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32|回复: 8

安乡县原人大副主任于必歇缅怀罗贻斌同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4 16: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我曾有幸和时任农村部副部长的罗贻斌同志,到衡山县参加过一次“五小龙会议”即农业机械化会议。一路上他的言谈举止、情怀风貌,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特别是同他参加安乡第一次飞机灭蝗工作后,我和他有二十多年的交往。我常想,一个人逝世一年二年甚至十年,人们留念他,这很正常,也很理解,可是罗贻斌同志逝世三十年之后,我们仍然难以忘怀,这不能不算奇事。新中国已成立六十四个春秋,在潺陵这块大地上,“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经历过无数同仁志士,而罗贻斌同志叫我终生难忘,这是为什么?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怎能忘怀;他想大事、干大事,怎能忘怀;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怎能忘怀?他是安乡“三农”问题的探索者、实践者,全县200多个村留下了他的足迹;400多公里大堤有他辛勤的汗水。五十年代,他带安乡2000民工围垦钱粮湖农场,文化革命期间,他亲自参与整修荆江南堤和修筑枝柳铁路,他任县长后,“豆港”保卫战有他的丰碑,仙桃大电排实现了“四个当年”,他带领龙佑云、潘华安、刘丙凡等人三下海南制种,更是劳苦功高。他是改善民生的实干家,全县几十万人的冷暖总是挂在他的心上。人们赞颂他,感谢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他是广大干部群众永远怀念的好县长。
尊重科学知识的楷模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是罗贻斌同志经常讲的一句话。他强调各级干部要加强学习,掌握科学技术,不懂科学知识的干部决不会是有能力的干部。他特别注重科学知识的普及,在全县建立健全四级农科网,克服种种困难创办农校,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把县农科所从书院洲搬迁到长岭洲。这样,科学知识普及就有了阵地,科学试验有了样板。特别是任县长参加华中农大培训后,对建设“生态安乡”有特殊的见解,他的论文被时任农业部长何康给予高度评价,并在各地展出,对我当时从事的土壤普查和农业区划工作给予了具体指导,强调安乡要“退田还湖”,再不能搞“围湖造田”,和以2个规律(即自然和经济规律)指导结构调整,并根据土壤普查的结果,安乡属PH值>7的土壤,必须停止施用石灰,他的这种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使安乡的农业发生了科学变化,这种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他更是十分尊重体贴知识分子。当时省农业厅下放一个所谓有“右派”言论的技术干部到安乡工作。此人一到,罗贻斌同志便亲切地和他交谈,征求他的意见,并要县农业局尊重这位知识分子,多支持他的工作,还要求唐劳模多向他学习。在那个特殊年代,一大批农业技术人员都愿意亲近罗贻斌同志。他也使一大批农业科技人员活得有尊严,以钦时中为代表的水利科技人员,罗贻斌同志思想上非常尊重,他在工作上经常听取情况,生活上也非常体贴。当农业科技人员在科研中出现失误时,他从不轻易指责,而是给予关心和鼓励。全省开始推广杂交稻时,由于组合不理想,遇到了矮缩病这个难题。我县一个技术干部借鉴华容经验,搞了一个“四优四号”组合,抗性好,基本上没有矮缩病,便确定在安尤公社孟家洲、蹇家渡两个大队制种,共收了40多万斤种子,但在官民大队试种时,却出现了抽穗不结实的问题。怎么处理这一大批种子成了争论的焦点。为慎重起见,他派当时的县委副书记汤海渔同志和我到湘阴考察,那里也是同样抽穗不结实,这就证明这个组合亲本不行。征求我的意见时,我主张把这批种子报废,当然这样会造成近400万斤粮食指标和300万元资金的损失。县委、县政府其他负责人也有不同的意见。但罗贻斌同志冒着风险采纳了科技人员的意见,决定报废这批种子,最终没有把损失转嫁给农民。此后,罗贻斌同志多次向省有关部门汇报,最终求得上级支持,弥补了这笔损失。对这个制种的技术人员没有批评指责,而是鼓励他积极进取,大胆实践,争做贡献。所以说罗贻斌同志是一位尊重科学知识的楷模。
