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于乾松 于 2015-10-29 10:05 编辑
城头山未解的千古谜题(原创4)
2009年,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以“中国最早的城市”的身份亮相在世界人们面前,这时它已经6400年的高龄,较我们平时所说的“上下五千年”提前了1000多年。 历史沧桑,斗转星移,城头山这座古文化遗址虽然曾经只是作为一种现象、一个过程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之中,然而,当我们的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今天,还是不得不惊叹先祖们非同寻常的智慧,又不得不感叹先祖们给后人们留下了诸多值得思考的课题和百思难得其解的千古之谜。如城头山的城市与布局、城头山的消失,以及城头山的祭祀与自然崇拜、城头山的商品与商品交换方式、城头山的家庭与婚姻习俗之谜等等,而这些迷却还时时在考问着人们,时时在促使人们不断寻求和思考这些谜底与答案,以及对我们在今后工作的参考与指导作用。
6.城头山城的环境之谜 谜题:在城头山时期,我们的老祖先们是如何生产、生活的,当时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与我们现在的环境比较,有哪些异同之处呢? 提示:壕沟淤泥内,出土了近百种植物籽实,包括稻谷、冬瓜、葫芦瓜等栽培作物,因淤泥隔绝空气,保存完整,葫芦瓜甚至还呈金黄色。还有多种动物骨骼、遗骸,如牛、鹿、象、猪、鸟类、鱼类、螺、蚌,也有人骨头,还有芦席、竹席、麻布等编织物,在木质制品中有木排、榫卯结构的木构件,有穿洞安足的凳面,十分精致的木桨和长2米多的船艄。证明壕沟除防卫作用外,兼有航运功能。在壕沟的外坡,发现了极好的护坡设施,由芦席、木桩等组成。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顾海滨在其《从城头山遗址的植物遗存看大溪文化的环境背景》一文中指出:城头山遗址已发现的植物中,还有很多是可以食用的,比如:芡实、桃子、野李、冬瓜、黄瓜、小葫芦等,虽然无法肯定当时的人们吃了这些植物,但这些植物就生长在人们的左右,种类如此丰富,采集如此便利,是随时有可能被人类采集用来充饥的。相信古人食用野生的植物种类比我们要多得多,那些无毒、味美的植物,都有可能成为他们食物的来源。
7.城头山时期的玉器打磨、钻孔之谜 谜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的先祖在当时那种原始状态下,就已经知道了玉器的价值,知道了佩戴它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那么,在那种生产力十分落后的条件下,他们是如何打磨石器与玉器的?特别是那些玉器饰品,又是如何打造出比头发丝还细的孔,来佩戴那些饰品的呢?而佩戴那些饰品的线或带子又是什么材料?这些材料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 提示:城头山的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的精美玉器,如考古工作者在墓葬区清理墓葬时,就发掘出土较完整的陶、石、玉器数千件,成人骨架颈部有非常精美的玉器,随葬磨光红陶器30余件;还有一座距今5800年的成人墓葬,墓主人的脖颈部带着两只精美的玉璜,其制作工艺之精良,制作水平之高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