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3|回复: 2

水南渡老街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25-7-3 12:27 编辑

水南渡老街记
唐明哲

(一)
  2024年10月9~12日石门县作家协会组织作协理事下乡采风,12日上午最后一站就到了水南渡。我多次到过水南渡,也写过水南渡的文章,但我真正走进水南渡后,才体会到什么叫“熟视无睹”,我感觉是第一次来到水南渡。
  我们停好车子,首先来到水南渡老街叫“鸿园”的广场。鸿园广场是2012年老街有识之士到处筹钱新辟的场所。鸿园广场边有文化墙,有亭子,还有功德碑,它的东面就是20世纪中晚期很热闹的食品站,现在只有残破的屋瓦和当年最好的青砖墙,四周杂草丛生。
  “鸿园”广场当年当然不是广场,是南拳寺遗址。水南渡什么时候修建南拳寺,没有记载。清末时候商溪河陈南轩(一说陈南山)在水南渡南拳寺开设武馆授徒,训练出了武术超群威震湘鄂的唐荣阳(国民党陆军中将)、覃章轼(水南渡胡家湾人)、覃遵道等一批武举人。传说覃遵道是清朝道光年间出生在水南渡后街,身材魁梧,力大如牛。某年春,覃遵道得罪了当地官府,官府派兵捉拿他。此时覃遵道正在耕秧田,兵卒找到他说:“请你到巡检司衙门去一趟。”覃遵道根本没把这些人放在眼里,笑着说:“好!我先把水牛安顿好,请你们到我家喝茶吃饭,我也好回家带点换洗衣服。”覃遵道边说边解开牛套,将头伸到牛肚子下,将七、八百斤重的水牛背起,两只手三下五除二用田里的水把牛脚上的泥巴洗干净,再把牛背到树荫下吃草。覃遵道带领官府兵卒回到家后,非常礼貌的请衙役兵卒就坐,说“我给你们倒茶去”。不一会,覃遵道用直径一米二、三四寸厚的大石磨当做茶盘,端着茶碗出来请茶。此情此景兵卒们接过茶眼晴都看直了,浑身抖得像筛糠。覃遵道又说:“我去喊老妈子来弄饭,我们吃了饭再走。”趁覃遵道去屋后菜园喊人时,兵卒们早已吓得逃之天天。覃遵道的第六代孙如覃左材、左良、左国现已近百岁。
  清末民初,隐居水南渡的武举人覃章轼自幼与国军中将唐荣阳在南拳寺拜陈南轩为师,功成名就后,由于本人性格内敛,家庭人口众多,只得在家从事耕植、经商,并受聘于南拳寺担任兼职教练。二十世纪初,覃章轼将焦山唐俊德(保定军校毕业,国军中将)和水南渡覃遵三(黄埔军校毕业,国军少将)收为弟子教习武术,受其影响,水南渡青年才俊胡克望、蒋楚谟、唐某楚也拜倒在覃章轼门下,崇尚武德,苦练武功,均毕业于黄埔军校。水南渡因而享有“一里四黄埔”的美誉。后来黄埔14期的蒋楚谋担任国军团长在四川起义投诚,胡家湾的胡克望国民党航空大队长,为抗击日寇,保家卫国奉献了青春。
  鸿园旁边就是保存完整的骡马街道。离开鸿园,沿着青石板街道往上走就是水南渡上街。骡马街道现在因为少有人走,加上流水的冲刷,已经变得瘦骨嶙峋,像七老八十的赤膊老头,岩板这里一块那里一块,走在上面生怕一脚踩空崴了脚。带路的蒋训林就住在上街。没有几步路,他指着高矮不同、建筑风格各异的六栋房屋说,这是洪家六兄弟的老屋,而今只有洪家祥一家在老街常年驻守,兄弟们或参加工作远走他乡,或跟随子女、含饴弄孙,或外出务工、兴业赚钱。逢年过节或街坊邻居红白喜事才回家小住。平日里关门闭户、炊烟稀少。蒋训林又介绍说,洪氏从江西搬迁过来到我们这一辈只有七、八代。1840年左右洪家老祖辈洪蔚才从江西抚州市临川县金溪镇坑沟,拖儿带女来到石门县西北乡,先落籍穿山河高家湾,孤丁寡族的,受人欺侮,才搬到水南渡开染铺。1896年洪家齐的爷爷洪春云在老街出生,一直在街上开染铺、肉案。