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活趣事(一) 我是1964年9月上的高中。从农村到城市,好像一下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一切感到新鲜的同时,也出了不少洋相。但现在回忆起来,非常有趣。
“快来看喽,这个东西一拉又燃哒,一拉又熄哒哟!” 我三年初中生活,是当时位于石门县所街公社的石门三中度过的。那所学校只有初中。当时学校没有电,晚自习全部是用的煤油灯。 进了高中,到了县城,我们这些乡巴佬学生的一切因有了电而发生了改变。第一天晚自习前,我们进了早早进到教室,贪婪地享受电灯带来的夜间的光明。突然,一个电灯泡“啪”的一下爆了。我们顿时大惊失色。这时,我们一个姓何的同学停当地站到座位上把爆了的灯泡取了下来,在讲台中间屉子里取了一个灯泡安上。灯重新亮了,我们向他投以佩服的目光。 这位的同学虽然也是和我们在三中上的初中,但他是津市人,是随他父亲工作调动到所街念书的,他会安电灯泡,我们不感到奇怪。但接下来的一件事情竟让一个姓许的同学发出了惊叫。 何同学把灯泡安好后,没有就此罢休,他跳下座位,马上跑到教室的门边连续拉着这个电灯开关的拉线,。他的目的是想试试开关是否有问题或是灯泡是否安得可靠。随着连续几声“咔嚓”声,电灯不断熄、亮交替着。一个姓许的同学顿时惊叫着:“快来看喽,这个东西一拉又燃哒,一拉又熄哒哟!” 我也感到很奇怪:这玩意儿,同样都是往下拉,咋就一拉又燃哒,一拉又熄哒呢?很久以后,我悄悄拆开,才知道这种拉线开关,里面的铜片原来是转圈的,所以一拉又燃哒,一拉又熄哒! 一碗面没吃,却受了一个警告处分 这实实在在是那个摆弄电灯的姓何的同学害了我! 他爸爸是水文站的干部,而我的爸爸是教书先生。一般来说,当时只有父母亲有工作的学生才有条件下面馆。正是这个原因,那天晚餐后,他邀我去迎新饭店吃面。 当时吃面的程序是先到台前买面牌子(竹片制成的,上面写有“大面”、“小面”“杂烩面”之类)。我们思考片刻,还是量体裁衣各自买了一碗“大面”,然后坐在桌子上等待。 台前买牌子的人“大面两碗”的吆喝声发出片刻,一位服务员端着两碗大面递到了我们面前。我们狼吞虎咽,一碗面连面带汤顷刻一扫而光。而后等着服务员收牌子。 谁知一会儿过去,服务员竟然没来。何同学向我把手一摆:“走!”我没敢动。 “走哈!蠢宝!”何同学压低嗓子对我说。 见我还没动,他一手就把我从高板凳上拉起往外拽。我即随他出了面馆。 本来这事谁都不知。谁想到,何同学却“强盗三年自港”。有一天,他在几位同学面前混经,说:“老子一块牌子吃了两碗面!”结果,被同学告发。学校教导处把他叫去审查,他认账的同时,把我供了出了。我也被叫到了教导处接受审查。 何同学在津市见过大场面,而我长期住在山区,且受父母严厉的教育,因此,我一直没有拿那块牌子去骗面吃。在教导处老师的威逼下,我把藏在床铺下的牌子交给了教导处,然后写了一份书面检查。 何同学拿着那块牌子又去吃了一碗面,而我没吃。鉴于此,他受到了“严重警告”处分,而我被“书面警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