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逢春,男,出生于湖南临澧九里乡(现刻木山乡),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1999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提出并构建了我国电动商用车、充/换电站系统、清洁交通等系统技术体系,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奖1项及省部级奖多项。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4年入选国家教委全国“跨世纪人才计划”,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得北京市“五四”奖章,1998年获得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
201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
黄小卫,女,湖南临澧人。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全国劳动模范。
1983年以来,一直从事稀土冶炼、分离提纯及稀土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化研究、产业化开发及推广应用,是包头稀土矿普遍采用的第三代酸法冶炼工艺的第二完成人,主持5家大型稀土企业的技术转让,冶炼包头稀土精矿规模达10万吨以上;提出了酸性磷类萃取剂---硫酸或盐酸体系非皂化萃取分离稀土新思路,并自主研究开发出多项稀土绿色冶炼分离新技术,在工业上得到大量应用。
201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
胡仕新,男,祖籍湖南临澧县官亭乡(现刻木山乡),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有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先进驱动系统的研究、制造系统设计与评价方法研究。1983年毕业于中国天津大学,分别在1986年和1990年取得密歇根大学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6年,他担任了密大工学院制造学科主任、交叉学科执行主任。2007年至2013年,成为工程学院副院长。2015年出任密大科研副校长,为密大历史上首位华人副校长。同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1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据悉,新当选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占94%;女性4人,占6%。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6.37岁。60岁(含)以下的57人,占85%;61岁至70岁(含)的10人,占15%,更多优秀的中青年工程科技专家当选。新当选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1人,占46.2%;研究院所18人,占26.9%;企业及医院18人,占26.9%。多位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以及长期工作在新疆、甘肃等西部边远地区的优秀专家当选。外籍院士增选结果同步产生,本次增选共有18位外籍专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作为临澧人,我们深深地为这些从临澧飞出去的“金凤凰”感到自豪,为他们在推动中国工程科技事业发展中作出的努力点赞!
45万临澧儿女由衷地祝福院士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45万临澧儿女将紧紧团结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新创业、建设新临澧,为实现中国梦临澧篇章不懈奋斗。
我们相信,有孙逢春院士、黄小卫院士、胡仕新院士等一大批在外杰出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临澧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编辑/周亚玲 于学金
终审/文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