并有一支骤队(八匹骤子)、三条船走下江(津市汉口)。民国初年,洪春云的父亲洪贵臣,大哥洪贵福两条船到汉口,给泰和合茶号送茶。不幸洪贵福病逝在汉口,洪贵臣在汉口用蜡把他老哥的棺材封好,一直拉到水南渡下葬。洪贵福的大儿子洪腾松开始给唐荣阳当马弁,后跟随贺龙闹革命。1924~1929年贺龙手下的贺炳南经常到水南渡洪腾松家歇。贺龙去洪湖后,洪腾松留在水南渡,后被叛变的耍武人龚某圭杀害。洪腾柏在石门所街座局当团总,也被杀害。20世纪80年代洪家宜15岁考上大学,后为国家林业总局中南院一级巡视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的两个哥哥都做到了乡党委书记、局长的位置。
  踩着高低错落的骡马路往上走不远,带路的蒋训林说,这就是我的屋。蒋训林的屋是一栋两层的青砖瓦房,骡马路就在他屋的阶檐下,此时他老婆招呼我们进屋喝茶。蒋训林介绍说,上街从老食品站开始,经鸿园往上走几步就是春云肉食店,隔壁是陈功盛的茂斋道士铺,对门就是卢四姑娘开的烟馆,下面是德福隆的杂货铺。蒋训林家就是纸马铺,纸马铺对门是覃道存家的益泰祥药铺、面铺,至今还留存有磨小麦的大石磨。再往上就是胡克进开的胡记铜匠铺,旁边是面铺,上街最后两家是自兴泰药铺、理发店。蒋训林家的祖父叫蒋伯冰,修建有两个大天井封火屋,是水南渡八大天井屋之一。蒋伯冰前六辈都是打糍粑卖钱度日,后来口吃肚攒,勤劳发家,有钱后在津市写房子做生意,家里商铺叫蒋一新,开有纸马铺、当铺、歇铺三个商铺,绕屋角转到天井屋后面就是骡马店,骡马店是水南渡总驿站,当年贺龙经常在蒋一新骡马店歇脚打尖。蒋伯冰家开纸马铺,扎的灵屋美轮美奂;打的烟火架扎纸人纸马,丫鬟小姐看戏打赏,嫁女娶亲闹洞房,全在放烟火架时随着烟火的爆炸一层一层炸出来,转动着展现出来,就像看一场戏,显示着纸马铺深厚的功夫和深藏不露的人才。蒋伯冰自己是长期受聘泰和合茶号的裱匠,他一人负责整个茶号的裱糊工作,主要用丝棉纸加桐油,裱糊桐油篓子、茶叶箱子,赚的钱都是用篓子挑回家的。现在他的重孙蒋训林70岁了守着水南渡老屋,装扮成蒋介石玩抖音,讲述水南渡的商业盛景,收获不少粉丝。
  石门作家采风团参观了水南渡上街就回家了,我与写电视剧本的盛老师因为喜欢水南渡老街,留下来继续溜达。水南渡的街从渫水河上坡往上到胡进记铜匠铺为止,总共两里路长,街道两旁全是木屋,街道全是青石板、岩板路,背篓客、骡马队、湖南湖北来往商人络绎不绝。整个街道二、三十家商铺。水南渡的街,上街是一竖,中街是之字拐,下街也是之字拐。我们又走到那栋残破的食品站门前,沿着之字拐往下找寻水南渡中街下街。
  水南渡中街就从那个大集体时热闹现在虽然残破仍然处在那里的食品站算起。那个残破的食品站在清末民国时期是江西商人张自素开的德福隆商号百货铺,售卖食盐、米粮、布匹等日杂货。那个食品站斜对门现存的木房子就是德和怡商号,前铺后店,前面临街门面是杂货铺、歇铺,杂货铺后面吊脚楼是骡马店。南来北往的人在德和怡商号住店,方便;店主热情大方,招徕大批客商,生意红火得很。是现存唯一的骡马店遗址,现在成了仅存的文物,佐证万里茶道 · 宜红古茶道在石门的发展。2025年元月4日“水南渡骡马道”(含骡马店遗址)被列入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德和怡对门是漆某波的药铺,紧挨着是磨市陈家坪人陈寿次开的一家铁匠铺。水南渡中街开有三家裁缝铺,两家肉案和一家豆腐店。中街有益泰丰面铺、益泰德杂货铺,两个商号老板叫覃道德、覃道武,与上街益泰祥中药铺老板覃道存都是覃位次(书名覃正体)的儿子。