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90|回复: 6

转载:抵抗者 (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6 14: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桃源老光 于 2015-7-26 15:13 编辑





      1944年12月4日,日军开始从独山撤退。
      日本人宣称自己已经达成了军事目的,可以班师凯旋了——这理由基本上说得通。因为对日军而言,进攻贵州的行动原本就是“计划外”的任务,什么时候停止前进都是可以的。
      但其实,日军的撤退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日本军国主义有个方针,叫做“以战养战”——说穿了,就是日本军队要靠抢中国人的东西来维持军需供应——这个方针一方面使得日军成为世上少见的野蛮队伍,另一方面也给日军自己的行动造成了极大困难。这种困难在富饶地区还不太明显,一旦进入贵州这样的贫困山区,这难处立刻就显现出来。
       “旭军”是于44年5月份投入“一号作战”的,这时候已到了冬季,可他们的士兵却还穿着夏天的军服。冬天,贵州的气候比广西冷得多,山区的湿气又非常浓重,日本人在这个“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地方被冻得够戗,只好去抢难民的衣服穿上。于是,各路鬼子兵的装扮都变得花花绿绿,打扮奇特,以至于美军的侦察机在空中都无法分辨出哪些是军人、哪些是老百姓。
      贵州的农业又比较落后,时至今日都无法实现粮食的自给,更不用说战争时期了。但在抗战期间,贵州不仅要向前方提供兵源(全省总人口1050万,征兵实额46万),还要为内迁的机关和学校提供物资保障(仅独山县城内,可查的内迁单位就有六十二家),外来人口的剧增,迫使经济环境面临崩溃。遇到“黔南事变”,大量军队和难民在短时间内涌入贵州境内,立刻造成粮食的紧缺。省城贵阳的集市上,一件苏绣旗袍换不到一个玉米窝头,可见其他地方的困境更是可想而知了。
      另外,贵州是西南地区唯一的没有食盐资源的省份。在当时当地,从老百姓的家里找几坨鸦片很为容易,想找到一点盐巴却十分的困难——而日本人事前对这个情况毫无准备。
      所以,日军进入贵州以后,根本无法获得必要的军粮补给。
      最先进入独山的13师团104联队,翻遍全城也没抢到粮食和食盐、只找到几麻袋白糖,气得联队长福海三千雄大佐哇哇直叫,无奈之下,104联队只好喝了三天的糖开水。于是,当其他日军联队陆续到达独山时,面对满城大火,留给他们的只有两个选择——立即前进,或者立刻撤退。
      想前进,有很多困难。
      一方面,前方的都匀城已经被烧毁,再往前走也找不到粮食了;另一方面,国军13军和29军在马场坪一线布置了防御阵地,29军的阵地距离独山不到三十公里,日军即便能够冲过这些防线,估计也差不多要饿死完。
      于是只好撤退。

      29军的军长是孙元良。
      这几年,老孙头经常被网友们奚落,说他是“飞将军”什么的,但马甲我却要在这里帮他讲几句“好话”——孙元良在“黔南事变”中虽然没怎么认真打,却也没有逃跑过,他和石觉(13军)把三万多人马摆在阵地上,最后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应该还算是有些功劳的。
      讲完好话,再说坏话——孙元良这家伙太喜欢吹牛,他说的话大多和史实对不上,有些离谱。比如,29军有个所谓的“黑石关大捷”,就是孙军长自己吹出来的。

      黑石关距离独山二十五公里,当时是 29军91师(师长王铁麟)的阵地,阵地左侧271团、右侧273团、272团是预备队。孙元良也在阵地上,另外还有独山县长孔福民带领的保安团。
      当时,企图进攻黑石关的日军是13师团的工兵第13联队(联队长石川省三中佐),问题是,在日军和黑石关之间还有三四千难民,日本鬼子一进攻,老百姓就往阵地上跑。关隘上的29军喊“站住”,百姓哪里站得住啊,于是国军就开了枪,当场打死三百多、打伤了千余人,一时间,黑石关前满是趴在地上号啕大哭的老百姓。
      日本鬼子看见国军的“抵抗”这么坚决,知道一时半会冲不过去,自己就退走了。
      站在国军的角度,枪杀“袭扰阵地”的难民也许有点道理,但无论如何,只要是个军人,都应该觉得这件事不大光彩——可孙元良却不这么想,他愣是往自己的脸上贴金。阵地上明明是一个师,他说自己只“带领一个团”;敌军明明是一个工兵联队,他说敌人有“两个联队”;伤亡惨重的明明是中国难民,他却对记者说“我军毙敌两千多”。名记者何毓昌知道孙军长素有吹牛的习惯,给他的讲话打了个折,写成“歼灭日寇两三百”。于是,“黑石关大捷”就这么吹出去了。
      1944年,40岁的孙元良编造了“黑石关大劫”(这是老百姓的评价),到了2004年,100岁的孙元良居然还在吹嘘这场无中生有的功绩——只能说明这位长寿的国军将领从来就没有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眼里,真够混蛋。

