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关注高考时 更要关注高考后 一年一度的高考转眼即逝。高考年年有,但每到此时,上至国家,下到小家,全社会都会自然而然地高度关注高考的进行时。
第一关注,自是高考结果。942万考生走进考场,经过两天的博弈,有的由此金榜题名,得到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有的则名落孙山,情愿不情愿,都必须进入社会大学校。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机制所决定的,所以,人们绝不应该以是否金榜题名为标准,来评价学子们的优劣。其实,上大学只是一个人漫漫人生中的一步,学历并不能代表一切,最终都要回归社会这所大学校。直接步入社会,并非说就没有了学习成才的机会,学无止境,社会是终生课堂。
高考公平,当然成为最瞩目的社会问题。为确保高考公平,杜绝“人情照顾”和作弊问题,今年的高考18省份使用全国统一命题,8省份有盲人考生,这是一个相对的公平。再是取消诸多加分项目,各地今年对高考管理严格程度也很高,责任明确,对问题处罚措施严厉,当然也有很多人性化管理措施,保证考生不因为一点小失误而丢掉机会、失去高考的权利。遗憾的是,考试第一天就爆出江西替考问题,似乎再严厉的措施,也难免发生如此的问题,但这并不能影响高考全局。
两天高考,对现今的高考管理体制是一个考验,对社会高考服务是一个考验,对考生的知识水平和思想品德更是一个考验,但最大的考验是在高考后,无论对上榜还是落榜者,还是对社会的考验,社会应该更加关注,加以教育引导。金榜题名者不能以为进了保险箱,必须珍惜机会,心怀中国梦,努力完成好学业。名落孙山者不应该灰心泄气,当懂得条条大路通罗马,学习是一辈子的事。社会不应该只看好“状元”,而冷落了落榜者,对落榜生进行支持,比奖励高考“状元”更有现实意义,更利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是实现。
笔者以为,关注高考,我们还需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高考学子们的一贯关怀与寄语。“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珍惜学习机会,为人生积累能量”,真理在其中,这些都值得认真品味。特别总书记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写给《之江新语》栏目的《路就在脚下》一文值得所有学子牢记:“考上大学固然可喜,但没考上大学也不用悲观,更不能绝望。路就在脚下。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不在于是否上大学,而在于他的实际本领。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校,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你肯学习、能吃苦,没有读过大学,照样能成才。”
总之,我们应该更关注高考后,让金榜题名者不骄不傲,让名落孙山者不弃不馁,社会要正确引导,给所有立志成才的青年学生以尊严,为他们铺好一条宽广的成才与出彩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