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6|回复: 3

贺龙征战石门(之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25-7-5 15:19 编辑

贺龙征战石门(之二)
王浦堂

   二、石门两建苏区.为革命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第一,创建湘鄂西石门苏区。
   1929年8月,在贺龙率领的红四军帮助下,中共石门县委在泥二垭正式建立石门苏维埃政府(后迁贺家台),主席刘勋树,军事委员汪毅夫,财政经理杨汝南、妇女主任毛桂香,秘书白硕唐。
   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后,广泛发动军民开展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到1931年1月,贺龙率红军两次攻占石门县城.石门苏区政权建设飞速发展。全县共建立了11个区苏维埃政府、39个乡苏维埃政府和10个乡农协政权。南起二都坪,北至南坪河,西到南北镇,东达三圣庙,方圆千百里,一片赤化。石门苏区进入全盛时期,石门成为湘鄂西根据地的重要苏区县。
   1931年9月8日,国民党石门县长汪彬等向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和省府急申报告:“石邑不幸,浩劫频仍,上年邑城。两遭匪陷。梦烧携抢,十室九空,人民陷干水深火热。已非一日。幸军团努力击溃贺龙,而赤匪余孽陈奇谟、杨万柳、王炳南诸匪,利用县属西北两乡山深石峭之区,此剿彼窜,出没无常,致苏(市)磨(市)泥(市)所(市)子(良)太(平)各区沦为匪城,家藏搜尽,阁闾为虚。”
   第二,创建湘鄂川黔石门苏区。
   1935年8月,红二、六军团从石门西北乡分路进占石门。8月21日,红军第三次解放石门县城,并很快解放了石门80%以上的乡镇,创建了湘鄂川黔石门苏区。
   红二、六军团在石门苏区征战驻扎,学习整训,前后达70多天。红军足迹踏遍石门山山水水,革命烈火燃亮乡乡村村。石门是红二、六军团创建的湘鄂川黔根据地最后的一个重要苏区具。
   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石门苏区两个多月,做了四件大事:
   1、广泛宣传群众,传播革命火种。
   红军通过开大会、写标语、唱红歌、演节目等多种形式,把革命火种撒遍石门山乡,用革命道理武装群众。红军绍伯在维新唐春娥家墙上写的《从军乐》诗,还保存至今:“铁肩担主义,血手写文章。励志从军乐,愿君莫傍徨。
   2、建立人民政权,组建革命武装。
   在湘鄂川黔省委领导下,1935年春,石门县建立了革命委员会。红二、六军团在石门苏区帮助县革命委员会,在20多个乡镇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农民协会。有五、六个乡镇进行土改,分了田地。全县有25个乡镇建立了80多支游击队,游击队员达8000多人,均由袁任远任政委的大庸军分区统辖。
   3、严惩土豪劣绅,救济贫苦农民。
   全县有22个乡镇共打土豪458户,召开群众大会公审后处决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36人,还处各种反对分子70余人。红军把打土豪劣绅得来的粮钱和浮财,除少量留作军用外,大部分都分给了当地的穷苦农民。
   4、猛烈扩大红军,壮大红军队伍。
   在短短两个多月里,全县参加红军的工农劳苦群众达5000多人,新组建了“官铺”、“石门”、“石慈”三个红军独立团,每团千余人。石门苏区群众到处传唱两首扩红歌谣:“扩红一百,只要一歇:扩红一千,只要一晚;扩红一万,只要一转。”“走一天,扩一千:走一县,扩一万。”在石门、津澧地区先后扩增新兵7000多人。红二、六军团迅速发展到2万余人,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
