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沅江樵夫 于 2018-12-3 10:29 编辑
搏击命运的瞎眼夫妻 文\刘小明 近日回家途中,听说我县佘家坪乡黄荆峪村瞎眼夫妻李云桥、陈桂香夫妇培养了独生儿子李成名考上了重点大学。人们在惊愕、喜悦、钦佩的同时,更是对这一对盲人夫妇刮目相看。在过去的岁月中,这一对盲人夫妻相依为命,摆个地滩、跑过车、卖过百货,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含心茹苦把自己的后代培养成人,用顽强不倔的抗争精神以及汗水、泪水、血水谱写了一曲催人泪下的搏击命运之歌。 同病相怜、苦命人儿牵起了手 李云桥的父亲李明安是这个小山村中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一生共生育了5个子女,李云桥是他的大儿子。1958年春李云桥出生时长得滚圆肉壮,被俩口子视为心头肉。一岁半时小李云桥得了一种叫“干极症”的怪病,半月后双目突然失明,为此李明安俩口子把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了,能够借钱的亲戚都借了,抱着儿子上市进省,跑了很多家医院,终无回天之力。想到儿子今后一生将要在漫长的黑暗中渡过,李明安夫妻俩时刻心如刀绞。 李云桥从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意志和毅力,他虽然看不见一点光亮,但有着超人的悟性。他4岁就能自己模索着吃饭、穿衣以及个人的日常生活,7岁时就能帮助家中煮饭、喂猪,10岁就能洗衣服,虽然速度较慢,却也洗得干干净净。 时光如过眼云烟,1978年初春,李云桥在黑暗中渡过了20岁生日。这期间家中又增添了4个孩子,家中日子越发艰难了。李云桥非常懂事,除农活外,他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在空闲时间他学会了纳鞋底,打毛线衣,为家挣个三元五元贴补家用。他纳的鞋底、打的毛线衣结实美观,令一些待嫁闺中的姑娘也为之叹服。这年秋天,一个亲戚为李云桥介绍了一个命运相同的对象,她叫陈桂香,时年19岁,也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原来,陈桂香是先天性双目失明,她很小就失出了双亲,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受尽了生活的磨难。相亲那天,他听着陈桂香如泣如诉的哭诉,干枯无光的眼里一时涌满了昏浊的泪花,心中陡然间对这个和自己命运相同的姑娘充满了怜悯之情。他忘记了是第一次相亲,忘情地抓住陈桂香的手,动情的说:“桂香,我原想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没想到你的遭遇比我还要凄凉。让我们牵起手来吧,两个人生活肯定比一个人要强。我们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我们有健全的大脑和四肢,有不甘倔服命运的勇气和决心,只要努力,我们一定比正常人活得还好。” 1981年元旦,这一对苦命人结婚了。由于办不起喜酒,他们只给前来祝贺的亲友和邻居每人发两颗喜糖。虽然清贫,但满脸笑意和幸福写在他们脸上。他们深知今后的路漆黑而漫长,但他们坚信会战胜一个个难关,日子会越来越好。 搏击命运,生存之路苦雨凄风 结婚成家后,由于家中添丁进口,李云桥的父母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李云桥小俩口虽然恩爱,也很孝顺体贴双亲,但不能做农活,只能用手摸索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父亲非常劳累,每天晚上收工回家躺在床上直呻吟。李云桥夫妇听在耳里,疼在心上。小俩口寻思:我们能吃不能动,是自己拖累了双亲和家庭。他们决定分家,以减轻父亲的负担。开始,李明安老俩口死活不同意,他母亲哭道:“儿啊!爹妈为你们累死累活也是心甘情愿的,你们分开过,两眼一抹黑,怎么生活啊!”李云桥也紧紧拉着妈妈的手,坚决而又动情的对妈妈说:“妈妈,你就让我和桂香一起过吧,我们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我们有脑、有手啊,或许今后还能闯出一条生路来。再说我们也不能总让你们养活一辈子。”老俩口无法,只得同意儿媳的分家要求。 与其说是分家,倒不如说是分灶吃饭。由于家贫,分给李云桥夫妇总计一间15平方米的旧土墙屋,一架旧木床,10个残缺碗,300斤稻谷,总价值不足400元。就这样,一对双目失明的夫妻,开始了艰难的求生生涯。 为了生活,李云桥拿着竹棍上路了。他要去卖钓鱼钩和甜酒药子。在街上,他不停的叫卖着,以引起路人的注意。