当年泰和合茶号在宜市施粥,覃位次供应大米,家里整米的大窝筐要两三个人围,用木架吊筛筛米,大米不逸出大窝筐。泰和合生意红火时,有人请算命先生给泰和合茶号算命,算命先生说“三十八年如水洗”。覃位次问“三十八年如水洗”是什么意思,算命先生说“泰”字暗含“三、八”两个数,下面是“水”,暗示泰和合茶号只有38年寿命。果然卢次伦与林紫宸从1876年到湘鄂边,1879年开始把经营的茶号取名泰和合,1879~1917年刚好38年(当然卢次伦在石门的泥沙建泰和合茶号从1889-1917年只有28年)。中街还有江西佬开的义生和商号,经营歇铺、杂货铺。1958年文化人民公社就设在义生和商号,后遭拆毁,木材、砖瓦用来修建了人民公社。水南渡中街还有王氏祖祠、黄氏祖祠、唐氏祖祠,王氏祖祠里面办有小学堂。王家祠堂旁边是益泰德商号,解放后充公改制成文化供销社。中街是整个水南渡街道最热闹繁华的地方。
  水南渡的下街也是一个之字拐,它从中街之字拐半中间算起,标识性建筑就是那座石拱桥。虽然说水南渡最热闹的是中街,但水南渡为什么会热闹的原因却在下街。一是因为巡检司在下街,明末清初水南渡设置巡检司(俗称水南司)。巡检司管辖范围到渔洋关、长乐坪、走马,这些地方人有问题都会背着盘缠饭米到水南渡巡检司来打官司。巡检司的职责是消除匪患,保地方平安,江西商人看中营商环境,纷纷跑到水南渡经商。台北《卢次伦传》第98页记载:“宜红时代,卢次伦所接触的官府,有湖北鹤峰、五峰、长阳、松滋几县的知县,有湖南的石门、慈利、大庸几县的知县和澧县知府。最直接的地方官是石门县属水南司,石门县的宜市、苏市、磨市、所市四乡,在当时都归水南司管辖,因此,泰和合是在水南司的直接管辖之下,与其接触的机会最多。”巡检司衙门就在水南渡下街泉水旁覃德善屋场,清晚期巡检司才搬迁到柳家台(原庆河)。最后一任巡检司的巡检是清末的涂老爷,去世后葬水南渡棺椁山(上官山),现在还有坟莹遗存,他的后人都在珠宝街。二是江西商人之所以看中水南渡,是因为水南渡下街有两眼泉水,出水量大,能够满足水南渡街上吃水用水问题。当时江西商人与巡检司来往密切,将水南渡义渡碑,立在巡检司那里。现在水南渡东泉旁边立有两块功德碑残碑,一块是水南渡义渡碑,一块是水南渡西泉石拱桥功德碑。西泉石拱桥功德碑建于清末,功德碑上记载光禄大夫山西道台黄碧川(雁池人)捐币二十千文。就是这一记载,证明山西晋商到汉口到石门采购宜红茶运往英俄,石门成为万里茶道 · 宜红古茶道的起点。因为有德和怡骤马店的存在以及光禄大夫山西道台黄碧川的记载,水南渡因此被专家批准载入万里茶道重要遗产点。三是水南渡下街临河,是茶马古道渡口,有渡船。渫水通航的终点就在水南渡。虽然洪水季节行船能到宜市,但水南渡到宜市要经过火烧溶、新奔河、干滩、猪娘背(陈志桥外面)四处险滩,稍有不慎就会船毁人亡。而水南渡的柳家台水流平缓,好泊船,到宜市运茶运货的船都泊在水南渡。所以宜市的茶叶、木材土产一般时候都是骡马陆运到水南渡,再上船运到石门县城、津市。自然水南渡下街许多商号都有船做船运生意。当时水南渡张木生家有一条船,覃鳌念家一条船,吴德明家一条船,安成志家一条船,洪春云家三兄弟每人一条船,覃遵开家一条船,覃道存家一条船,蒋伯冰家一条船。每条船一般能装五吨以上,叫行船(即帆船)。记得1962年发大水,蔡某生被洪水困在河洲上,四周一片汪洋,随时会被洪天大水淹没,没人敢泅水过去救他。有人找到覃鳌念,说你不仅水性好,船好,驾船水平也一流,只有你能驾船漂过去救人。结果覃鳌念请了12个劳动力,12个人扳棹,覃鳌念把舵,开动行船冲进洪水救出了蔡某生。