   第三,石门苏区为革命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石门苏区军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
   1、石门苏区为革命造就输送的党政军领导干部多
   曾担任湘鄂西根据地苏区县的县委书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等职的,有曾庆管、陈奇谟等12人。
   担任红军团级领导的有王展程、吴协仲等18人。担任红军师级军级将领的有陈振亚、王尔琢等6人。
   长征后担任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团级于部的,有覃遵义、盛方言等25人。担任师级将领的,有覃道源、王维林等17人。担任解放军高级将领和省部级领导的,有李元明、郑国、梁定商、杨锡文等11位。
   2、石门苏区参加红军的劳苦群众热血青年多
   1928年8月,南乡起义失败后,湘西工农革命军第四支队余部均投奔贺龙参加了红四军。
   1929年,红四军在子良、石慈边界扩红上千。
   1930年,红二军团解放石门县城,休整补充,集中扩红。1935年,红二、六军团在石门苏区猛烈扩红5000多人。石门苏区先后参加红军的优秀儿女热血青年达万余人。石门是湘鄂西和湘鄂川黔根据地参加红军人数最多的苏区县之一。
   3、石门苏区为红军征战提供的后勤支援多
   1929年至1931年,为创建湘鄂西根据地。石门苏区为万余红军供应给养,给予后勤支援保障。
   1935年,石门苏区为红二、六军团近2万红军提供给养达两个多月,红军突围长征前,石门及津澧地区人民为红军筹粮12万斤,筹款16万、仙阳、磨市等苏区组织几十名裁缝,日以继夜缝纫1个多月,为红军制好过冬的衣被,长征时,红军指战员都穿上了新的军装。
   4、石门苏区为革命胜利作出的牺牲大
   石门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热土。“沁日事变”,县总工会会长邓恒泰等16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石中惨案”县委委员苏清镐、邢业炳等17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血染县城。
   石门南乡起义,牺牲的湘西工农革命军第四支队的红军、游击队员达700多人。
   为创建、保卫苏区,石门有4位县委书记、6位县苏维埃政府主席、5位游击队大队长、以及170多名共产党员英勇牺牲。
   贺龙红四军参谋长黄鳌、师长贺锦斋长眠石门山乡。
   从石门县走出的朱、毛红四军的参谋长王尔琢、红28团参谋长王展程,为创建中央苏区,血洒井冈。
   红六军高级干部、毛主席亲家陈振亚,魂留迪化。
   在反“围剿”和突围长征中,有13位红军军、师、团长英勇献身。牺牲的红军连营级干部达82人、牺牲的红军、游击队员更是成千上万。曾任石门、鹤峰苏区县委书记的伯显在《湘鄂西红军游击纪略》中记载:“石门在第二次革命战争中….…参加红军战死者万人。”
   石门红军将士的鲜血洒在了全国20个省市108个县的土地上。
   在湘鄂西烈士陵园的烈士纪念碑上,铭刻着石门革命烈士1010名。
   在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纪念碑上,铭刻着石门红军烈十310名。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展示着王尔琢、王展程的英名和革命业绩。
   在广东三河坝笔枝尾山战地,立有英雄营长蔡晴川英烈的铜像。
   三、打响贺家台保卫战
   1931年秋,国民党对各革命根据发动第三次大规模“围剿”。盘踞在湘鄂边的敌人,也趋势纠集两万余众,向湘鄂西苏区发起猖狂进攻。石门苏区首当其冲。
   石门县罗效之充当“围剿”急先锋,在所街召开五峰、慈利等县保安团长会议,制定围剿苏区的计划。9月8日,罗匪倾巢出动,纠合2000多人,大举进攻泥沙区苏维埃和县苏维埃政府。
   为捍卫红色政权,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率领军民打响了贺家台保卫战。
