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18|回复: 8

转载:[备考]湖南部份市县得名由来 (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3 20: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桃源老光 于 2015-7-23 20:23 编辑

天下第一食神   文


       湖南省各地方地名的命名,或源于地理地形,或源于历史人物和事件,或源于美好愿望,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市县名称的命名与变更,常常受到各个时代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控制。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无不与湖南各地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

       湖南省目前有13地级市、16县级市、65县、7自治县,抛开行政级别共101个市县,除开市县同名的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邵阳、岳阳六市县,还有95个市县地名。搜集相关资料,对这些市县名称来个逐一探原。由于资料来源有限,部分可能有争议,敬请指正。

      长沙:“长沙”得名说法很多,目前比较通行的是古三苗语译音之说,意思是“祭祀的地方”,其他“长沙星”之说、“沙洲”说、“万里沙祠”说等都被考证推翻。
  望城:1951年设县时以县城“望城坡”命名。望城坡,顾名思义,可以望见长沙城的坡地。
  浏阳:以县治在浏水之北得名,而这条浏水,后世也转名为浏阳河了。
  宁乡:唐贞观元年(627年)以“乡土安宁”之意置宁乡县。

       株洲:原名“槠洲”,以湘江中多种植槠树的沙洲命名。
  醴陵:东汉初置县,隋废,唐初复置,《名胜志》称:“县北有陵(姜岭),陵下有井,涌泉如醴(甜酒),因以名县”
  攸县:原名“攸水县”,县境有攸水得名,唐改攸县。
  茶陵:古代炎陵县(酃县)是茶陵县的一部分,有炎帝葬于茶乡之尾传说,因而得名。
  炎陵:1994年酃县改名,以境内炎帝陵得名,

       湘潭:以昭山下湘江中传说中的深潭——昭潭得名。
  湘乡:公元前3年,西汉哀帝将涟水流域赐长沙王之子刘昌,封湘乡侯,“湘乡”开始作为侯国地名问世。东汉建武初年,始置湘乡县。
  韶山:以境内韶峰得名。
      岳阳:以县治位于天岳山(幕阜山)之南得名,当年设置的岳阳县在今天汨罗市、平江县一带,而今天岳阳市区一带为巴陵县,后世地名发生转移。
  华容:古华容县县治在今天湖北省监利县境内,是春秋时的容邑,以“华丽的容城”得名,后世复设华容县,只有南半部了。
  湘阴: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析罗、益阳、湘西三县地置县于湘水之阴,故名湘阴。
  平江:原以境内昌江命名昌江县,五代时为避皇帝名讳改名为“平江县”。
  汨罗:1966年析湘阴县置县,以境内汨罗江命名。
  临湘:北宋淳化五年(994年)置王朝县,至道二年(996年)以“濒临湘地”改名临湘县。

      衡阳:以位于衡山之南得名。 

    衡山:以境内有南岳衡山得名。
 
  衡南:同“衡阳”。
    衡东:1966年分拆衡山县东部置县,也可以理解为位于衡山以东。
  祁东:1952年分拆祁阳县东部置县。
  常宁: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常年安宁”之意改名常宁县至今。
  耒阳:以县治位于耒水之北得名。

      邵阳:以县治位于邵水之北得名。“邵”字本为“昭”,因晋代避司马昭讳改为“邵”。
  邵东:1952年分拆邵阳县东部置县。
  新邵:1952年析置新化、邵阳二县部分地区设县,以二县首字命名。
  武冈:以境内有武冈山命名。
  隆回:1947年析邵阳、武冈、新化三县置县,隆回,寓名龙回。相传古时有一苍龙携八小龙自境内九龙山麓起程,往东海腾飞,中途回望,昔日盘地,云蒸霞蔚,灵秀钟聚,顿生恋故之情,于是折首回归,安营九龙。从此,润物造化,衍育众生。
  洞口:1952年自武冈县析置,距县城4公里处有2个大石洞,320国道由此穿过,洞上奇石林立,洞右悬崖陡壁,有一深水潭,名曰洞口塘,县因此而定名
  城步:以原县治“城步寨”命名。
  新宁: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平定当地“蛮夷”以“新近安宁”之意置新宁县
  绥宁: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始建莳竹县,遭土著强烈反对,朝廷数次派兵镇压以后,崇宁二年(1103)寓“绥之以宁”之意而更名绥宁县,沿用至今。

      常德: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取《诗经·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之义置常德军而得名。
  安乡:明隆庆《岳州府志》载,县境“左挹洞庭,右接兰澧”,取“洞庭兰澧诸水各安其流”之义名县。
  汉寿:东汉阳嘉三年(134年)改索县为汉寿县,取“汉朝万寿无疆”之意,三国时被改为“吴寿县”,后多有更改,1912年民国建立后以“驱除靼虏,汉室复兴”之意复名汉寿至今。

      澧县:以澧水流经其地命名。
  临澧:以滨临澧水命名。
  桃源:以境内名胜桃花源得名。
  石门:因县城外有两岩壁立如门,故名。而且这岩壁的方位还有三种说法。
  津市:因正值澧水9条干支流汇合处,优越的水源条件,过往舟筏商旅傍津设市,津市由此得名。

      益阳:秦代资江下游称益水,以县治在益水之北得名。
  南县:清代咸丰二年(1852年),长江南岸湖北石首县属藕池江堤溃决,大量泥沙淤积。在藕池口以南大片湖面形成长宽五六十里的淤洲,附近居民称之为“南洲”。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经清政府批准,南洲直隶厅抚民府在乌嘴正式成立。两年后厅址迁至九都新署。1912年,南洲直隶厅改称南洲县,次年改南县相沿至今。
  桃江:1952年自益阳县析置桃江县,以境内桃花江得名。
  安化: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平定“梅山蛮”,自益阳县析置安化县,取“民安德化”之义命县。
  沅江:以沅江在县境内汇入洞庭湖得名。

      张家界:因境内名胜张家界得名。(灯火注:91年游还叫大庸县)
  慈利: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取“土俗淳慈,产物得利”之义。
  桑植: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雍正七年(1729年)设桑植县沿袭至今,县名以县境内遍植桑树得名。

      吉首:1953年所里定为湘西苗族自治区首府驻地,并按苗语更名吉首,意思为“凤凰飞来的地方”。
  泸溪:唐武德二年(619年),梁将董珍分沅陵县建卢溪县,因武水出口一段名卢水及水北有卢山而得名。
  凤凰:因县城外有山形如凤凰而得名。
  花垣:1952年由永绥县更名花垣县,以县治花垣得名。花垣,原为明朝保靖宣慰司彭氏宴游的花园,后筑城垣,年久惯称花垣而定名。
  保靖: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七年(1729年)取“保持地方安定”之意建立保靖县,相沿至今。
  古丈:清道光二年(1822年)置古丈坪厅,民国改为古丈县至今。“古丈”一名的由来,《古丈坪厅志》有如下记载:“译其命名之意,古则居今追昔之辞,丈则两军对敌之号……”,说明是来自当地少数民族语言。
  永顺: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设府,以“永世归顺”之意置永顺县至今。
  龙山:建县于清雍正七年(1792年),因是“辰旗”之地,辰属龙,吉祥的象征,加之境内峰峦起伏,故名龙山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3 21: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长见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3 21: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知识,长见识,大有益!谢谢光先生传授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4 11: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涨姿势”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20: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付蝶 发表于 2015-7-24 11:41
拜读学习,“涨姿势”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4 22: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7 11: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4 08: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知识,长见识,大有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4 08: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知识,长见识,大有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3 02:42 , Processed in 0.03441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