四是早在明清添平所时期,石门渫水河上修建了夏氏五郎庙,一郎庙就建在水南渡下街泉水流入渫水的河边。一郎庙高大宏伟,庙台伸入到现在的河中间,每逢祭祀日,打烟火醮的、还傩愿的、请乩仙的、唱皮影戏的、唱土地戏的比比皆是,热闹非凡。可惜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渫河发洪水,把一郎庙戏台、曹门前厅全部冲毁冲走。一郎庙大雄宝殿雕梁画栋,解放后做了水南渡医院(文化卫生院),1972年才撤毁。
  水南渡下街自然有许多商号。下街泉水旁边拱桥处是雷浦玉开的烟馆,与上街卢四姑娘一家构成水南渡两家烟馆。下街安承志、安俊德开了两家面馆,安承志还开有骡马店旅馆。杨福新、伍珍姑开小吃店,整天有热喽喽的馒头、包子、水饺供应。下街唐锦云开有益言堂药铺,与中街漆某波中药铺、上街自生泰药铺构成水南渡三家中药铺,唐锦云、覃贺念、覃位次分别是中药铺掌门医生。下街覃军孝还开设了一家道土铺,与上街陈功盛、中街张世贤的道士铺构成水南渡三家道士铺。下街张木生开聚泰和商号,祖祖辈辈开肉案,还有一条行船跑运输。另外下街还有张木生、覃遵大开的两家榨坊。榨坊春季打菜籽油、秋季打茶籽油、冬季打皮油,即木子油(乌柏籽)。木子能打两种油:一种是皮油,一种是籽油。打皮油需要十八个劳力。首先用木碓将木子外灰白色的包衣去掉后,通过蒸煮,再用木桶内安上内衣冷却成型,每砣一百斤。另一种是籽油,首先将木子去皮后的核仁用石磨破碎去壳,再通过蒸熟做成饼,上榨打压出油。籽壳是烧火取暖的好材料,每到寒冬腊月全街人都到榨房讨籽壳烧火取暖。值得一提的是打皮油必须是晚上十点开始,次日上午歇榨。其理由是午夜气温低,便于皮油冷却凝固。由于整个西北乡的木子都集中于此,往往开榨后少则三十多到五十天才能结束。在此期间的每凌晨鸡叫三遍时,榨房里的撞击声、号子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清末民国时期水南渡街繁华富裕热闹,形成了深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水南渡街上有八大天井屋。蒋伯冰家一支1985年才翻新;黄家祠堂一支土改时分给了4户佃农,1979年才陆续翻新;中街张官记家一支,1959年搞食堂时候撤屋,修建了人民公社;老王家祠堂一支,土改时候也改给了4户佃农,1979年才撤屋修屋;唐家祠堂也是天井屋,土改时分给何志飞、吴德明两家,1980年才撤屋修屋;中街新王家祠堂,土改时候分给王世凡、李松生两家,1978年撤屋修屋;下街河边拱桥处张木生家旁边,万寿宫、江西会馆都设在此;下街水井旁边覃德善家一支,他屋里还设置有枪炮眼,覃德善任职所街乡公所,临解放时候蒋介石封他国民党少将军衔。水南渡“出人”。江西商人赚了钱重视培养人才,水南渡除了“一里四黄埔”的说法外,街上清末民初还出了一个秀才、两个国军少将。1949年到今日,出了3个博士,3个教授,3个高级工程师,大学生52人,司厅级干部5人,县团级3人,科局级干部8人,教师20人。60年间水南渡街上吃上“皇粮”的共158人。还流传有一则故事,说清末秀才唐自兴,外号兴举人,曾任云南边境厘金督办,病逝于云南厘金局,他的儿子唐仲丹把他老子船运回来葬于雁池坪,他孙子唐生岚曾任民国中央日服总编,唐生楚黄埔四期,国军营长,古北口抗战受伤后牺牲。到了土改时期,兴举人家庭被划为大地主,抄家抄出莽袍、玉带、官帽,分给下中农都不要,时年十多岁的黄惠民等一众少年,穿上莽袍玉带,戴上官帽扮演皇帝满街唱大戏,吸引了几多人。