   9月9日,当敌人进入泥沙苏区时,县苏维埃游击大队大队长张桂林率80多人进行阻击,寡不敌众,随撤泥二垭。
   9月10日,罗匪率部直扑县苏维埃驻地贺家台。陈奇谟、杨万柳、张桂林和红军独立团二营营长唐占益、三营营长感联熊,率红军战士和县、区游击队奋勇反击,激战一天,伤亡较大,被迫撤离贺家台,退守石、鹤边界的南北镇。
   10月11日,红军独立团团长王炳南率一营、三营和石门县游击大队,分三路向敌人发起猛烈反击,先后冲锋肉搏10余次,血战八小时之久,敌数十人,红军伤亡百多人。盛联熊令红军第十二连掩护独立团主力突围,独立团顺利退往鹤峰苏区。
   独立团主力突围后,十二连边打边退,退到丘岭坪时,遭到团匪伏击,遂向阴溪沟撤退,又遭罗效之一部围攻。此时,十二连腹背受敌,受到重创,牺牲了30多人。十二连决定抢占有利地形,便向当地最高峰大帽尖撤退。敌人很快将大帽尖包围。十二连战士都是外地人,不熟悉地形,加上大雾迷漫,难辨方向,他们左冲右突,闯到大帽尖东南面的剪刀峡。
   剪刀峡位于石门县安溪与南镇交界处,因两山对峙,中含万丈峡谷,故名“剪刀峡”。人称“剪刀峡谷险,猴子也丧胆”。红军沿着羊肠小道攀上峡谷一端顶部,进入了绝境。敌人重重包围,围攻喊话,劝红军投降。十二连宁折不弯,顺着小道冒死往下冲杀,战斗中又牺牲多人。经过多次拼搏,只剩下68位红军战士,弹尽路绝。敌人再度喊话,逼红军投降。从湖洪苏区走出来的红军战士,革命信念坚定,个个都是硬骨头,凑到一处毅然作出跳崖决定。68位红军战士视死如归,砸坏枪支后,高呼口号,全部纵身跳下万丈深渊,壮烈牺牲。红军战士在剪刀峡舍身跳崖惊天地泣鬼神,后人写诗赞颂:
   剪刀悬崖峪谷风,苍山泣血战旗红。
   英雄脚下肖无路,踏遍青山化彩虹。
   情未了,志犹雄,敢将浩气漫长空。
   山河不老忠魂在,换得神州花更红。
   四、红二、六军团在石门整训扩红,决策突围长征
    1、红二、六军团集结石门苏区
   1935年8月,贺龙、任弼时率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大举东进,横扫千军,攻无不克,占领了石、临、津、澧等县市,威逼常岳,震撼省城。
   蒋介石得知后,急忙抽调兵力部署围剿。9月,国民党的围剿包围日渐形成。贺龙、任弼时当机立断,率红二、六军团主力主动撤离津澧,兵分两路向石门西北地区集结。一路取道澧县王家厂、和尚洞,经石门县河口、三圣、杜家岗到维新驻扎、贺龙、任弼时率红二军军团部驻渡水纵阳树盛方木家。所属第四师驻磨岗隘大福桥,第六师驻渡水坪。肖克、王震率红六军团,先驻维新茅坪,后迁古城堤文家祠堂。所属第十六师驻维新、磨岗隘一带。第十七师在县城驻守1个多月后,北进驻磨岗隘。湘鄂川黔独立团驻袁公渡。
   红二、六军团在石门苏区集结整训期间,发展捍卫了湘鄂川黔石门苏区,帮助石门建立革命政权和革命武装。开展了大规模的扩红运动。5000多石门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组建了80多支8000余人的游击队,在扩红中大都参加了红军。
   石门苏区人民热爱红军,全力支援红军、积极筹粮、筹款、筹物,提供了后勤保障,红军率游击队四处出击,开展游击战争,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筹措了大量粮物经费,解决了全军将士的冬装衣被。
   2、红二、六军团在石门苏区学习整训
   红二、六军团在石门苏区,集结整训两个多月,对部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军风军纪建设,整编增员和军事训练等全面整训。
   军团多次召开党的积极分子会议和红军指战员大会,进行革命理想、革命纪律教育。红军驻地都设有政治学习“列宁室”,贴有“红军誓词”、“军人大会决议”等学习内容,开展政治学习、思想、纪律、作风整顿。
   重点学习军团政委任弼时在石门写的《红军誓词》:“我们是工农的儿子,自愿当红军,完成苏维埃政府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为着工农解放奋斗到底。我们是红色军人,要保护自已和同志们,绝对遵守和服务苏维埃的一切法令,并以自己的血和肉发展民族革命战争,实行土地革命,推翻国民党,保卫苏维埃,打倒帝国主义,争取中国解放,为社会主义前途而斗争。现在敌人正在大举进攻,我们要团结一致,用我们的刺刀和枪,与敌人决一死战,用我们的头颅和热血换得苏维埃的新中国。我们为阶级利益,遵守革命纪律,如有违反和不忠,甘受革命纪律制裁。
