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儒回忆录(五十五)三次说话不算数
那些年红岩中学的作息时间,上课下课靠人工敲钟,一个老师值一周转,学校有个机械闹钟,谁值周闹钟就跟着谁。有少数几个老师有手表,他们不要闹钟,很方便。有几个民办老师很羡慕,在一起聊的时候,谈论着买手表的规划。我说:反正上课下课听钟声,轮到我值周学校里有闹钟,我不买,五年八年内不买。有个何老师是我们几个中最先买的,那是一九八一年下学期。一九八二年上学期又有几个买了。这时我又点站不住脚了,而且确实感觉有些不方便,轮到值周的时候,还要记着把闹钟带进教室,够麻烦的。更重要的是经济条件许可了,买块手表买得起了。于是一九八二年下期我也买了手表。这是第一次说话不算数。 那些年区、公社联校经常开会,学习,我们几个来去都是步行,十五、六里路,一个单程要将近2小时时间,有一次从联校开完会回来的路上,我们几个又谈起了买自行车的话题,这么远的路,会又多,有时还有别的事,很有必要买一辆自行车了。我表态说:我不买,我要用我的脚走路,把这买自行车的钱省出来。这话也只坚持了不到一年,到一九八三年下半年,我买了自行车,只不过没有熟人找关系,不是买的要票的什么“永久',"凤凰"牌。这是第二次说话不算数。 进入二十一世纪,手机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到二00二年以前我校以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老师有了手机。同事和妻子都劝我买一个。我说:家里有座机,学校的电话老师可以打,很方便的。我又不是做生意,没有什么客户联系,一个手机每月要五十元的消费(那时的一个不太高的手机消费标准)没必要,不买。二00三年春的一天我们几个同学去外乡看望一个中风的同学,又谈及了我买手机的话题,有个同学杨老师,房子就在镇上,他家门面就是出租给经营手机的,当时就坐在他家门前等伴。杨老师说,没钱我给你垫,身份证用我的,话说到这份上,我没有话说了,他们带强奸性的给我买下了。这比起先用手机的已经迟了三年了。这算第三次说话不算数。 呵呵,预计一个第四次,说话一定要算话。那就是现在我们学校已经有七、八个老师买了小汽车,还有一批老师已经拿到了驾照,蠢蠢欲动,不久的将来就会买。我不买,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没钱,二是驾照难考,三是没车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