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46|回复: 2

刘亚波:稻 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20 19: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汉寿老干部网宣 于 2025-6-20 21:05 编辑

稻     客

刘亚波


微信图片_20250620205231.png


      稻香唤客至,古镇焕生机
  岁月的风拂过记忆的长河,许多往事都已模糊不清,唯有百禄古镇上那密密麻麻稻客身影,如同岸边坚韧的芦苇,深深扎根在时光的土壤里,历经岁月的洗礼,依旧清晰而鲜活。
每年五、六月,当第一缕若有若无的稻香,如轻柔的梦呓,悄然飘进百禄古镇的青石板街巷,这座沉睡的古老镇子便瞬间苏醒。它似被敲响的铜钟,清脆的声响打破了往日的宁静,热闹非凡的气息如同涟漪般在空气中迅速蔓延开来。而稻客们,无疑是这场热闹狂欢的“引信”,是他们点燃了古镇沉睡已久的活力。
  稻客们有着独特的标配:那顶宽大的斗笠,像一柄坚固的盾牌,为他们遮挡炎炎烈日与骤雨疾风;那根黝黑发亮的扁担,承载着生活的重量与对未来的希望;还有一铺卷着全部家当的竹垫子,换洗的衣物、简陋的铺盖与扁担,统统被他们细心地裹进其中,仿佛将漂泊的生活与对生计的殷切期盼,都紧紧地卷在了这一方小小的竹垫里。他们三五成群,衣着朴素甚至有些破旧,从安化、新化、邵阳、邵东,湘西、沅陵等四面八方,沿着蜿蜒曲折、尘土飞扬的陆路,如同迁徙的候鸟,怀着对生活的憧憬与期待,浩浩荡荡地朝着百禄古镇涌来。抵达古镇后,他们又顺着水路,乘着沅江义渡局的汽轮,恰似被水流裹挟的鱼群,分批向着沅江草尾方向进发。一时间,古镇的码头人潮涌动,吆喝声、汽笛声交织在一起,热闹得如同沸腾的水,古镇也因他们的到来焕发出勃勃生机。


微信图片_20250620205300.png

      田间辛劳作,汗水染岁月
  沅江草尾镇,作为通往湖区的重要集散地,此时正敞开怀抱,等待着稻客们的到来。大通湖农场、金盆农场、茶盆洲农场…… 一处处等待收割的农田,像是期盼已久的孩子,满心欢喜地迎接这些勤劳的帮手。
稻客们一到,便迅速投入劳作。早稻田里,金黄的稻穗随风起伏,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稻客们弯着腰,手持镰刀,动作娴熟而又迅速,只听“刷刷” 的声音不断响起,大片的稻子便整齐地倒在地上。紧接着,他们又转战到棉花地,在洁白的棉花丛中,他们的双手如灵动的蝴蝶在棉枝间飞舞,将一朵朵棉花收入囊中。闲暇时,他们会贩来一些小鱼小虾,拿到集市贩卖赚取差价,补贴生计。 当秋风再次吹起,带着丝丝凉意,稻客们又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晚稻的收割中。从早到晚,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汗水湿透了衣衫,在阳光下闪着晶莹的光,他们却顾不上擦拭,只是不停地劳作着,将辛勤的汗水毫无保留地洒遍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双手,书写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属于他们的奋斗足迹。


微信图片_20250620205310.png

      夜幕宿古镇,烟火暖人心
  当年,若稻客们不巧错过汽渡,便会在古镇驻扎下来。每当夜幕如墨,缓缓降临,古镇便呈现出另一番独特的景象。
  稻客们小心翼翼地铺开竹垫,在古镇各商铺的屋檐下安营扎寨。犹记得我家同泰布庄的屋阶,那是由土、石灰、砖瓦混合筑成的三合土地面,坚硬平整得如同水泥地,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微微的光泽,引得众多疲惫的稻客在此过夜。爷爷刘庆云会将那盏钵子灯盛满灯油点亮拿出来,方便稻客们。
放眼望去,其他商铺的屋阶上,也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他们或轻声交谈,分享着一天的经历与见闻,话语中带着对生活的感慨;或早早入眠,为第二天的劳作养精蓄锐,脸上还带着劳作后的疲惫。点点灯火映照在他们身上,仿佛无数繁星落于人间,点亮了古镇寂静的夜色,让这座古老的镇子在夜晚也充满了生机与温暖。
  稻客们对吃食从不挑剔,只要能填饱肚子,补充劳作的体力便已足够。也正因如此,古镇的饭铺生意格外红火。其中,刘家饭铺最受欢迎,只需8分钱,就能换来一大碗白米饭和些许咸菜。每到饭点,稻客们常常在店门口排起长队,他们衣衫褴褛,只为能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菜。刘家少掌柜刘书生总是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客人,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与此同时,秀麻子米包子铺、大脚婆五指枯饼、张果佬白料丸、盐倌子烧饼、刘平香米面…… 一家家店铺也都门庭若市,热闹非凡。走在古镇的街巷,到处都是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单是专卖发粑粑的店铺,在当年的古镇就有几十家之多,那香甜的发粑粑香气,随风飘散,飘满了整个街巷,至今仍萦绕在我的鼻尖,勾起无尽的回忆,那是专属于古镇夜晚的烟火气息。