   这个红军誓词就是红军的力量之源,思想之魂。
   红二、六军团在进行思想、作风、纪律整顿的同时,各个部队都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军事训练,军团首长贺龙、肖克等多次在维新、渡水、磨市、南岳等地检查部队军事训练。这种集中整训,极大地提高了红军的军政素质和战斗力。
   3、红二、六军团决策突围长征
   红二、六军团在石门苏区整训扩红期间,蒋介石对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了新的更大规模的“围剿”。动用正规军20余万,加上地方保安团,共30万之众,分成“进剿军”“清剿军”。同时,到处构筑堡,联合进行进剿、清剿。
   敌人阵容强大,封锁严密。红二、六军团没有找到有利战机,更与中央失去联系,形势对红军十分不利。
   军委分会准备在石门苏区击破敌人的“围剿”。1935年9月29日,红二、六军团党的积极分子会议,在石门县磨岗隘召开。会上,任弼时作了《冲破敌人“围剿”的经验教训与粉碎敌人新的大举“围剿”》的长篇讲话,分析了过去反“围剿”的经验教训,动员激励广大红军将士坚决打破敌人新的“围剿”。
   就在9月29日开会之时,军委分会突然接到周恩来发来的明码电报,询问红二、六军团情况。任弼时代表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立即用密码致电周恩来:“你们现在何处?久失联络,请予来电对此间省委人员姓名说明,以证明我们的关系。”9月30日,收到电报的张国焘,以红军总政治委员和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署名回电说:“(一)29日来电收到。(二)你们省委弼时书记、贺龙、夏曦、关向应、肖克、王震等委员。(三)一、四方面军六月在懋功会合行动,中央任国焘为总政委….…我们今后应互相密切联络。”红二、六军团军委分会即将红军反“围剿”计划电告红军总政治部。
10月15日,红军总政治部来电指示:“红二、六军团在狭小地区内,固守为失策,决策防御亦不可,轻于尝试远征,减员亦大,可否在敌包围线外原有苏区附近诱敌出碉堡,用进攻路线,集中全力以击破之。”
   军委分会根据红军总部来电,10月17日在渡水坪召开会议,讨论新的行动方针。10月19日,红军总部又来电指示:“取守势最失策,远征损失大,望在苏区外围和附近地区诱敌各个击破之,请按实际情况由你们自己决定。”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接到来电后,再一次开会,根据敌我态势和实际情况,对红军战略方针问题进行反复研究,认为:眼前敌军强大,碉堡稠密,江河阻隔,根据地日益缩小,这些都不利红军主力活动。因此,军委分会最后决定:“突出封锁线,实行战略大转移。”向湘鄂边之石阡、镇远、黄平方向突围转移,以创建新的根据地。
   10月下旬至11月初,红二、六军团层层动员,誓师突围。先后挥师西进,经南岳(现磨市镇)岩板滩离开石门,开赴贺龙家乡桑植,石门苏区沿途群众倾家而出,齐聚山口路旁欢送红军踏上新的征程,进行举世闻名的伟大长征。


作者简介:
   王浦堂,男,石门县人,退休前系石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帖,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2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赞读为佳作赞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7 02:27 , Processed in 0.0362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