实干兴邦的功臣
安乡是水乡泽国,最大的县情就是水情。安乡大小水利工程,都有罗贻斌同志的辛勤汗水,他是当之无愧的水利功臣。长期以来,安乡人民除粮食紧张外,还缺油吃,大多数人吃的是未脱酚的棉油,这对人的身体有害,造成部分妇女“不孕”。他任县长后,对乡镇和部门负责人讲,一定要在县长任期内结束安乡人民老吃棉油的历史。不解决安乡人民吃棉油的状况,他就对不住安乡人民。为了兑现承诺,他身体力行,说到做到,首先选在安丰公社东南洲大队探索肥稻稻耕作制度改革,同县、乡农技人员,选择潜育化严重的1021亩稻田作为基地,两次上省城请湖南农学院油菜专家黄菘教授来安讲课,普及油菜高产技术。随之改肥稻稻为油稻稻,改白菜型油菜为甘蓝型油菜,改油菜撒播为育苗移栽,改油菜春发为油菜冬发。无论品种选择,育苗播种,油菜移栽,防治病虫,他都亲自参与。由于措施得当,这个大队1000亩水田油菜当年亩产突破100公斤。不到两年功夫,安乡旱地油菜也基本普及,水田油菜占30%以上。肥稻稻改革取得成功,油菜高产技术普及全县,使安乡跻身全省油菜大县。由于油菜的丰收,彻底改写了安乡人民吃棉油的历史,给安乡人民交了一张满意的答卷。耕作制度的改革,也带来了养殖业的变化,水产开始由粗养型转向精养型。粮食问题一直是安乡各级领导抓的中心问题,省委确定安乡是学大寨的典型,受到毛主席“南有新田,北有安乡”的肯定,除了安乡园田化搞得好之外,就是安乡人民交商品粮多,人平500斤以上,这在全省各县都无法比拟,一个当时40多万人的县,要交2亿多斤商品粮,确实为国家作了贡献。为找准粮食突破口,罗贻斌同志倾心尽力抓杂交稻,他带领龙佑云、汪海波、潘华安、刘丙凡等同志,再次南下海南,利用海南气温差,大搞“南凡育种”,把安乡杂交稻从1亩扩大到10万亩,受到时任省委、省农村部部长卓康宁、农业厅长陈洪新、周新安的高度赞扬,并在全省农业工作会上作了典型发言,现存保留的一张照片就是罗贻斌同志在海南亲自播种“三系”亲本的照片。罗贻斌同志还积极争取安乡成为首批商品粮试点县。这张我和他在一起栽油菜和温室育秧的照片就是他实干的真实写照。1982年省委确定沅江、安乡、华容、衡阳、湘阴五县为首批商品粮基点,但条件是每个县每年要多交90万斤商品粮,且一定五年不变。五年要交450万斤粮食,粮食按照补差价计算,确实好处不多,县、乡、部门的同志认识也不统一。当时开会的五个县有四个县签订了合同。省里的意见是,安乡如不同意就由别的县顶替。常德和汉寿都准备签合同。记得是一个大雪天的上午,我向县委汇报此事时,部分领导不赞成戴这个“帽子”,可罗贻斌同志说:“解放以来,共产党要我们办的事,我们从未吃过亏。”县委、县政府领导最终被他说服,同意参加商品粮试点县。我县也最终签了合同。国家在1983—1985年的三年中为我县共投资600多万元,支持我县打了种子体系、农技推广体系、小型农田水系三个歼灭战,对安乡农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国家要多交粮食的政策到1984年就取消了,安乡也没多交一斤商品粮,换来的是国家对商品粮基地巨大支持,是国家的无偿巨额投资,安乡人民得到了实惠。所以说,罗贻斌同志既是三农问题的实践者,更是实干兴邦的功臣。
勤政清廉的表率
罗贻斌同志对工作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任劳任怨,紧密联系群众。他常常吃住在农户,劳动在田间,我同龙佑云、陈正明等同志在安丰公社东南洲大队十一队和官民大队办过点,农忙季节的主要农活他都亲自参加。他任安尤公社书记期间,为恢复溃口堤垸,同安尤农民兄弟挑土达一个多月,到县里工作后,他把他从安尤公社骑的一部旧单车一直带到县委机关,我同他去官民,去东南洲办点时,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社员身份,同他到乡镇检查时,食堂从不允许加菜。他勤政务实,深入实际,讲求实效,就在他逝世前五个月,还同我和张光彩同志搞了一次早稻培管工作检查。早稻晒田是早稻培管的主要措施。为了弄清这一措施的落实情况,他不听口头汇报,更不坐汽车,连自行车也不骑,三人深入田间,用脚踩田,看晒田是否达到要求。我们从安宏公社唐家铺大队出发,步行三十多公里,踩了上百块田,直到傍晚才来到安生公社广福寺大队,这是他的老家。时任公社党委书记的康福清看到我们满腿污泥,感到非常惊奇。今年五月,我再次来到广福寺村,老书记彭显汉还清楚的记得这件事。第二天,我们夜宿黄山林场,罗贻斌同志看到满山竹木,甚是欣喜,要求林场不随便砍伐,多加保护,林场现存的最大一株樟树有六十多年树龄,就是他指定留下的。第三天,我们过马波湖渡口后,直奔安福公社杨树潭大队,这是安乡晚稻超早稻的样板,我们从东到西,用脚踩了近百块田,觉得都达到了晒田的标准,他高兴地说,今年早稻培管抓得好,安乡又将是一个丰收年。这是他同我在工作上的最后一次话别,不料竟成了永别。当时看到他身体不适,劝他去医院检查,可他仍坚持开完农村工作会后,硬是不行了,才上省里检查,结果是晚期肺癌。噩耗传来,全县震惊,罗贻斌同志是一个逝世在工作岗位上的好县长。这种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确实使人难以忘怀。