      日军占领独山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洞口大爆炸。
        “洞口”是独山城东的一个溶洞,洞里面是“军政部兵公署44工厂”的炸药仓库。国民党军撤走的时候,大门是敞开着的,难民们不知道仓库里装的是炸药,就跑进山洞里住了下来。12月4日上午,日军104联队在城里大肆抢劫,难民见状纷纷往溶洞里面躲,鬼子兵点着火把追进了山洞,结果引起大爆炸——洞口炸塌了,附近的房屋全被震垮,巨大的声响几十里外都能听见。
      这场爆炸炸死了多少日本兵,不知道。日军的说法是11人,中国方面的猜测是“上百人”,众说纷纭,现在还有“专家”在研究。可是,究竟有多少中国老百姓在这场爆炸中死于非命呢,却从来没有人愿意统计。
      可以肯定的是,被炸死的中国人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日本兵,这些人都是难民——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籍贯,只知道,他们都是从很远的地方一步步走到这里的。他们曾经历经磨难,他们曾经渴望着能够逃脱侵略者的魔爪、得到自己军队的保护,可是,就在这里,他们被自己的政府所抛弃,最终含恨死去,连一块墓碑也没能得到。

      1944年12月6日,日军全部撤离了独山。12月8日,国军第29军进入一片废墟的县城,宣布“收复独山”。
      这以后,日军一路向广西方向撤退,国军则不即不离地跟在后面。虽然没打什么仗,却可以陆续收复失地、接连宣告“大捷”,真是得意极了。
      可是,12月10日,日军第3师团第34联队突然在荔波县城停了下来、不走了。这让跟进的国军将士们感到很棘手:打吧,怕惹来其他日军部队;不打吧,又被鬼子挡住了“反攻”道路。他们只好守在县城外面观望,心里十分纳闷:这伙日本兵到底在要这儿磨蹭什么?
      日军第34联队是在等待本师团的第6联队。

      第3师团步兵第6联队是唯一没能进入独山的部队。他们在山里转晕了,一直没有找到去独山的道路。但这帮家伙闷着头猛往前走,结果却跑到了都匀附近的茅草坪,算一算,超过独山约五十公里,居然成为了抗战期间突进中国内地最深的成建制的日军部队。
      12月5日,得知日军主力撤出独山,已接近都匀城的松山良政大佐急忙带领第6联队沿原路后撤——这意味着,这伙鬼子兵又要在水族的村寨之间再走一趟了,而这一趟,可就不象先前那么容易了哦。
      首先,在高山峡谷、羊肠小道上行走了六七天,日军的体力已接近极限。鞋子掉了、衣服破了、腿脚瘸了、有很多士兵还生了病,第6联队已经无法保持正常的行军队形,只能三三两两地搀扶着前进,还不时有人失足摔下山崖去。在这样的情况下,部队的运动能力和作战意志都落入了低谷,走着走着,就有人躺倒在地痛苦的呻吟,要靠别人大声呵斥甚至殴打才能爬起来继续赶路。
      其次,沿途的山寨都已掌握了敌情。乡民们早就藏好了粮食和牲畜,跑到山里躲藏起来。在路口等候日军的,除了机关陷阱、便是弓弩火枪,各村各寨空空如也,鬼子兵若再想抢劫粮草、大吃二喝,已经不可能了。
      更重要的是,先前毫无准备、被动抵抗的水族山民这时已全面动员起来。他们组织起各式各样的武装,主动向日军实施攻击,这就使饥寒交迫、疲惫不堪的日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12月6日,“江月波自卫队” 在丹寨的营上坡袭击第6联队,缴获机枪一挺、步枪十一枝、弹药一箱、驮马一匹(但江月波阵亡了);
      12月7日至8日,“九阡自卫军”在板纳寨一带连续截杀日军,夺得步枪十七枝、手榴弹多枚。
      12月9日,日军来到石板寨附近,潘文高指挥的“农民联军”又在十里长坡摆下了阵地。

