月里的五里洲》评为“我的家乡这十年征文”优秀奖。《警察沈哥》被选入《作文评点报.中考版》教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刘警督佳贴,楼主有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5-25 12:55 , Processed in 0.03456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