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拓思 于 2019-6-13 08:59 编辑
钟灵毓秀 美丽乡村
正在我写作本作品之时,我的朋友发来了一条《柏枝台出歌了!》的链接,由戴佳作词、邓琳雅谱曲的《七仙女眷恋的地方》,那优美、柔和、诱人的歌声一下把我带回了家乡,令人陶醉和自豪。诗词如下: 太阳下看柏枝, 柏枝是一个仙翁。 连绵的群山是你挺直的脊梁, 蜿蜒的沙溪河是你伸出的臂膀, 绿树楼房是你的长髯临风, 百年拱桥虽然是斑驳沧桑, 拍一拍石栏你还铁骨铮铮。 群英水库是你传神的眼睛, 洗一洗尘埃你更清澈透亮。
月光里看柏枝, 柏枝是一片仙境。 婆裟的舞姿是你欢快的笑语, 和谐的交响是你深情的歌唱, 绚丽的灯火相伴你风情万种, 七姑山上飘来阵阵鸟语花香, 瞧一瞧七仙女是否踏云下凡。 绿色的田野流淌着迷人的芬芳, 猜一猜多少的风景梦里发芽。 我的家乡柏枝台如何得名,有不同的版本。版本一:相传久远时代,有一仙人,凌晨起来,望向现柏枝台方向,在一个似海市蜃楼的高台上,只见琼楼玉宇,美乐飘飘,云雾缭绕,玲珑缥缈,宛若仙境,约有百名童男童女身无半根纱在那紫色云雾中跳来跳去,欢快无比……此时,太阳从烽子山山背后慢慢爬上来,四周的山岗上,缭绕着一片轻纱似的朝雾,一会儿雾气慢慢向上升,升到一定高度,万道金光射在柏枝平原上。霎时,那些玩耍的小孩不知道哪儿去了,不见踪影。这位仙人,一连几天凌晨观看,再也不见那样的美景了。于是,这个美丽的地方,就叫“百子台”,加之这一带有栽种柏枝树的习惯,后来传去传来就传成了柏枝台。 版本二:相传在清朝末年即20世纪初(1900年),现在柏枝台街的中间,已去世的李登榜、李国清父子及孙子李新发的屋后面有一个黄土小山坡,山凸上长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柏枝树,故这个地方就叫柏枝台。 作者认同第一种说法,不认同第二种说法,因为每一个地名都是有来历的,而且往往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而且比较久远,不可能像第二种说是20世纪初的事,且仅一棵柏枝树而得名,太普通而没特征,因为到处都有柏枝树。 “连绵的群山是你挺直的脊梁”,柏枝境内有烽子山和七姑山,七姑山流传着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此地还是八百里洞庭湖的湖边,当地乡民亦农亦渔,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团结互助,和睦相处,虽不免辛劳,倒也安居乐业。忽然有一年,湖中孽龙作怪,经常掀翻渔船,淹死渔民无数,卷起湖水浪千丈,淹没农田千顷,使他们既不敢下湖,也无法耕种,昔日丰衣足食,现在民不聊生。 天宫中居住的仙女不甘寂寞,结伴下凡,游五岳、逛武陵,这一日来到了洞庭湖,发现这里昔日的人间仙境变成了人间地狱,她们按落云头,仔细察看,所到之处乡民们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纷纷向她们哭诉孽龙的种种劣行,乡民们的惨状激起了仙女们的极大义愤,她们顾不得天庭中不准插手人间事务的禁令,与孽龙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最终战胜了孽龙,打死了龙子,并帮助子民围湖造田,使他们能够重新安居乐业。 龙王为报杀子之仇,上天告状,玉皇派天兵天将下界,把七仙女打落凡间,化作七座山峰,后人为纪念她们的善行,在山上建仙姑庙,常奉香火。七姑山由此得名。 “蜿蜒的沙溪河是你伸出的臂膀”,沙溪河是澧水的二级支流,发源于常德市太阳山南麓,由东向西流经鼎城区的长岭岗、大桥、王家嘴和临澧的敖山、虎山、柏枝台、杨桥、、高家,由望城的临安入道水河,然后由道水河汇入澧水。沙溪河全长70公里,沿途是冲积平原,人杰地灵,物产丰富。以敖山为中心,出了一个诗人、文人群体。如未央、于沙、饮可、汪荡平、涂绍钧、何崇元等等。他们的成名,都说是沙溪河水润泽的结果。沿河两岸盛产稻米、棉花、油茶。 儿时的沙溪河非常漂亮。我曾在柏枝完小读过三学期高小(最后一期在新合公社秀峰完小读毕业),上学时,必经河上的高于水面1米左右的木板桥,桥的右边即以桥为界的下游停靠着不少乌篷船。河水清澈见底,鱼虾自由游荡,垂柳轻轻摇动,两岸稻花飘香,月牙侧映水中,青蛙阵阵歌唱。 美丽的沙溪河,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变丑了,变浅了,变臭了。我只记得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加上人民公社大食堂,两岸的树木砍光了,飞禽走兽无处藏身,风吹杨柳稻花香变成了风吹野草凄凉凉。因采挖砂卵石,河流几尽断流,再也不能走乌篷船了。我只记得随着人口的增长、市场的兴旺,随着塑料制品的泛滥沙溪河成了垃圾河。我只记得沙溪河的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能直饮,八、九十年代能洗菜,现在连灌田都不行了。作为柏枝的一个子民,我多少希望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雨台民房
再说我的小家乡雨台岗,雨台岗所处山岗,原修有一求雨神台,据说能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特别神灵,故名。也有的说,很久前,山岗上有座雨台庙,庙前天生有个两米多高的神桩。一旦久晴不雨,人们就来到岗台上敲打神桩,神桩敲响了,天就下起雨来;久雨不晴,人们也去台上敲打神桩,神桩响了也就不下雨了。后来,被看牛娃知道,有事无事到岗上乱敲一气,使神桩不耐烦了,就一阵乌烟走了。后来,人们称这山岗叫雨台岗。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美丽而充满灵气的家乡,一个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在外求学的游子终于有一天又回到了这可爱的家乡。1968年8月16日,在那特殊的年代,我们在一个没有像样的毕业典礼的情况下,我们高中毕业了,同学们依依惜别,相互握着对方的手,久久不忍松开,大家互道珍重,说着“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祝愿,挑起行李、书箱回到了家乡,我也就回到了我可爱的家乡——柏枝公社雨台大队。 开始回到农村,还是有一种久违之后的新鲜感,以及想在农村一展抱负的冲动。我还写下了如下一首诗: 高中毕业回乡当农民 (1968年8月) 四卷雄文指道路, 青春才华驰新程。 走大寨道路, 创英雄业绩。 战天斗地修地球, 立志建设新农村。(连载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