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227|回复: 6

澧县: 怎样科学为孩子施爱 (1--6页)【待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7 21: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孙圣华 于 2017-10-27 21:11 编辑

(澧县关工委网上关心下一代工作站:家庭教育辅导文稿)

怎样科学为孩子施爱
澧县教育局关工委  郑传岩


   人生是须要终身学习的。换言之:人的一生,必须走好来至三个方面的教育历程。一、家庭教育;二、学校教育;三、社会教育。现在我提出一个问答题,让各位家长示意回答:以上三个方面的教育哪一方面的教育是基础?
   是的,家庭教育。从孩子呱呱落地开始,就最先接受着来自父母的抚和育。家庭教育成了人才成长的起点和基础,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叶茂盛,开花结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它的特点是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父母为人处世做孩子的表率,与孩子一同学习,一同成长。可以说一个家庭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行为表现。有调查表明:凡在校品学兼优的学生,大多数有较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的父母尊师重教,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家庭成员和睦,亲子关系和谐;而那些学习成绩滞后,有这样那样行为问题的学生,82%是由于父母忙于事业,外出务工,或是只图自身娱乐,无暇顾及孩子;还有是因教育方法不当,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等原因,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因为孩子的知识启蒙、品德培养、人格陶冶和行为习惯训练都是从家庭开始的。看来,我们生为父母,就应当担当起把孩子教育好的责任。今天的社会,教好孩子便成了各位家长一门不可懈怠的“必修课”,而且又非要紧跟时代,讲究科学,育人不可,这就要研究学习一下亲子爱子教育。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爱必须适可、适度、适宜。不能让所有好的习惯、行为都跟爱无条件的让路,爱必然是理性的,科学的。究竟怎样做,有专家做出过研究:
   宋代司马光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意思就是说:“母亲不爱自己孩子不会让人担忧,最让人担忧的是她只知道爱孩子,但是却不能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家长只知道爱孩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知道怎样教育,掌握一些合理的教育方法。
   当前,在家庭教育中,溺爱孩子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父母溺爱孩子主要表现为:在家庭中,孩子处于中心地位,对孩子百依百顺;让孩子在生活中吃穿都是最好的,孩子的生活家长一手包办,简单的手工活也不让孩子做;即使是孩子的缺点也不纠正等。在家长的溺爱下,很多孩子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变得不讲理,自私自利,也不会照顾自己。
   家长的溺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温柔的陷阱。一旦孩子掉查这个陷阱里,就会缺乏独立性,处处依赖自己的父母。没有同情心,不能很好地和他人交往。
   一个叫小修的孩子,在家从没做过任何事情。妈妈认为学习才是小修应该做的,至于其他的事情,全部都是妈妈做的。这年厦天,小修成绩优异,考上了重点高中。小修的妈妈喜忧参半,喜的是小修考进了重点高中,达到了自己的期望,也就意味着能考上重点大学了;忧的是小修生活上可能要出问题,他要住宿,但是他却什么事都不会做。
   妈妈的担忧成了现实。刚刚开学,小修的生活就乱七八糟的。在宿舍的时候,小修的被子总是窝成一团,因为他不会叠被子,结果每次宿舍评分总是因为小修的被子没叠而差评,小修的室友因此对小修意见很大。
   问题不仅仅出在叠被子上面。当小修洗衣服时,他先把衣粉倒入了有各种颜色的衣服桶子里,泡了大半天,最后那些衣服都被染了色,坏掉了。后来他只得收一大包脏衣服待周末的时候带回家让妈妈洗。更让小修的同学好笑的是小修竟然不会剥鸡蛋壳,都是妈妈把鸡蛋壳剥了给小修吃。
   小修的情绪被这些忙乱的生活折腾得够糟糕,学习成绩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同小修的母亲一样有同样的想法。认为智力培养才是主要的。
   有一位知心姐姐在一次中国家庭教育论坛上讲到了一则实事。有一所学校搞夏令营活动,老师跟班里的孩子带了一些鸡蛋让中午吃。可有一个女孩老实看着鸡蛋不吃,老师问,你在家不爱吃鸡蛋吗?孩子说,这鸡蛋与我们家的鸡蛋不同,家里的鸡蛋是软的,这鸡蛋是硬的,咬不动。这是为什么?家里的蛋是大人把壳剥了给她的。老师当时问所有孩子,鸡蛋是从哪里来的?很多孩子都说鸡蛋是妈妈从冰箱里拿出来的。
更有可笑的,还有一件让我们难以理解的的事:
   一个大学校长一次发现有一所中学有一个新入学的学生,上学的时候带来了一箱编了号的衣服,哪天穿哪件,天天安排好了。有一次遇到天气突变,他仍然穿一件单衣,这就感冒了。孩子打电话回家,质问妈妈:凭什么要在这天把衣服编这个号?妈妈在电话里回话,“实在对不起,妈妈不知道这天会变天”。
   这样的“爱”只能让孩子无能。只能使孩子的生存能力得到制约,往后能生存于社会吗?所以在爱孩子时,应忍痛割爱地让孩子做一些小家务。到底怎么“爱”为好:我们共同学习六点:
    一、不给孩子特殊的待遇。
   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合理地给和合理的不给。一定要有度,有节制。
