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桃源老光 于 2015-8-8 20:19 编辑
前年,县上来了个推销团体,租用了县剧院礼堂,整日价放肆推介某工艺美术制品厂制作的伟人纪念品。这些纪念品中,有青铜制作的,紫铜制作的,水晶制作的,……内容各式各样,全都是些伟人像,纪念章之类。既然是作推销,少不得一开场便要打半天的广告演讲,概由能言善辩者登台作一番起承转合的言语铺垫!
主讲人端坐在台台上,一杯茶,一支烟,悠悠然消而停之,忙而不慌,津津有神地慢慢些扯起有关一代伟人毛嗲嗲的传奇白话。
但凡能言善辩者流,其口才显然是极好不过, 均将一些事儿说得有时间,有地点,更是有鼻子有眼睛。不由得你不相信!而坐在台下听讲的听众大伙呢,显然也是听得津津有味。尤为入神。上千人的偌大礼堂内,竟然座无虚席,正因为大伙儿听得非常专注,整个礼堂静寂得鸦雀无声,连根缝衣针掉落地上,不亚于是摔了个手榴弹!砰然炸响!
听说演讲人故事说得精彩,俺也忍不住听了几回。每回都坐在台台下, 聚精会神,听得津津入味。俺觉得演讲人说的这些个闲白话嘛,饶有些趣味,回家后再仔细地一回味嘛,感觉这白话也是一种民间的口头文学!于是乎,每每回到家来,趁着记忆还清醒着,白话梗概也还记得牢牢, 便依样画葫芦,坐在电脑前,依据说白话人的原腔原调,字斟句酌,把它敲打出来,以飨各位。
口头文学,即是我等大耳朵百姓日常所道的白话懒谈。
既是白话懒谈,在扯与传的过程中,断乎少不得你传给我,我传给他。如此一来,有如是俗语所道的那话:搭钱的那是越搭越少,何道理嗬? 你想哈啰,这钱在传递的过程中间, 今日你抽它几张,明日他又抽它几张, 落到最后那位收钱的伙计手上,自然这个钱嘛,也就由先前的一厚叠,抽来抽去竟抽得只剩下些许! 这搭话一说呢,自然是越搭话把儿越多。因为是口口相传,少不得传递中间,你加上一点油,他添进些醋,自不然会把自己的那一份感想,情怀,乃至于态度的好恶,作成了一些演绎成分混同其间。当然的么, 这不就是话把儿越搭越多了啵?
俺呢,本着一句老套话儿:信则有,不信则无,先如此这般地敲打出来。当你看罢这些个白话,无论你是送花也罢,拍砖也罢!俺不会与你较真的。也奉劝各位看官,看过后莫要太认真,太计较!同时也借此机会作一申明:这白话不是老光原创,是俺一旁听来的闲散白话!俺不过是将新瓶装上老酒,作一点文字上的修饰,把白话连缀起来,再巴上一张新的标签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