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田野春色 于 2018-4-17 09:58 编辑
办好邮政电商 助推精准扶贫 汉寿老干网宣协会 田明时
年来,汉寿县邮政分公司抓住推进“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工作契机,充分整合邮政线上线下资源,发挥邮政主渠道优势,将农村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有效推进了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进程,让更多的贫困群众走上“互联网+特色产业”这条致富奔小康的新路。 “银线线”串起“金蛋蛋” “荒山山上栽个果树树,果树树上结个‘金蛋蛋’,邮政给咱牵条‘银线线’,大把钞票往手里攥,看俺好日子过得比蜜还甜……”这是崔家桥镇永固村村民龙小民发自内心唱出的歌谣。 2015年龙小民第一次吃黄桃,桃子香、脆、甜,特别好吃。县邮政电商团队的成员告诉他,这是原产于我省株洲炎陵的黄桃。到超市去探价,广州每斤能卖到28元,非常好卖。只要有好产品,不愁卖不出好价钱,邮政电商可以帮助从网上推销,能收到很大效益。龙小民决心在本地种植黄桃,说干就干,便按照县邮政电商团队指的路子,租专车到炎陵考察。他认真咨询了黄桃种植专家,回村以每亩200元一年的价格流转土地20多亩,当年冬天,便栽种上专门从炎陵买回的黄桃树苗。 为了快速掌握黄桃种植技术,在汉寿县邮政分公司电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龙小民特意加了几位炎陵黄桃种植大户的微信,通过微信咨询求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龙小民努力实践,2017年,他种植的黄桃年总产量达2万多斤。县邮政电商绿伙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帮助策划运营网销,他一年收入达20多万元,很快脱贫致富。他致富后不忘乡亲,去年带动全村20多户村民种植黄桃20多亩,预计创收30多万元,同时帮助10户贫困学子就读。许多农民说:“黄桃进电商,百姓脱贫致富快!” 线上线下结合 凸现渠道优势 汉寿县地处洞庭湖沅水河畔,金牛山下,依山傍水,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但过去由于信息不通,销路不畅,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商务粮食局的大力支持下,汉寿县邮政分公司运用互联网+,破解“三农”难题。成立15人的电商服务专业团队,深入全县各乡镇、街道、村组实地指导电商站点负责人,并联合县扶贫办,深入调查摸底,抓住发挥邮政助力“农产品进城”渠道优势,帮助贫困户拓宽产品销路,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能尝到汉寿绿色、放心、新鲜的产品。 坡头镇全护村中年妇女邱翠英,有文化、善经营,县邮政电商团队于2017年初帮助她建立了村电子商务服务站,邱翠英成为了“邮掌柜”。一年来,她认真学习、勇于探索,通过网络,将全村100多户村民的酸豆角、土鸡土蛋、小鱼虾等20多种农特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个大中城市,一年销售额达25万多元,为村里10户贫困户架起了致富“桥梁”。 岩汪湖镇陈军堤村电商服务站林秋年介绍说:“近一年来,在县邮政分公司电商团队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将小小的珍珠加工制成一件件靓丽的饰品,销往东南亚和欧美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同时,她还讲述县邮政电商渠道部工作人员先后15次来该站帮助她,利用周边珍珠农特产品优势,服务好珍珠商品,珍珠电商包裹数量与日俱增。一年收入达8万多元。 便民利民服务 助贫帮扶见效 借助邮政电商平台,便民利民服务,助贫帮困致富,近几年在汉寿县邮政开辟的路子越来越广。 崔家桥镇三和龙潭村36岁的刘桂英说:“你看,我的化妆品就是村里的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代购的。以前,买电器、取钱、手机充值都要跑10多里路的集镇去,自村里有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做这些事俺再也不必出村了。” 龙潭桥镇浏浃河村“邮掌柜”朱贵明,去年办起村电商服务站,以“互联网+农业”、“电商+扶贫”、“市场+公益”,上线12个系列60多种农副产品,线上线下交易额突破30多万元。去年以来他与两个村近20个组130多个贫困户签订了“电商扶贫”合作协议,定点为群众提供代买代购、收寄包裹、文印充值等10项服务。去年来,已帮助101户贫困村民销售酸豆角、鲊辣椒1.5万多瓶、土鸡3000多只、土鸡蛋5万多个,增加收入28.5万元。空巢老人周老石,家庭困难,朱明贵还主动将自己的5800元电商收入借给他发展生产,仅半年使他增加收入4000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