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01|回复: 7

土家族打溜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6 17: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15-11-6 17:22 编辑

土家族打溜子

土家打溜子.JPG

上图,为石门县罗坪乡长梯隘村的溜子队正在为游客表演充满激情的土家打溜子。

土家族打溜子,又称围鼓、打家伙、打家业等,流行湘西、鄂西一带,是土家族传统打击乐,是在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石门县是土家族聚居区,尤其西北乡非常流行打溜子。每遇庆典,包括文革前和文革中召开群众大会,都有来自各方的班子自发聚集比武,届时,会场四周群众掌声不绝于耳,竞相看那支队伍打得最好,场面极其热闹!

但是,并不非常流行打溜子的湖北人,脑瓜子比石门人活。2006年9月,土家族打溜子被湖北鹤峰县却抢先将打溜子呈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获得成功,从而成了他们的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2006年11月又入选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入选湖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不过,鹤峰围鼓倒是石门所不及。鹤峰围鼓主要分布在鹤峰县走马、白果、铁炉一带大部分村落,五里及容美也有少部分围鼓艺人。鹤峰围鼓形成于土家人长年狩猎、伐木、垦殖等系列劳动,最初称之为“打家业”。

鹤峰围鼓始于明、清土司时期,后因受其他文化影响,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以及南剧、柳子戏等戏台锣鼓的相互渗透中进一步演变升华,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种类。

早期的鹤峰围鼓主要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配合灯班“玩狮子”、“打花鼓灯”,为各户人家“送喜”、“送福”、“贺新春”;婚迎嫁娶中的“迎亲”、“送匾”、“送对联”;丧事中“送挽联”、“送祭幛”、“送灵柩上山”;生孩子“送祝米”等。新中国成立后,鹤峰围鼓广泛应用于节日庆典、开业剪彩、送兵报喜等诸多喜庆活动之中。

鹤峰围鼓的乐牌多达百余种,均为单一体。鹤峰围鼓分行走式和坐堂式。近些年,随着文艺事业的发展,鹤峰围鼓在规模、技巧、形式和内容上又有了发展和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6 19: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6 19: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里说的''打家什''、现在很少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6 19: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家族打溜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9 22: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还要跳起来,嘻嘻,好有意思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08: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到激情澎湃处,跳起蹦起是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0 21: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将军 发表于 2015-11-10 08:36
打到激情澎湃处,跳起蹦起是自然!

可在桃源话中,这“溜子”却是说的”蛇“呢!?按图索骥的话,”打溜子“就是打蛇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0 22: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家族打溜子,又称围鼓、打家伙、打家业等,流行湘西、鄂西一带,是土家族传统打击乐,是在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4 03:37 , Processed in 0.03695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