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雨霖铃》的写作背景 ——CNT-IC-37(5-1)赏析 中国电信于1998年和1999年两套取材于唐诗宋词的IC卡,共10枚,题材不一般,内涵深,兼以书法,清新可爱。然而对于其中宋词的第一枚那首词,总觉得不尽人意。这首词的词牌《雨霖铃》,本是一支曲名。唐玄宗入蜀时,行到斜阳谷,连天霖雨,于栈道上闻铃声。此时他怀念着杨贵妃,就实景实情写下了这首《雨霖铃》,由乐工度曲吟唱,以寄托离恨。宋代人倚旧调填词,于是成了曲牌名。 柳永的这篇《雨霖铃》寒蝉凄切,写诗人离别都城,与情人话别。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连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水天阔。”(这片文字卡图中省去)。从这里我们体会到,诗人与他的相好话别的时间、地点、情绪,以及船夫催促出发,有情人难舍难分,泪眼模糊,欲说还休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情景。 下片文字(卡图中有)是设想离别后的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一片词,作重写了心里活动:人们都江堰市说,离别,尤其是恋人的离别,是极痛苦的事了,何况还在冷落的清秋时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传育名名,进一步点染了离别后的孤独,寂寞,无可奈何的心情。本来是愁肠万断,,更兼夜间行船,酒醒后船将何处?,若是拂晓,那么进入恨帘将是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纵便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一别,不知何年再相会,即便有良辰美景,与谁共享。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柳永是宋代词人,官场失意,流连于曲坊舞场,长期与伎女乐工相往还。雨霖铃寒蝉凄切是他抒发羁旅行役游子情怀的代表作。 CNT-IC-37(5-1)虽然冠名《雨霖铃》,卡图却只采用了词的下片,把上片舍去了。让玩赏者阅读难以了解整首词的意境,使这枚卡,甚至是全套卡留下了缺陷。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另外卡上词作标题也欠妥。这枚卡的准确标题应当是《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是题目,雨霖铃是曲牌。建议设计者从旧体诗词中取材时,应考虑其表现形式的完整性、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