清政廉洁,两袖清风,一直是罗贻斌同志的高贵品质,县长的楷模,安乡人民的骄傲。他家有五六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就住在原安裕公社新安大队,即现在的丰凝港村,三间油粘茅屋,很多人劝他做个简易瓦房,他谢绝了大家的好意。以后搬到老县广播局楼下,一家人挤在一间小屋里,过道就是食堂。他的这种清贫生活,被安乡人民所赞扬,所敬佩。我看着他的子女长大,靠自己的努力成才,当时安乡对“农转非”是个热门话题,他关心部属、帮助科技人员解决“农转非”,却从不考虑自己老伴的“农转非”问题,一些热心人给罗县长老伴专门解决“农转非”,他坚决反对,更谈不上安排工作,到现在他老伴仍是县政府机关的一个遗属。他逝世后,仅有300元积蓄。他这种廉洁从政的作风,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这种勤政清廉的作风,是共产党员的表率,是焦裕禄式的县长,罗贻斌同志是一个高尚的人,是一个紧密联系群众的人。他是安乡人民的好县长,他值得安乡人民怀念他,他是安乡人民的骄傲。
罗贻斌同志离开我们30年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怀念他。
罗贻斌同志,让我们告慰你,今天的安乡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你的遗愿正在成为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4 16: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品种选择,育苗播种,油菜移栽,防治病虫,他都亲自参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4 16: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劝他做个简易瓦房,他谢绝了大家的好意。以后搬到老县广播局楼下,一家人挤在一间小屋里,过道就是食堂。他的这种清贫生活,被安乡人民所赞扬,所敬佩。我看着他的子女长大,靠自己的努力成才,当时安乡对“农转非”是个热门话题,他关心部属、帮助科技人员解决“农转非”,却从不考虑自己老伴的“农转非”问题,一些热心人给罗县长老伴专门解决“农转非”,他坚决反对,更谈不上安排工作,到现在他老伴仍是县政府机关的一个遗属。他逝世后,仅有300元积蓄。他这种廉洁从政的作风,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4 16: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4 17: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逝世后,仅有300元积蓄。他这种廉洁从政的作风,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高风亮节,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4 18:48: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好文章!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18 10: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好文章!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9 10: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9 10: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好文章!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5 21:23 , Processed in 0.03586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