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楹联创作(1)
对联必须忌合掌
(一)、合掌,合掌是对联中的忌讳,也是常见的毛病。创作对联应该避免这种毛病。
1、什么是合掌呢?顾名揣意就是手掌相合。对联是由左右两支句子组成的,或者说是由上下两句词语构成的。对联是两句词性相同,语法结构相似,平仄声调相反的词语。
2、合掌种类:号名或别名合掌和语意性合掌。
一、号名或别名合掌:
(1)局部合掌:合掌有别词义相似。
例一:“赤县神州催骏马;中华大地展新姿。”赤县~神州~中华,是一个名词的多种称谓,犹如一个人有几个名字一样,用自己的大名对自己的号名或别名,意思相同,就犯了合掌。
例二:“万民争致富;百姓乐安康。”万民~百姓都是广大民众的概称,两词相对犯了合掌。
(2)整体合掌:即语义合掌。
例一:“鸟语春光好;莺歌柳色新。”这副对联上下两句只说了一个意思,不能成为一联。因为“鸟”是总概念,“莺”是属概念;而且“春光”已暗含了“柳色”,从意义上说犯了性合掌。
例二:“英雄驱虎豹;豪杰斩熊罴。”英雄与豪杰,虎豹与熊罴,原属并列词组,将其分割开来对仗,意思重复。若用英雄豪杰对虎豹熊罴,则可免其弊。
例三:“翰墨惊风雨;文章泣鬼神。”翰墨对文章,也是分割后的对仗。而“惊风雨”,“泣鬼神”表现的只是同一种气氛,实则有合掌之嫌。
二、语意性合掌语意性合掌出现在律诗里较多,一般不求全责备。像“惊风雨”,“泣鬼神”这类词语对仗确实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从“启承转合”的艺术角度来讲,放到律诗里并无不妥,但作为对联则未必恰当,毕竟犯有合掌。
对联为什么要避免合掌呢?因为对联不同于诗,诗可以无限量地增加行句,而对联只能以两行对立的句子出现。除横批外,对联不可能用第三行来补衬。若要补述,也只能把上下联的句子等量加长。然而一旦合掌,长则臃肿,短则乏力,没有生气,显示不出对联的魅力来。
为什么会犯合掌呢?主要是由于词汇贫乏,缺少可选材料,有意无意的分割了并列词组,用于对仗。并列词组不是不可以分割,但分割后就不能用在本联,例如:“赤县神州”可以并列作出句,也可以用单独用“赤县”或“神州”作为出句或对仗,惟独不能用“赤县”对“神州”,因为是同一意,意同就是合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