声音喊嘶了,叫哑了,一天下来只能卖个二三元钱。分家后的一个严冬,寒风怒号,淫雨纷纷,迫于生计,他又拿着竹棍到另一个集镇赶集了,在过一小桥时,由于路滑他一下子摔在了小河坚硬的河床中,牙齿也碰掉了两个,满口是血,下身裤子也湿透了,在疼痛和寒冷中他摸索着爬起来到河床处寻找竹棍,但竹棍早就被河水漂走了。没办法,他只好爬到河畔用手把柳树枝折断,象个落汤鸡似的慢慢移回了家。一回到家他就病倒了,连续发着高烧,妻子桂香请来了医生,给他喂药喂饭,日夜守候在身边。 83年春天,他们的儿子出生了,李云桥俩口欣喜异常,给儿子取了一个吉利和寄托期望的名字——李成名,希望他今后成名成家。俩口子在喜悦的同时又很快陷入了经济困境的无穷烦恼。本来家中生活就捉襟见衬,孩子的到来更使清贫的日子雪上加霜。孩子生下时陈桂香无奶,要买奶粉和其他副食喂养,这时家中又没有分文,能借的地方他都借了,还是不能满足孩子的日常开支。为了很快筹措到资金,他想到卖血。于是托一位熟人司机把他带到县血站,值班医生见他是一个残疾人,身体又不怎么好,不忍心抽血,李云桥见状跪在他面前哭道:“医生,你行行好,请抽我的血吧,我的儿子没奶吃,我需要钱给他买奶粉,莫说抽血,就是割我的心肝我也心甘情愿啊!”医生对李云桥家的遭遇深表同情,在对他的血型进行化验后,抽了他500CC血。殷红的鲜血流进了血袋,而他几乎昏劂过去。 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终达小康 李云桥夫妇俩的最大心愿是:就是吃糠咽菜,也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1994年仲秋,他开始在泥窝乡摆地摊,除卖甜酒药子和钓鱼钩之外,还卖些小生活日用品。为了货真价实,他自己跑到常德进货。供货老板看到一个瞎子亲自进货做生意,十分感动,都把最好的小百货优惠价卖给他。由于质优价廉,一时他的小生意十分火爆,时间不长他就有了一些积蓄。李云桥的心很高,他准备着更大的发展。 1997年元月,他买了一个二手中巴车,参与线路运营。为了赢得众多的顾客,他花高价请了一个技术最好的师傅,自己则充当售票员。在运营的过程中,他以诚为本,不顾自己双目失明,经常帮着老人孩子上下车提东西,甚至帮人把自行车和大型贷物背上车顶。为了使车收到更好的经济效益,他央求师傅叫他学会了修车修轮胎和打气的技术。为了掌握修车的过硬技巧,无论是盛夏酷暑还是数九寒霜,他爬在车底下,一蹲就是几个小时,一颗螺丝一颗螺丝的摸索,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熟悉,不怕蚊叮虫咬,不怕寒冷伤身,他硬是凭着超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气,学会了修车的一手绝活。 为了把生意做好做大,他把优质服务放在首位。每天凌晨,他定时把司机叫醒,把车子发叫,热情抬呼上车的乘客,把行李,货物摆放得整整齐齐。在卖票的过程中他也吃过亏,有些二流子青年欺他是瞎子,给他假钱或以角票充元票,甚致坐车不给钱。一天营运途中,中途上来一个戴眼镜的长发青年,李云桥招呼他买票,他爱理不理,后来李云桥摸到他面前收钱,他陡然一下子站起来,照准他的头就是一拳,狞笑道:“李瞎子,老子坐车从来不给钱,你下次再讨钱给你放点血”说着扬长而去。李云桥摸着被打得红肿的头,痛苦、愤怒地吼叫起来。 为了节省钱,他每天买一包馒头、打一瓶冷开水放在车上,饿了就啃几口。由于是二手车,车子的毛病也较多,行驶途中经常熄火或出现其它故障,有时司机奈何不了的毛病,他走过去只要听几下,摸几下,那车子又能奇迹般的跑起来。凡是他走过路的地方,他能坐上驾驶室手握方向盘开上好大一段距离,众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而他却把车稳稳当当停靠之后,笑呵呵的从车上走了下来,全然不像一个盲人。 李云桥的孩子李成名是个非常懂事和用功的孩子,从小就知道体贴爸爸妈妈的艰辛,从一年级各科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期期都是“三好学生”。这些给了李云桥夫妇很大的安慰,他经常教育孩子: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刻苦用功学习,争取考上一流大学。李成名不负父望,终于考上了湖南省的重点大学。接到通知书那天,一家三口抱在一起哭成一团,那哭声包含着艰辛、包含着喜悦、包含着希望。 如今,李云桥在当地已成了小有名气的“小康之家”,前些年,乡政府按照有关规定要给他减免税费,他总是婉言谢绝,而且每年第一个完成税费任务。他说:“我们身残志不残,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靠自己的意志战胜困难,只要有决心,就没有淌不过的河,没有爬不过的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