现在唐自兴“兴举人”的重孙唐汇龙78岁,居县城书香名邸,有图有真相。水南渡是军事要地。据《石门人民革命斗争史》记载,1926年至1935年,慈利人吴俞俊夫妇以柳家台(又名庆河)衙门教书为掩护,在水南渡组建了石门六个特之一的庆河党支部,并组建了游击队,水南渡的覃遵益、覃正喜、覃正路都是游击队员。解放前夕,地下党员田中夷经常活动于此,并动员年轻人上壶瓶山参加江南游击支队。临解放时国军十五军逃到水南渡驻扎,在河边唱大戏,田中夷混入人群看大戏,仔细观察国军动向。解放后田中夷相继担任五峰县副县长、石门县副县长。田中夷在“文革”时期因“地下”工作说不清遭到批斗,专门从常德跑到水南渡胡承勋家躲避批斗。
水南渡自明末清初开始江西商人大量人口迁入,商贾云集。水南渡人洪家齐对水南渡五杂百姓进行调查,共有五十六个姓氏,土汉杂居,和睦相处,随作《姓氏谣》以歌记之:“覃朱宋刘潘周杨,卜赵卞蔡曾魏王,洪陈蒋李谢章伍,肖邵黄安吴毛张,贾熊漆向徐林郑,苏盛何董冷田姜,白付廖沈贺袁车,彭胡严雷柳唐汪。”水南渡在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都属于所街乡范围,1958年划归泥沙区范围,此后成立了文化人民公社。1958年至1995年,38年间曾两度修建人民公社(乡政府),两度修建供销社、粮店、食品站、卫生院、信用社、邮电所。新建、扩建学校,由解放初期的小学办成从小学到高中的全日制学校至九十年代。随着铁器社、缝纫社、粮油厂、茶叶加工厂、粉厂等乡村企业的兴起,老街十分热闹。1962年至1965年,川山公社还在此设立了转运站,日用生产生活资料自石清公路车运到此后,再用骡马运往川山公社,最多时一天有近三十匹骡子运货。1995年水南渡乡政府撤销并入所街乡,从此水南渡开始清冷。那个屋挨屋、热闹繁华的水南渡荡然无存,八大天井屋土改时分了,挨到21世纪街上老屋撤了垮了。过去一条街不下五百千把人,现在仅留下百把人,夜里三之一的房子都是关门上锁。而今水南渡,街不成街,村不像村,撬走了麻条岩,挖走了磉墩岩,毁去了街上梯蹬岩。我们到达水南渡上街,看到几老街坊,似乎还能看到当年水南渡的辉煌,可是走到中街却被似屋非屋的建筑挡住了去路走不通。我们绕着走到中街与下街衔接处,就是那口泉水边查看了两座残碑,提出到下街看看,带路的老街坊说,下街早就荒废了,没有路了,要拿柴刀砍去竹渣刺藤,才能钻到河边。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生命,水南渡老街的生命终结了,终结在水路船运的废弃,终结在陆路肩挑背负骡马驮的消失,终结在21世纪大量年轻人进城务工或买房定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现在的水南渡只剩下一个辉煌的名字,人们口耳相传,连历史记载也没有,走出去的人过年过节也许想去水南渡祭祖或重游,迎接他们的只有萋萋芳草。


作者简介:
     唐明哲,男,石门人,石门县政协退休干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美文,点赞佳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13: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5 13:22 , Processed in 0.0381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