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93|回复: 8

见证文革中的常德会战公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2 13: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白:几位文革中当过“小将”的老人感叹:“‘破四旧’时我们做了一些荒唐可笑的事,如今却有人说我们那时保护了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实在让我们惭愧。”
常德会战的纪念地
被人俗称“公墓”的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在文化大革命中能够逃过一劫算是个奇迹。这座陵园位于常德旧城区。它是纪念194311月发生震惊中外的“常德会战”国民党第7457师官兵与日寇浴血奋战保卫常德城牺牲的将士。会战以后,当局以旧城堤为背景,面对西围墙(青年路),坐北朝南修建了这座纪念陵园。它的主要建筑有纪念牌坊、纪念塔、纪念亭、水泥碉堡、大方台、纪念堂和大小两座坟墓。
在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常德公墓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名录,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然而社会上有人传言,说它当年得到造反派的保护才幸免拆毀。笔者作为70岁的老常德人,见证它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保护而幸存的经过。
“破四旧”中的见证人
我因病休学后,于1965年复读于常德市一中高中第85班。1966年快毕业时,恰逢全国发动“文化大革命”,高考招生工作随即停止,我们只能呆在学校里无所事事,诚惶诚恐。当时的85班是学校里的“尖子班”, 学生的学习成绩算是很拔尖的,这从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表现看得出来。 在这场运动中,他们有的是著名“武陵烽火”、“中南海”红卫兵组织的头头,有的还当了后来新成立的常德地区革命委员会、常德市革命委员会的常委,更何况城区发生武斗死亡的三名学生,也全是这个班里的人。我作为这个班的学生,无意中见到了“破四旧”时常德会战公墓受到保护的情况。
得到保护的地面文物
记得那是1966年夏末,社会上掀起了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破四旧”风潮。当时常德的各级党政机关仍能履行正常公务,还能对“破四旧”进行一些指导。这时候常德的许多街巷名称被改了名。如府坪街改名民主街、兴街口改名革命街、贺八巷改名文革巷、水巷口改名红色街、乔家巷改名红旗巷、梳子巷改名红星巷等等。一些老字号商店也改了名,如南京第一春改名民族饭店、三雅园餐馆改名小西门饮食店、三明照相馆改名东风照相馆、天声戏院改名东风剧院、吉春堂国药号改名药材公司门市部等等。有的学校也改了名,如卫门口小学改名反帝小学。这些更改了名称的街巷、商店字号和学校,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都轻而易举地被改了过来,没有造成太大的经济损失。
在“破四旧”的时候,常德出现了许多荒诞不经的事。有一天,班上的同学游行归来,怒气冲冲地说:“今天在街上游行时碰到鬼了,有伙市京剧团的人往我们的西洋鼓上贴‘禁止洋鼓、洋号!’标语。大家商量一下,明天是否发动全校学生去京剧团算帐!”就在这个时候,匆匆忙忙来了七、八位京剧团的人,他们进门就拱手道歉:“三老四少,小弟有眼无珠,大水冲了龙王庙,请各位原谅原谅!”这场风波才算平息。
在“破四旧”时,常德城区许多地面上的文物得到了保护,如筆架城、丝瓜井、四眼井、葵花井、春申君墓、孤峰塔、吕祖庙、为数众多的窨子屋和一中校园内明代荣王府的银杏树。它们在“破四旧”浪潮中全都没有被毁坏。尤其是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基本上仍像常德解放前夕的样子。
打“××”与“黒墓”大字
常德会战公墓早在文革前夕就已划归常德市总工会管理。文化大革命刚开展时,阵亡将士纪念牌坊上面的国民党党徽已经被涂抹换上了红五星,水泥牌坊的顶部也竖立了“工人文化宫”五个大红字。它告示世人,这里是工人阶级活动的场所,在那“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年代,这里可不能乱来!