  二、家长要“自我教育”,家长应多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三、教育孩子避免情绪化。
   家长心情好的时候和颜悦色,宠爱有加,但不高兴时就恶言恶语,这样的家长会使孩子对他们失云信任。家长如果能在孩子面前克制自己的情绪,就会让孩子尊重自己,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科学施爱中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第四。
   四、发挥激励的教育作用。
  激励教育的特点是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以肯定,赞赏等心理暗示,让孩子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满怀自信,去塑造成功的人生。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进行过一项实验,为一所小学某个班作“预测未来发展测验”。在作调研之后,他把一份名单交给老师,并告诉老师说,这个名单上的学生将来会有优异的发展,他要求老师对此保密,不要外传,8个月后,他回到这所学校,发现列入名单上的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很快,求知欲望高,适应能力强,与老师的感情特别深。实际上,名单上的学生是这位心理学家随意开的。他们并没有超常的智力。这是由于老师得知名单上的学生有优异的发展后,从而对他们产生了好感和期望,在与这些学生接触中给予特别地欣赏、鼓励的表情和眼神,这种积极的暗示对这些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他们喜欢接近老师,学习也格外努力。这一现象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让我们的家长为激励教育方式,多使用一些积极的尝试。
   人人都爱赞美。在一些非正规场合,人们遇到那些副局长、副科长、副校长,一般都叫局长、科长、校长……为什么?因为这是一种变相赞美。潜台词是“你行”“你出众”。再看叫美女一词,十八岁姑娘叫美女,二十八岁也叫美女,即使三十八岁的女人,你称她为美女,她照样很开心。这因为称谓也是一种赞美——等于夸她年轻漂亮,成年人如此喜欢别人赞美,更何况我们的孩子。你教他乖孩子,你真行,你看他心理如何?有位心理学家说:赞美是孩子精神世界的阳光!赞美是构成孩子自尊的一种精神需求。是一种成长养份。如果把自尊比作一张桌子的话,赞美就是桌子的腿。同样赞美是提高孩子赞美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人获取成功的重要能力。会赞美孩子的家长,才是成功的家长。这是科学施爱的基本功之一。我们要懂得,孩子爱赞美,爱面子是一种正常而健康的心理状态。它使人能够自爱,从而才能自强自立。朝品学兼优的方向发展。相反,如果孩子的自尊心没有得到保护,或者长期受到伤害,则可能孩子走向极端;平时比较顽皮的孩子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认为自己只有缺点没有优点,从而失去了成为“好孩子”的心理背景。更有甚的会变得非常逆反,甚至对家长产生憎恨,反抗的心理。尤其是上了初中,这个年龄段会表现得特别强烈。我们怎样赞美,起码要掌握四条原则:
   ①不能碰“雷区”的原则:如曾经有过的过失,像比赛得了最后一名或生理上存在什么缺陷……不直刺痛处。②不当众批评的原则:俗话说“打人不打脸,说话不揭短”。胡适在回忆他母亲教育他,是母亲通常在深夜,关门之后。③不翻旧帐的原则。④科学施爱的再一条是不全盘否定的原则,要能激发其上进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21: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施爱激发孩子上进心,使其健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8 06: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新泉 于 2017-10-28 07:07 编辑

很有启迪意义。儿童健康,事关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8 06: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新泉 于 2017-10-28 07:10 编辑

对待成年人,还是与之区别。不能养成只听得好话的习惯。不能忽视求实精神。很多时候,我们赞美头头的话语不离口,搞得他以为下下都是对的,结果对革命事业造成损失的事情有所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8 07: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施爱激发孩子上进心,使其健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8 17: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施爱激发孩子上进心,使其健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7 09: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怎样赞美孩子,起码要掌握四条原则:
     ①不能碰“雷区”的原则:如曾经有过的过失,像比赛得了最后一名或生理上存在什么缺陷……不直刺痛处。②不当众批评的原则:俗话说“打人不打脸,说话不揭短”。胡适在回忆他母亲教育他,是母亲通常在深夜,关门之后。③不翻旧帐的原则。④科学施爱的再一条是不全盘否定的原则,要能激发其上进心。
      
    真棒2.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4-12 07:43 , Processed in 0.03661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