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80|回复: 7

闲话当年 (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5 13: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桃源老光 于 2015-7-15 18:29 编辑

          文彬老已是八十好几的人,且又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扛过枪,渡过江,打过美国狼的老兵一个。二十多年前他就退了休,闲暇无事,先是栽花种草,悠哉游哉,自得其乐。到后来,年事渐高,体力不支,从此,闲情逸志的兴趣便作了战略转移,将多年的一点积蓄,逐渐花销到收藏上去。
      老家伙自朝鲜战场归来,算得是生死场上的侥幸者一个,且将世事看开,自谓是死人堆里滚出来的,幸甚!幸哉!对比同去的那些同伴们,能健康活到今日,已然是赚得不听得见哒!故而呢,心情恬淡,心态平和,能享此高寿。
      老头子与我年龄相差二十来岁,可谓两代人缘之别。因为俩人臭味相投,也谈得来,于是乎相互间的志趣爱好便拉近缩小了彼此的年龄差别,多年来,互相间一直以朋友相待,算作是忘年之交罢。
      老人家生在桃源,长在桃源,复员回乡后自然也是落在了桃源,这一个家嘛,不消说,也安在了桃源。桃源于他,可谓一方热土,也是他泼血水的地方!
      俺没得事时,常会去他家转上一转,坐上一坐,有时候兴致一来,也顺便捎带着打一打‘秋风’,乐得他破费几个,弄几个菜搓上一顿两餐的。
      因为是‘老桃源’,于桃源地方的人情风俗,地方掌故,老头道起来那是潺潺而流,如数家珍一般。
      桃源县城对河相望的地处,有一块偌大的坪子,从前的地名叫作浔阳坪,老人说是,他的根便扎在这浔阳坪内。
      早年间,浔阳坪内有一座古寺,寺名就叫作浔阳古寺。
      浔阳古寺曾为桃源外八景之一。
      至于地名因何谓之“浔阳”呢?未见过有人作具体考察与研究,推测看来,浔阳坪当与桃花源同时得其名也。陶渊明根据乌头村的山川风光,秀丽景色写成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记》,由此,从前土哩土气的乌头村也就傍神享福,随之升格,美其名曰:桃花源。
      陶渊明乃浔阳(九江)柴桑人氏,后来人为纪念他,到处寻找他的“故土”,有心之人终在桃源县城对河的沅水东岸寻找到这一片膏腴之地,于是者,便把这块地方命为“浔阳”。因其处在一大块平地上,故而名之以“浔阳坪”也。
      至于曾经的浔阳古寺具体建于何朝何代已不可考究。文彬老说,这是一组古老的建筑群落,当年曾有厅堂三进且厢房毗连,迈进寺门,映入人眼帘的便是一座高大的戏台。
      宋代古汴高士曾为此写诗描述其:
        “浔阳古寺久荒凉,倒柱颓梁卧夕阳。
      一盏佛灯犹未减,齐天云淡月华光。”
      高士当年记载的这浔阳古寺,到他踏访时刻已是“久荒凉”矣,可见它的兴建年代显然要比宋朝更为久远,估计当在在唐代或唐之前吧。高士当年游浔阳古寺的那会,古寺早已荒废,他眼目中见到的是如血的夕阳里静卧着那些倒柱颓梁,诗人的游兴并未因古寺的破败倒塌而低落,相反,他看出这里面尚留存着一种风韵:丛丛野蒿中,仿佛一盏盏佛灯似乎还在其间摇曳闪烁,烛光照耀着漠漠旷野,就象雨过天晴从云层中透射出来的一缕缕月光,使得古寺的一切都还能依稀可辨啊。
      浔阳古寺静静地躺卧在蒿草丛中,听由身旁的沅江水日夜不息地向东流淌,春夏秋冬四季不断地轮回,岁月沧桑也在此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据《桃源县志.营建志》记载:“寺久废,每烟雨薄暮,竟犹闻钟声。”荒凉颓败的古寺,予人以莫名惆怅。明代阙文曾为此写过一首诗,题为《浔阳闻钟》:
      鹿死灰寒鼎再?兴亡独卧此长年。
      纵横铁马金戈世,不改清音落鹤田。
      与阙文同时代的李辂,也曾写过浔阳古寺倒塌后的真实情景:
      僧家遥住翠微间,世代纷更景迹闲。
      倒柱荒凉空岁月,斜侵风雨藓苔斑。
      浔阳古寺自清乾隆年间复建后,曾一度香火兴盛,寺内有石雕佛像数十尊,早晚钟声悠扬,远传四方。《桃源县志.营建志》云:“寺中有井,井中有龙泉剑光,常夜出如星如月,上逼云霄”,此乃是浔阳古寺的一大奇观!当人们看到古井中迸射出一道刺眼的剑光,如同凝固的闪电,这神奇景象谁又能不为之感到惊异与惊骇!
      如今存留下的遗迹,只是残存在两根石柱上的一副对联,由对联可窥探古寺曾经的辉煌与壮观:
“灯落云霄璃色焕;钟鸣烟雨偈音长。”楹联作者巧妙地把古人提到的“佛灯”和“钟声”糅合于一起,浓缩成十四个大字,看到这幅对联,不由人遥想当年古寺香火鼎盛时期,钟鸣烟雨之中,和尚们念经所发出的时高时低、跌宕有致的唱和之音。
      文彬老叹息: 四十年代以前,浔阳古寺衰败至破落不堪。抗战爆发后,大约是在一九四零年间,从四川峨眉山上下来一位僧人,携带着一位退伍老兵,俩人流落到浔阳古寺,便在此安家落户,扎下根来。
      文彬老说,这僧人法号叫作个啥哩,已全然忘却,但他的俗称却如刀儿划刻的一道印记,却始终记得牢牢。

