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03|回复: 5

石门新闻网:文非爱心助学20年的先进事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7 09: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非爱心助学20年的先进事迹

      文非,石门县白云乡人,1930年出生,中共党员。青年时代他投笔从戎,在朝鲜战场上立过战功。复员回乡后,当上了人民教师,从教近40年后于1990年退休。他退休不退志,从1993年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贫助学工作中,现任石门县白云乡扶贫助学基金会会长。文老多次获得多项表彰和荣誉,先后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湖南省首届慈善奖”,湖南团省委授予的“绿叶奖”、“常德市首届道德模范”。
     时间回到1993年的一天,文老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老奶奶带着十多岁的孙子,艰难地走在山路上,他上前问道孩子读书了没有,这位奶奶唉声叹气的答道:“饭都吃不上,哪有钱读书?”细细询问,这才知道她家遭了大难,孩子父亲已去世,母亲也是残疾,两个孙子全靠老人照顾,日子艰难可想而知。听到这些,深深刺痛了文老的心。他迅速向有关单位建议,倡导建立一个“扶贫助学基金会”,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救助山区失学的儿童。他的建议得到了全乡退休教师的赞同,更得到了县、乡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此,他开始了漫长的“全社会助学路”。
     要助学,必须搞清楚本乡贫困生的底子。他走出家门,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一个村一个村查访,越查心情越沉重,越访信念越坚定。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基本弄清了贫困家庭失学儿童的底子,这份底子触目惊心。在不到三万人的白云乡,因父母双亡、病残、天灾人祸等原因,失学儿童高达140多人。为了这些可怜的孩子,他愿意拼尽老命四处化缘募捐,吃尽千辛万苦去呼唤爱心。为了救孩子,他特地写了一幅“不愁落日黄昏近,甘献余热救孩子”的对联,贴在自己的卧室,作为座右铭和警示录来告诫自己,这条漫长的助学路一定要持之以恒地走下去,永不回头!
      他壮起胆子为失学孩子讨钱。出门募捐,谈何容易!刚开始,人们很不理解,以为他打着为孩子募捐的假幌子,为自己谋取钱财,自然遭到了一些人的白眼与冷遇。一次,他到一个地方去募捐,凭着熟人关系,跑红脚扳,磨破嘴皮,三天时间只募得25元。看到这样的“战果”,他很想打退堂鼓,但一想到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神,脚步就不自觉地往前!为了坚定助学的信心,他又写了一首诗来勉励自己:“募捐助学走他乡,笑对白眼心坦荡。希望工程千秋业,岂能愁眉计短长。”
      一家一户,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上门募捐,不是长久之计,所募的善款也少得可怜。于是,他把着眼点放在全社会,动员千千万万的好心人共同救助山里的孩子。他把募捐的面由一个乡扩大到全县、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全世界。他通过全面摸底,白云乡籍在国内外工作的人员有1100多名,为了与他们取得联系,获得他们的支持,他编印了《石门白云在外地工作人员名册》,印发募捐信3200多份,发送到全国各地和国外,还编制了《爱心简报》133期,6500余份。到目前为止,捐款者已达到1600多人。捐款人遍及全国二十九个省市及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四大洲。还在南京、上海、大庆、美国旧金山等地设立了12个募捐点,每个点聘请了一位热心负责的联络员,形成一个国内外的募捐助学网。
      20多年来,他四处奔走,八方求援,历尽艰辛,足迹走遍全国9个省市,先后在南京、上海、大庆、美国旧金山等建立13个募捐点,共集资135万多元,救助山区贫困生415人,有62人进入大学就读,34人大专毕业,2人读研,299人初中毕业。他的家人和亲戚先后捐款近两万多元,小儿子文绍武捐款1000元,还配合他四处化缘。女婿陈德新家庭条件并不好,也捐款了2000元,最小的外孙也把压岁钱捐了出来。特别是他的一位舅侄子捐款多达23000元。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动了社会,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目前,全县已成立各类扶贫助学基金会5个,社会助学捐款已达1600多万元,资助学生近万人次。文老的行动,不仅受到了全村、全乡的一致好评,更得到了全社会的大力赞扬。
      文老的助学义举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全国有18家新闻媒体宣传过他的事迹。2004年4月28日,《中国教师报》头版以《为失学孩子撑起一片蓝天》为题作了报道;2006年5月4日,《湖南日报》刊登了《流淌的爱河》文章;2006年10月18日,《光明日报》刊载《遥远的铎声——记文非和他的扶贫助学基金会》通讯;2007年5月30日,《中国青年报》刊载了长篇通讯《做让人放心的募捐者》;2007年7月3日,《农民日报》以《义薄云天助学情》为题,进行报道推介。他多次被中央、省、市、县授予“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五好老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2005年又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2007年元月,荣获湖南省首届慈善奖。2008年6月,团省委又授予他“绿叶奖”。
      为了鼓励贫困家庭的孩子树立起与困难、与逆境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他各方面收集在逆境中成才的突出典型,编印三本《磨砺集》,共600多册,每册封面上都写着两句话:“壮青少年雄心,长贫困生志气”。 他把这份特殊的精神食粮送到每个贫困生手中,让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激励他们迎难而进,自强不息,自立成才,回报社会。
      一个已经八十岁的白发人,本应该好好享清福。许多亲朋好友、同事都劝他说:“岁月不饶人,这么大年纪了,何苦四处奔波呢?好事是做不完的。”这些规劝,不是没有道理的,但他不为所动。他说:“为了山区贫困孩子,为了新中国下一代,我还要朝这条助学路走下去。身体允许的话,我还要尽力搞好助学这件事,干到90岁并不是不可能的。”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拼死拼活地干?”他说:“人只有多为别人着想,生活才有阳光,精神才有寄托,生命才更有意义。”还有人取笑他:“你这个到处化缘的叫花子,还打算坚持多久?”他笑着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7 12: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非,先后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湖南省首届慈善奖”,湖南团省委授予的“绿叶奖”、“常德市首届道德模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7 12: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老的助学义举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全国有18家新闻媒体宣传过他的事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7 21: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这个社会有更多的文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0 21: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只有多为别人着想,生活才有阳光,精神才有寄托,生命才更有意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0 21: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只有多为别人着想,生活才有阳光,精神才有寄托,生命才更有意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11:59 , Processed in 0.04091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