19668月,常德还没有红卫兵和红卫兵组织。常德军分区当时从朱湖独立营抽调了一个连进驻常德市一中“支左”。该连的连长就坐镇在高中第85班。
记得有一天,公墓附近的常德市四中有一群初中学生提着一桶黑色油漆和二寸宽的油漆刷子来到公墓陵园,他们在纪念牌坊、纪念塔、纪念堂和大小坟墓上通通打上黑色的“××”,还在大小坟墓的四周写上“黑墓”二个斗大的字。
此后不久,一批又一批青年学生拿着纸、筆、墨水,提着浆糊来到公墓坪里寻找应该破除而被遗漏的东西。突然间,他们发现纪念堂四周的琉璃瓦檐上,块块瓦片都印有国民党的党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震天动地。于是乎,学生们找来几根竹篙子,将纪念堂四周的琉璃瓦檐通通打碎落地。
牌坊和纪念塔的保护经过
在“破四旧”最热烈的时候,进驻市一中“支左”的连长分别找过我和许多同学谈话,记得当时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历史文物是值得保护的,公墓里面埋葬的是为抗日牺牲的人,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里说过:“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他还告诉我们,中共常德市委(现武陵区委) 、市人民委员会(现武陵区人民政府) 请示中共常德地委(现常德市委) 、常德行政公署 (现常德市人民政府)后,已经决定对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进行整改。
随后不久,有关部门便安排常德市工程公司的施工队伍在纪念牌坊、纪念塔四周搭起高高的手脚架,经过10多天的施工,纪念坊、纪念塔上面的题字、题词全都用水泥复盖填平,还给它涂上一层灰色水泥浆,并请美术字写得很好的美工师傅巢中立书写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口号和毛主席语录。这些标语和语录有效地保护了公墓陵园内的建筑,这就是纪念坊和纪念塔没有被拆毁,各种题词、碑刻没有被彻底破坏的真实原因。
应该指出,那时的民众谁也没有胆量去做这样的事情,也没有经济能力支付这笔施工费用。若真有群众自发地保护公墓内的设施,肯定会打成“现行反革命”。
纪念堂和坟墓拆除经过
196832日,由“革命干部”、群众组织代表和部队军管代表组成的常德地区革命委员会和常德市革命委员会同时成立。到了1969年发生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时,为了防止前苏联空袭,德山宝塔于19708月被常德市二中拆除,用其砖块修建防空洞。1972年,在开展“深挖洞、广积粮”时。 民主街上的春申墓被拆除,原址建起了民主街粮店。也就是这一年,常德会战公墓内的两座坟墓地基严重下陷,坟墓自上而下开坼裂口流出尸水还长满苔藓。地、市革命委员会调派施工人员拆除了小方墓(又称长碑)和大圆墓。在拆毀这两座墓时,围观者众多,无一人反对,但有人高喊:“早就该拆掉了!”由此可知,在文化大革命思潮的气氛下,谁也不会提出修复国民党军队的坟墓。
常德会战公墓内的纪念堂与常德市图书馆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当1945年公墓陵园落成时,由私人捐资兴办的常德图书馆改为官办的常德县民众教育馆随之迁入公墓,共同使用纪念堂,当时它隶属于国民党常德县文教局管辖。这座纪念堂的建筑面积只有100平方米,显然不能满足常德市图书馆的发展要求。1974年,为了在原址上兴建占地面积550平方米的新图书馆馆舍,这座纪念堂被拆除了。
历史的见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结论,建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1981年开始,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多次对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进行了修复,现已成为人们缅怀民族英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它能保存到今天的这个样子,是与常德各级党政机关、军分区、总工会和市民群众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保护分不开的,他们的功绩是不可以否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2 18: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22: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8: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被人俗称“公墓”的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在文化大革命中能够逃过一劫算是个奇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8: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1981年开始,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多次对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进行了修复,现已成为人们缅怀民族英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11: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鹰a 发表于 2015-5-13 08:54
从1981年开始,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多次对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进行了修复,现已成为人们缅怀民族英雄 ...

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在文革中得到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军分区和总工会的保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4 09: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德公墓在动乱中能保存下来好。为理智的常德人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4 10: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墓已成为人们缅怀民族英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3: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乾松 发表于 2015-5-14 10:03
公墓已成为人们缅怀民族英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1 06:43 , Processed in 0.03505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