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古渡源 于 2019-12-8 05:39 编辑
临澧故事:历史传说故事《四》 宋玉 - 战国末期辞赋家(二)宋玉( 约公元前298 年- 约公元前222 年) ,又名子渊,宋国( 今河南商丘) 人。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 ,崇尚老庄,战国时期宋国公子,因父子矛盾而出走楚国。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生于屈原之后,为屈原之后学。曾事楚顷襄王。 关于宋玉的生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记述极为简略。《韩诗外传》有"宋玉因其友而见楚相"之言。刘向《新序》则作"宋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见察",同时又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问于宋玉"的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则说他是屈原的弟子。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又说:"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总之,关于宋玉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大体上说,宋玉当生在屈原之后,是为战国时期宋国公子,因父子矛盾而出走楚国,今存有宋玉城遗址,相传宋玉在临澧生活47年,留下了大量辞赋作品以及传说故事,当地有宋玉墓、九辩书院,还有不少与宋玉有关的地名传说等故事。 关于宋玉师承,普遍认为他师承屈原。但也有学者认为王逸晚于屈原200年后才说宋玉是屈原弟子是没有依据的,是其把"祖(承袭、效法)屈原"理解为"师从屈原"了。 宋玉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称,李白曾说"屈宋长逝,无堪与言",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艺术思想体系上,宋玉深受道家文学的影响。他许多辞赋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从立意构思到运用寓言都深受 《老子》《庄子》《列子》的濡染,特别是"恢诡谲怪"的庄子散文对宋玉影响更大。 道家学派的开山祖师是老子。宋玉的辞赋创作受了老子《道德经》(即《老子》)的沾溉。宋玉描写男女性爱,即明显受了老子的影响。道家文学在语言运用上冲破了这一禁区,常用富有性感的语言阐述和表现玄理。《老子》赞扬婴儿,'未知牝牡之合而全(按:一作胶,指小孩生殖器)作'(第55章),把婴儿的这种本能看作是天性精纯的表现。他在强调以静为本时还说过:'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第61章)这是用雌雄交配的例子说明以静胜动、以柔克刚。类似语言对于言必称礼书礼义的邹鲁之士、播绅先生来说,是绝不肯启齿的。"①宋玉正是继承了老子大胆地进行描写的传统,在《招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讽赋》等作品中真实自然地表现了男女。 宋玉辞赋中有些句式,明显脱胎于《道德经》。游国恩先生说:"今按《道德经》中,大半是韵文,极似一种散文诗歌。而其中又有特别的两章,例如第十五章云: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宋玉雕像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又第二十一章云:'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些句子不但有韵,而且很像楚辞的先驱;因为它们很有'骚体'的风味。……所以我们可以说老子是南方学术的鼻祖,同时又是楚辞的祢祖。③游先生指出《道德经》具有楚骚风味,自是不刊之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游先生所举《道德经》第十五章那样的句式,在宋玉作品中却有,而且模仿的非常像。如宋玉《九辩》开头在"悲哉,秋之为气也"之后,即用了一组与《道德经》相同的带"兮"字的比喻句来描写苍凉的秋景:"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慷栗兮,若在远行,登山I陆水兮,送将归。次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宋玉在赋作中描写人物形象也常用此类句式。如《高唐赋》描写神女的形象:"其始出也,时兮若松树;其少进也,哲兮若姣姬。……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湫兮如风,凄兮如雨。"《神女赋》中也是如此:"晔兮如华,温乎如莹";"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等等 ①。 道家学派的经典《庄子》和《列子》对宋玉的影响就大了,尤其是《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