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点村抗旱记
石门县档案局 李星云 7月26日 星期三 晴
清晨六点,我刚刚起床洗漱完,张书记、王主任等村干部就陆续赶到村部。按照昨天会议研究的意见,今天要全力组织抗旱救灾工作。
7月下旬以来,扶贫点村开化寺村境内出现连续的高温少雨天气,最高温度达到40度左右,境内大面积干旱,村集体产业吊瓜种植基地、世纪红柑桔基地、紫藤农场及群众种植的水稻、玉米等1350余亩水田、旱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溪河枯竭、田地开裂、作物枯死、牲畜饮水困难,抗旱救灾形势异常严峻。
星期一一下村,我就和支村两委干部对全村可能存在旱情的区域进行了全面的走访查看,基本掌握了全村的旱情。回到村部后立即召开了抗旱专题会议,深入分析了全村当前的旱灾情况,要求村两委要以“转作风、解难题、抓关键、见实效”思想为指导;坚持“抗大旱、抗长旱、防大灾”原则,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点。并成立了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对村干部进行了明确分工,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确保抗旱救灾不落一处,不留死角。同时,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要充分发挥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带领群众抗旱保生产、抗旱保丰收;二是要加强宣传指导,充分发挥群众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转变以往个别村民“等天下雨、等上拨款”的懒惰不作为的思想。三是及时采购电机、水管等抗旱必备物资;四是要把解决人畜饮水摆在抗旱救灾工作首位,千方百计确保人畜饮水安全性;五是认真做好协调工作,维护好抗旱救灾用水秩序,及时调解水事纠纷。
按照会议精神,我们简单的喝了点稀饭,7点半准时出发,各自分赴包片区域。
我和张书记、王主任直赴重灾区--村集体经济吊瓜种植基地。因为该基地事关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能否实现4万元,也是能否顺利实现脱贫的关键。去年驻村以来,工作组和支村两委经多方考察,结合本村的实际,通过23个贫困户利用小额贷款和50万元扶贫资金,分别成立了“开化寺村吊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吊瓜150亩、种植世纪红柑桔100亩,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可达5万元。
饱受严重干旱的百亩吊瓜基地
时间虽然只到早上8点,可炎炎烈日已经让人感觉到身上发烫。由于先期对旱情预判不足,抗旱设备设施没安装到位,看着本应该是郁郁葱葱的百亩吊瓜藤,由于连日高温干旱,瓜藤已明显的枯萎,本应第二轮结出的吊瓜也停止了生长,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若再不及时解决旱灾问题,今年一定会大量减产,甚至会绝收。
村民们正在抗旱灌水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不等人,我和书记、主任达成一致意见,一是立即安排专人购买安装一台大功率的抽水机及水管等其他物资,中午之前必须到位;二是由管理员迅速借用农户抽水机,并组织20人的抗旱突击队,用桶挑水临时灌溉,确保一兜一桶水。
“喂喂喂,老齐吗?快到吊瓜基地来,把桶挑起,来抗旱.......”书记、主任、管理员三部手机一齐并发,打得手机发热发烫。
30分钟后,20名抗旱突击队员齐刷刷的站在我们面前,让我感动不已,真没想到,我们的群众自觉性、积极性这么高。事后,我曾感谢老齐,他说:“李书记,你别感谢我们,你来我们村后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好事,路给我们修好了、水让我们吃上了,我们应该感谢你才对,更何况这是村的集体经济,本来就是我们自己的事嘛。”握着老齐粗大的手,看着满身的汗水和被太阳晒得黑黑的身体,心中由然充满着敬意。
吊瓜基地的抗旱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我又电话联系了其他几个村干部片区抗旱进展情况,各方的反馈信息均在顺利进行,新购的抗旱设备也在安装调试中......
下午5点,我在检查完其他片区抗旱情况后,召集支村两委干部对一天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各自汇报了情况,对明天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天渐渐的暗下来了,可我的心一直不能平静,明天还有更重的抗旱任务在等着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