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2|回复: 3

桃源县汉剧团复排优秀传统剧目《祭头巾》,对“非遗”常德高腔进行了哪些经典传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26 12:41: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桃源县汉剧团复排优秀传统剧目《祭头巾》,对“非遗”常德高腔进行了哪些经典传承?

周星林:

《祭头巾》是国家级“非遗”常德汉剧高腔传统剧目,又名《梁灏不服老》。剧情讲述82岁老儒石灏久困科场,八科未中,九科发榜时,先连闻报状元、榜眼皆非己名,哀伤而不服,寻思究里而不解,最后竟迁怒于头巾,乃深夜撰文祭头巾与之永诀。期望再试得中。最后他得报中探花,惊喜若狂,要去打马游街,赴宴琼林。上世纪50年代后,剧情结尾改为石灏因年迈体衰,抑郁、惊喜过度而瘫倒哀叹。

日前,桃源汉剧艺术团复排的优秀经典传统剧目《祭头巾》在桃源县双溪口镇文化惠民演出中正式亮相,给山村观众带来了一场别样的视听盛宴。那么,《祭头巾》的复排,对“非遗”常德高腔进行了哪些经典传承?

(一)

《祭头巾》原为巾丑应工,清末民初天元班著名生角李宝恒以生行演唱,颇有创新。自此以后,生、丑两行均演此剧。邱吉彩师承自李宝恒,并有增色,成为一代名丑。建国后经整理改编,《祭头巾》获文化部优秀剧本获,湖南省二届戏曲观摩会演剧本一等奖、演出二等奖。又于1956年晋京演于怀仁堂。剧本和演出受到广泛赞誉。

剧本收入《湖南地方戏曲丛刊》第三集和《戏曲选》第五卷,1956年《人民文学》转载,另有单行本。1983年收入《湖南地方戏曲小戏集锦》。
2012年,桃源湖湘文化交流协会、桃源县戏剧家协会编辑,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桃源戏剧集成》(中册)刊有此剧本。

(二)

桃源县是常德“戏窝子”里的“戏窝”,不仅诞生过一代又一代汉剧名家,而且还对历代传统优秀剧目进行了活态传承。

桃源汉剧艺术团是常德境内举办“演训班”最多的专业剧团,自1956年创办“文字班”到2018年的“惠子班”,先后开办过7个“演训班”,培养汉剧专业艺术人才200余人,目前,活跃在戏剧舞台上的是第5班和第6班(桃字班),郑华初先生既是第5班的代表性人物,也是剧团的领军人物。
郑华初,桃源汉剧艺术团第5班学员,上世纪80年代,该班并入常德市艺术学校,工丑行,师从姚清彩。

姚清彩,桃源人,1933年入桃源县鄢家坪“清河班”,师从常德汉剧名师朱荣霞,与邹清福、江清禄、龚清金、侯清寿等同科。出科后,他又拜汉剧名丑邱吉彩为师,演技更为精湛。1979年,常德艺校成立,姚清彩成为该校第一批专业教师,培养了一批杰出戏剧专业人才。来自桃源汉剧艺术团郑华初的毕业作品《祭头巾》就出自姚清彩之手。

桃源汉剧艺术团作为常德“戏窝子”的戏窝,不是没有《祭头巾》这出戏,老一辈艺术家张文玖、唐文彩等人也在“文字班”学过此剧,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出戏一直没能登上桃源汉剧的历史舞台。

2019年4月,首届中国汉剧艺术节在武汉举行,桃源汉剧艺术团应邀参加,他们除了带去《芦花荡》《喜哥说媒》《辕门斩子》等弹腔剧目,郑华初主演的常德高腔《祭头巾》让湖北观众耳目一新。

时光荏苒,星转斗移。郑华初当年在常德艺校传承的常德高腔《祭头巾》也到了寻找接班人的时候。2024年,国家“非遗”常德高腔有一个“复排优秀传统剧目”的任务,桃源汉剧艺术团承担了一部分使命。《祭头巾》终于有了新的传承,桃源汉剧艺术团“桃字班”丑行演员蒋伟杰成为新一代传承人。

(三)

《祭头巾》中有个文盲,那就是石灏的书童,通过书童与老相公的对白,把常德方言运用其中,恰到好处为此剧打上了鲜明的常德文化烙印。

书童:老相公叫我何事?

石灏:命你去到大街上寻找那报録的报子,会着他时,也好指引他来。

书童:找报子去呀——(想)像没有听见那个话咧!

石灏:知道什么!只有这个东西不会说话,找报子去!

这里,老相公石灏用的书面语言“报子”,而书童不知道“报子”是人还是物,直截了当地说“没有听见那个话”,而忌讳“没有”二字的老相公,自然有些生气。

石灏:老相公乃读书之人,说的是官话。

书童:唉哟,我不懂官话,你说“私话”啰!

书童:好,依你的,站拢来。

书童:这我晓得啦。

石灏:跪倒。

书童:这几多撩撇(干脆利落之意)。

石灏:一叩首!

书童:扣手我晓得。(抓手)

石灏:二叩首!

书童:哦!又扣手。

石灏:三叩首!

书童:(连抓两手)手都抓稀烂哒啦!

石灏:你这个蠢东西,叩首就是要你磕头啦!哪个要你扣手唦?

书童:磕头就是磕头,又是什么“扣手,扣手”。两只手都扣出血来哒。

石灏:老相公还不是说的官话。

老相公为了让书童听得懂,前面“跪倒”说的是“私话”(常德方言),说着说着又把“磕头”说成官话“叩首”去了。主仆二人的对话让人啼笑皆非。

当报子进来,呈上“报条”,石灏的一句经典常德方言让观众大呼过瘾。

石灏:好好掌起。(念)“第一甲第三名探花河南石灏”。(喜极,咬牙恨恨地重念)探花河南石灏,我的个儿,你也中了!

书童:我的个儿,你也中了!

至今,常德方言仍然流行“我的个儿”开头句,接下才是具体内容。“我的个儿”表示惊讶,出乎意料。在石灏已经心灰意冷之际,报子送来“报条”,确实让这个连考九科的老儒生喜出望外。

除了方言,《祭头巾》大量运用了常德道场音乐与伴唱。比如石灏提笔写祭文的时候,几乎每句后面都有伴唱。

石灏(唱)提笔伤悲,(伴唱“伤悲”)

不由人珠泪双垂。(伴唱“泪双垂”)

都只为头巾未去,

两鬓如霜,功名不第(伴唱“不第”)

非我无情义。

今朝将你相抛弃,

提起令人好惨凄。(伴唱“好惨凄”)

从今以后各奔前程永别离,

各奔前程永别离!(伴唱“永别离”)

至于石灏的那篇“祭文”,行文及吟诵几乎就是沅水流域“礼生”吟颂祭文的艺术再现。

石灏:维——大明宣德二年,秋八月甲子日,主祭河南石灏,祭奠于头巾老兄之前曰:呜呼!

汉剧艺术之所以在沅水流域生生不息,那是因为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艺术的土壤之中!



(作者周星林系湖南文理学院教授,常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文/周星林/图/常德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编辑/罗佳

Screenshot_20250626_104513.jpg
Screenshot_20250626_111151.jpg
Screenshot_20250626_104620.jpg
Screenshot_20250626_10464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26 20:00: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26 23: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桃源县汉剧团复排优秀传统剧目《祭头巾》,对“非遗”常德高腔进行了哪些经典传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4 17:51 , Processed in 0.03465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