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桃源老光 于 2015-5-15 15:45 编辑
看到有篇文章提起“鱼梁”,不觉心儿呯然一动,免不了勾起儿时见到的一些场景。
“鱼梁”这种古老的捕鱼业什, 如今已然在长河中绝迹, 且消失了好些个年头。现时的年青伢崽,恐怕从来都不曾听说过, 更无从想象出它的痕迹。
消失的原因很多, 根本原因固然在于眼目下这世界上的人口太多了. 人多嘴巴也就水涨船高,嘴巴一多,消耗也大。于是的一来,河里的鱼,江中的鱼,海内的鱼……,一顿子滥捕乱捉。再加上,现今时代的进步,用网捕鱼,用罩罩鱼……,人觉得太耗神,太淘力,费力不讨好也划不来,倒不如用个酒瓶子装上点炸药,往水里面一抛,沉到水底轰隆的一声响,那家伙, 鱼爷爷,鱼奶奶,鱼儿,鱼孙……,给一齐结果. 岂不强得多么!更有强似霸王的主,买一台柴油机,再配个发电机,一齐装在船尾,日日夜夜,在河里头开上又开上,如梳头一般,如篦发一样,一路拖过来,一路拖过去,象鬼子大扫荡的,追赶着‘土八路’,来来回回,天天日日,也就给收拾得干干净净了!更加厉害的是,如今大江大河上,几千里的路程,筑起了无数的大坝,拦江截流修建起电站。江流被截断,奔涌的水流不似先前,想放多少,得由人作主张。如此滴一来,便切断了鱼儿们的洄游通道,扰乱了鱼儿们的生育场所。从前人兴起的捕鱼的“鱼梁”,还能起啥作用?于是乎也,久日久之,这种古老的捕鱼业什,也就跟随东逝的流水,消失得无影无踪!
很小的时候,曾眼见过这捕鱼的“鱼梁”几回,头脑中还存留着那么一点点的印象,更有幸的是,找的一位老婆,又是位鱼家女儿,少时曾跟随父母在这“鱼梁”上守候过几回,且老岳丈几弟兄也是吃这‘水上饭’的,在河下漂泊了一世。几位老者,有个共同的爱好,便是喝酒扯懒谈。几杯老洒灌落肚,话把儿便如那关水的闸门,一旦扯开起,水头子便滔滔不绝,奔涌而出。
把他们的扯谈,加上俺的印象,凑成这么一篇文章。
这“鱼梁”,本地唤作“梁荆”,一般用整根的木头扎成。
自然,在山区的一些小溪流上,筑一个“鱼梁”,很容易。人于附近山上,就地取材,砍些树杆枝条,拦截起来,再压上些石头, 方便且容易,只是费些功夫劳力罢了。
若是在千里长河上筑一道“鱼梁”,这就是非同小可的事儿哦。
首先,做这“鱼梁”,得好些根大树才行。想想吧,要把半条河面用很多大树拦截起来,这得多少本钱?所以,从前拦截河面筑起一道“鱼梁”,要么是敫实大户有钱的主儿,要么是家境好的几户人家联手合作,要么是一姓合族凑份子出钱,集攒众人之力, 方能行得通滴。再者,某人独力出资,拦截下半条河面,若是这一年里头,水势又好的话,“上梁”的鱼儿又多,旁人眼见到,岂不要双目喷火?谁又能服得下这口气滴:大河里头的鱼儿,又不是你家喂养的,天生成的东西,是苍天的施舍,见者希一份!为么得这天赐之物尽归你一家独有呢?于是乎,抱定这念头,到了鱼儿直往“鱼梁”上猛窜的当口,便有人从旁撺掇起哄,引得众人纷纷拿着网兜,提起口袋,乱哄哄飚上“鱼梁”去也, 一时间你抢我夺,尽捡那活蹦乱跳的大鱼儿,抱了便走。
有此一虑,不得不:未曾兴兵,先防败路。
于是者,早不早提防了这一着。联络上地方的大户人家,家中子弟多者,或有钱有势有背景者,有硬靠山的,大家联合起来 ,事先议好条款,分配股份,且将各家各户应负的责任, 权利,定得清楚。集好本钱后,由众人出面,拦截下上河漂放下来的木排若干,就地议个价,一齐买哈下来。
待到秋后天干水枯了,河道干涸,再择个黄道吉日,杀了猪宰了羊,备齐三牲,点起香纸蜡烛,祭天告祖,然后,点燃“千字头”鞭炮,噼噼啪啪,炸上一阵,自然,跟着便是请来若干的夫役,破土动工,修筑这“鱼梁”。
主航道自然是不容拦截的。你将河道拦截下,这上下的船只,便不能通行。另者,主航道水深流急,要拦截也非容易事。于是者,要拦截的地方,当然是不碍事的支流。
桃源县城对河中心有个‘双洲’。说是双,自不消说,乃是两个沙洲相并联。
因为地势好,自古来,这地方便有道“鱼梁”,明代桃源人江盈科曾在笔记小说中提起此事。可见,数百年前,便有人用这“鱼梁”来捕鱼。
夫役们先是顺着干涸的河道,隔一定距离,深深地挖上个眼,再栽上一根丈多高的大立柱,然后哩,将砂土填紧夯实起。待所有立柱立齐之后,再沿着立柱按一定高度用篾缆扎上横木一排,扎牢实后,再给每根立柱打一个八字形的支撑。最后,面朝上游流水方向,一根紧靠着一根,并排搁上长长一排杉木树条,斜斜的,前低后仰,呈一定坡度。于是,“鱼梁”做成。
等到翌年春雷轰响,阴雨绵绵时节,“桃花汛”至,满河大水泛将起来,洞庭湖中的各色鱼儿被雷声所惊醒,纷纷儿摇头摆尾,奔着河水流来的方向,去河的上游生子产卵 . 这个时刻,“鱼梁”上便日日夜夜有专人守候着伺鱼儿上梁来。
此时刻,大河水泛起, 激流更急,支流因为“鱼梁”的拦阻,水流更为湍急。
完结了生子产卵的鱼儿们,这会儿已累得精疲力竭,趁着水流直往下涌,早已辨不清来路与去路,只晓得伴着水势朝前走就是。到得支流上,就着湍急的水头,一下子齐齐奔涌至“鱼梁”上。个头小的,借着水势,趁着木头间的缝隙,钻将过去。个头大的,有个几斤上下者,缝隙中钻不过去,想回头啵!水势汹涌,哗啦啦一下子被冲上“鱼梁”来,尽着力气挣扎去。没提防到,站立在 “鱼梁”上的那人,此时正手拿撩钩,睁大双眼,高高儿举起候着的,一见鱼儿窜上来梁来,跟着把撩钩轻轻放下,撩钩挥过去,正好扎一个对穿眼!这会儿,任凭鱼儿如何样摇头摆尾,乞求活命, 那也是挣不脱糊了的,稳稳当当,笃定成就人们碗中的一道菜!
若是这年水发得大,运气又好,不消说得,那鱼儿是不断纤地涌上梁来!忙得人连喘气的机会都没得!日日夜夜,忙不彻啊!好的年景,整个鱼季里头,便能捕捞上好几万斤的大鱼。自然,换成银钱,那也是相当可观的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