       “十里坡”位于石板寨的东面,是个十分险峻的陡坡,山道崎岖、易守难攻。农民联军在这里设置了路障,又把滚木擂石堆放在高崖之上,二百多水族战士埋伏在草丛中,严阵以待。
      中午时分,日本鬼子来到十字坡前,观察了一阵子,大部队停在半山腰,派出十几个人上前清除路障。总指挥潘文高一声令下,顿时,山上的滚木擂石全都砸了下来,一排排复仇的枪弹射向日寇,喊杀声响成一片,十里长坡尘土飞扬、硝烟弥漫。
      搬路障的鬼子全被打死。别的鬼子虽然也有损伤、但大部分都钻进草丛里隐蔽起来。“十里坡”上的茅草很深,双方都躲在草中,坡上的乡民看不见下面的日军、坡下的鬼子也看不见坡上的抵抗者,大家只能瞎估计、乱打枪。
      日军的枪法好、经验也足,能够判断出村民射击的方位。潘烂手持“牛尾铳”、刚点响一炮,坡下就飞上来几颗子弹、全打在他的头上,不一会,其他几个炮手也相继中弹倒地。搞到后来,山上的人只是乱开枪、光听见热闹并没有效果,而山下的鬼子却是有的放矢、一枪一个准。没办法,潘文高只好下令停火,等看清楚了再动手。
      等了好一阵,日军的人马越来越多,远处的山路上聚集了一大群鬼子兵。潘发说:“糟糕,敌人可能要开炮,要赶紧想办法”,经过石板寨的教训,乡民们对日军的大炮都有点犯怵。
      这时候,蒙老拉自告奋勇:“我到坡脚去放火,把日本兵烧死!”,大家表示赞成。于是蒙老拉就背起砍柴刀、揣着洋火,绕小路下山去了。

      下午三点钟,山脚下的火烧起来。
      冬腊月间的茅草十分干燥,遇火则燃。蒙老拉有“烧山开荒”的经验,他选了两个地点放火,刚一点着,火苗子立刻窜起一丈来高,借助风威向山腰上蔓延,很快就把草丛里的日军围住了。鬼子在烈焰中奔走狂叫、抱头鼠窜,山上的农民联军则乘机瞄准开火,打得鬼子东奔西逃、狼狈不堪。
      火烧鬼子兵,乡民高兴极了。可是,开心没多久,却发觉情况不妙——山火不认人,借着风势、又向农民联军的山头烧过来了——没办法,大家只好转移。
      打了半天,还是把阵地丢了,大家都埋怨蒙老拉“放火没水平”,气得老汉直跳脚。

      晚上,日本兵架起木头焚烧自己人的尸体,村民们发现,他们把没有死的伤员也丢进火里给烧了。夜里,哇哇的惨叫声十分糁人,大家听了直打冷战,都说:“这帮鬼子真是恶魔”。
      日军把烧过的尸体剁下来一截带走,其余的就地掩埋掉。事后,潘发他们在十里坡附近发现四个大坑,里面有八十九具尸体残骸,也弄不清哪些是被农民打死的、哪些是被日军自己烧死的。

      日军突破十里坡、进入荔波县境,但依然不断的遭到沿途民众的截击。据统计,仅在荔波境内,就有八支水族武装对日军进行了袭扰,这些大大小小的战斗使得第6联队的行军队列被拖得很长,掉队人员也特别多。
      于是,潘发和他的伙伴们又埋伏于关隘路口,放过大队人马、专门收拾零散掉队的日军。
      12月10日,石板寨的“农民联军第二大队”进行了三次战斗,打死七个鬼子和四匹骆驼(那些骆驼本来是活的,可水族人没见过这种畜生,不敢靠近,干脆打死算了),还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和军用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6 15: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动的故事,感人的业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6 18: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老光先生的生动故亊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9: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 发表于 2015-7-26 18:18
为老光先生的生动故亊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7 11: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7 12: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肯定的是,被炸死的中国人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日本兵,这些人都是难民——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籍贯,只知道,他们都是从很远的地方一步步走到这里的。做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4 07: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英勇的抵抗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3 02:02 , Processed in 0.0339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