      世人皆称呼这位僧人为“小和尚”。人为他起这么个名号,大约也是因其个头不高,人且削瘦。据文彬老回忆:小和尚精瘦如柴,可身子骨却异常硬朗。尤其一身的轻功,非常了得!
      和尚常常背一个背篓,隔河渡水,去县城街上买东买西。
      有一回,‘小和尚’背了一篓子从街市上买得的物什,欲过河回寺中去。划船的艄公一篙子将船已然撑离岸边,那船漂出一丈开外不止,眼见得这人是上不了船也,一船人纷纷叫嚷:和尚,你还是等候下一船再过吧,和尚不肯哩,只见其将身子往下一蹲,倏忽间蹿起,猛地一个箭步,人纵身往上一跳,便上得船头。和尚身轻如燕的这一手功夫,令一船人大骇不止,都道是:师傅轻功了得啊!从此,再没人敢轻视这外来的和尚。由此,‘小和尚’在桃源也就叫出了名号。
        ‘小和尚’初来乍到,落脚在浔阳古寺,曾发下誓愿要重整古寺雄风,为寺中菩萨重塑金身。为募集重建的捐款,筹集巨额资金,‘小和尚’在寺中摆开医案,为前去寺中求神拜佛的信徒们施药求诊广开方便之门。没钱的穷苦人找到他,和尚不取分文,有钱人上门求医问药,便狮子大开口,非得施舍光洋几千几百方能就诊。而且,‘小和尚’医术也的确高明,可谓手到病除。名声传开去也,前来浔阳古寺求医问药的人挤破了门槛。
      除开医术,‘小和尚’相面算命卜卦也是位高手。据传,当年好些个有名人士,都曾找过小和尚看过相算过命。有两例可为佐证。
      一个是漆河的聂诚,此人曾在国民革命军中当过团长,退伍后回到家乡,极喜欢打抱不平,锄强扶弱。听说浔阳古寺的‘小和尚’测字看相算命灵验得很啊,便慕名前来。‘小和尚’初见聂诚,人穿戴齐整,衣着光鲜,一眼便知他是位有钱的客,又听说是前来找他看相算命,一伸手便讨要五百光洋,方肯开口一说。聂诚心想,倘能得到大师的一句真言,即便破费五百大洋,那也是值得的一笔花销。
      于是当场掏出大洋五百,呈送给了‘小和尚’手中。不料,如此隆重的一笔大开销,竟然只得到‘小和尚’的真言一句:“你有后福,请牢记在心就是!”就此不再开口,也不作任何解释。聂诚心中好生的不快呀,但也不好当场发作,只是一脸的悻悻然打道回府去也。
      及至解放,天下换了坐庒的主,聂诚方才明白:小和尚当年说过的那话,并非一句虚言,若干的豪强地主,概被人民政府所镇压,唯独对他聂诚,网开一面,没丝毫为难,反而成为共产党的‘座上宾’一个,得到善终与善报。
      绿溪口一位有钱的主,也慕名前往古寺,要找‘小和尚’问问前程如何,及至收下大洋,和尚也仅是一句话的回复:“多做善事,请好自为之,倘若不改,必定大祸临头!”问前程的这人,当时不解其意,还想询个究竟,‘小和尚’却盘腿打坐,闭目养神,不再复二言。同样也是解放之后,清匪反霸中,这位有钱的主,因为从前的种种恶行,自食其恶果,被人民政府所镇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5 14: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十多岁,身体健康,心态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5 15: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5 16: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浔阳古寺,小和尚的轻功和算命精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5 17: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桃源老光老师讲故事,够味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5 17: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祝福老人家再活几十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18: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付蝶 发表于 2015-7-15 17:54
祝福老人家再活几十年!

哈哈, 这文彬老如今还交劲得很哪!看那势口,还得在这世上蹲守个十来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4 10: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浔阳古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3 02:26 , Processed in 0.0330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