微信图片_20250620205315.png

      晨光启新程,希望伴舟行
  从古镇泥鳅坝到金五村,从庙台子到何家大屋,沿途的百余家饭铺,以低廉的价格为稻客们提供食宿。住一晚,再吃两顿饭,仅需一角六分钱。正是这些风尘仆仆的稻客,用他们坚实的脚步与生活的需求,为古镇的商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让百禄古镇在那段时光里熠熠生辉。那时候,古镇每家饭铺都有一块黑板,上面用粉笔写有:某某农场,需劳力30 或更多人,联系人某某。这简陋的黑板,便是当时最原始的招聘广告,它见证了稻客们为生活奔波的身影,也记录下了古镇那段特殊的岁月。
  清晨,阳光缓缓洒在古镇,为其披上一层金色的纱衣。在我家同泰布庄屋阶过夜的稻客们,总会礼貌地向我家借扫把,将门前打扫得一尘不染,他们动作娴熟,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随后,他们笑着挥手告别,那笑容里满是对新一天的期待,接着便朝着码头匆匆赶去。
  由于稻客人数众多,一班汽渡难以承载几十号人。于是,汽渡局租用了数条黄划子,每条黄划子都能挤下几十名稻客。一条汽渡拖着五六条黄划子,汽笛长鸣,声音洪亮而悠长,浩浩荡荡地向着沅江草尾驶去。水面上浪花翻涌,仿佛是稻客们对新一天劳作的期待与奔赴,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渐渐远去,却永远留在了古镇的记忆里,成为了百禄古镇历史长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他们也带着新的希望,开启又一天的辛勤劳作。

微信图片_20250620205320.png

      霜月归乡途,土货载乡情
  每年老历年前的霜月时节,沅江草尾湖区的稻客们便如候鸟般,踏上归乡的旅途。经过大半年在田间地头的辛勤劳作,他们的口袋里沉甸甸地装着血汗钱,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曾经不离身的扁担、竹垫和斗笠早已被收起,取而代之的是精明的生意头脑。他们纷纷用积攒的工钱,收购湖区的棉花、晾晒的小干鱼虾等特产,打算在返程途中贩卖,赚取额外收入,为这个新年增添更多底气。
这些承载着湖区风味的土货,随着稻客们的脚步,一路辗转,而百禄古镇则成了他们贩卖货物的首选之地。在距离春节还有个把月时,古镇便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胭脂湖上的汽渡一趟接着一趟,载着满脸期盼的稻客们。他们肩挑背扛,扁担两头的竹筐里装满棉花,麻袋中塞满干鱼虾,浩浩荡荡地涌入古镇。
  古镇的街巷瞬间变得熙熙攘攘。稻客们或站在街边,高声吆喝着贩卖货物的鲜美与实惠;或穿梭在人群中,寻找最佳的售卖地点。棉花蓬松洁白,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干鱼虾整齐地码放在竹匾里,散发着独特的咸香,引得过往行人纷纷驻足。居民们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铜钱与货物的交换声清脆悦耳,为古镇增添了浓郁的烟火气息。

微信图片_20250620205326.png

  百禄古镇的兴旺热闹,与这些稻客们紧密相连。他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湖区的特产,更带来了蓬勃的商机。街边的饭铺、客栈生意红火,店主们笑盈盈地招待着远道而来的客人;小贩们也抓住机会,兜售着各种小吃美食,满足着稻客们和顾客的味蕾。在这热闹非凡的氛围中,稻客们将手中的土货换成银元,满心欢喜地继续踏上回家的路。他们知道,这些辛苦赚来的钱,能让家中的父母妻儿过上一个富足的新年,能为自己的家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而百禄古镇,也在这一来一往间,留下了稻客们深深的印记
  (2025年6月19日,于百禄桥照相馆。图片AI技术合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21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22 17:42: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段陈年往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2 07:42 , Processed in 0.03682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