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21|回复: 11

童年求学路(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20 21: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拓思 于 2020-5-20 22:06 编辑

  童年求学路(一)
    微信图片_20200520213735.jpg
    童年是最纯真的岁月,童年是最难忘的岁月,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难忘童年。童年就似一个杂味罐:酸、甜、苦、辣、咸,尽在其中。童年的日子简单而纯真,清贫但满足。回忆童年的往事,那往事就像潺潺的流水声在我心中旋绕,年少时如诗岁月,梦幻的季节,童年就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童年,是欢乐的海洋。在回忆的海边,有无数的贝壳,有灰暗的,勾起一段伤心的往事;有灿烂的,使人想起童年趣事。我在那回忆的海岸,寻觅着最美丽的贝壳,啊,我找到了……

我从哪里来?
    说到生世,想说说沈氏的由来,据族谱记载,得姓始祖为季载公,本为周文王姬昌之十子。商朝的诸侯国周国兴盛于周文王姬昌作首领的时候,在他的统治下使周国势力强盛,文王死后,次子姬发即位,率兵会盟军于孟津(今河南孟津),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率戎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与商朝七十万军队大战于牧野(今河南汲县)。周军大胜,纣王于鹿台身被珠宝玉器自焚。商朝亡,武王灭商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朝立。武王死后,由年仅14岁的姬诵登基为王,即周成王,当时姬诵年幼,对朝政不熟练,于是由周公旦(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代为处理政务,即为摄政。三监(指武王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不服,与武庚(商纣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季载因平叛有功,被周公举荐为周朝的司空,后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季载就叫沈季载,又称聃季载。春秋时,公元前506年沈国被蔡国所灭,季载之后字子逞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为沈氏,因此,季载为得姓始祖。《沈尹默家族往事》一书中说:自沈氏始祖聃季载居河南平舆沈亭得沈姓后,重要的迁徙有:宋仁宗时期七十世沈括迁江南,宋高宗时期七十七世沈长卿迁归安,元末七十九世沈国祥迁千金村,八十世沈子敬迁竹墩村为竹溪沈氏始祖。澧州沈氏始迁祖沈连公是明初迁澧县嘉山鲁家坪,时间上相当于竹溪沈氏始迁祖沈子敬。
QQ图片20200520220122.png
    再述我族的始迁祖沈连公,生于元代末年,以孝廉任西蜀永昌参政,秉政未久,适逢兵灾,辞职归故里江西南昌县竹牌门南头岭,仍干戈四起,人心涣散,扰攘托足何地,不得已而跋山涉水,转徏湖南澧州澧水以南,爱嘉山之东鲁家坪翠峰碧水,钟灵毓秀,遂落脚鲁家坪,在此建屋置田地,繁衍子孙。上述所说可得知沈连公为沈氏得姓后的第80世。
QQ图片20200520220449.png
    沈连公在湘澧已有650多年了,繁衍已至22代,其后裔约有万人,但至今在鲁家坪居住乐业的只有几百人,大多已迁徙到省内外、澧州内外各地。沈连公九世孙沈国湘始居鲁家坪,在鲁家坪与彭氏生育三子:宗琏、宗瑚、宗贤,大约在1721——1740年间,国湘率子迁保赋垸弼港金花坪落业,十世孙沈宗贤约在1740年左右,率子从弼港迁徙清化驿西南15里的睦家冲沈家垭落业,十三世孙沈尚富1880年左右率子儒森、儒恺迁柏枝乡雨台村鲁田堡,后儒森约在1890年左右率子迁安乡县下五垸居住兴业。儒恺后代除长子学敏迁烟坡湾居住一段时间后又迁回鲁田堡,学思、学炎、学儒均一直在鲁田堡居住兴业。
    我曾祖父沈儒恺生于道光28年戊申(即1848年)十月初三,字浩然,系睦家冲土地,后迁鲁田堡,饱读诗书,因身体不太好,虽积学而壮志未酬,生学敏、学思、学炎、学儒四子,殁于光绪33年(即1907年)。当时,沈家有个传统,就是对子女读书,采取横向间隔制,即一个不读书,一个读书,再一个不读……儒恺四子中老大、老三不读书,而老二、老四读书。纵向也是如此,即第一代不读,第二代读,第三代又不读……,为什么这样,我猜测是考虑资源合理安排问题,因为钱财有限,前人又特别重视买田置地,不能都读书,人口增加了,不买田生活就过不下去。我的二伯祖父学恩公和叔祖父学儒公都读了书,我看到二伯祖父学恩公特别爱读书而且读的是线装古书。我祖父学炎公没有读书,而我父亲读书读到临澧的最高学校为止。父亲读书之后,先在乡里学校教书,人称“业先生”,当过乡村经济干事,后1949年6月进入临澧县政府田管处为干事,在主任将田土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表册藏起来拒绝交南下解放军时,我父亲与同事偷偷将有关表册资料交南下解放军成为临澧和平解放的一部分,为临澧县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广州军区为他颁发了和平起义证书。1949年7月,父亲由南下干部介绍加入革命队伍成为国家干部。1949年10月下旬,我父亲在支前指挥部为解放军和国家征收粮食,我父亲作为县政府派到太浮山区即二区王化村征粮点的负责人,被国民党残余祝瑛部指使的土匪持菜刀、镰刀砍成重伤,经紧急抢救虽未牺牲,定为二等乙级国家残疾工作人员,并被常德专员公署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微信图片_20200520211119.jpg 微信图片_20200520211124.jpg
    我于1948年7月出生于柏枝乡鲁田堡,为沈连公第十七代孙,系沈学炎之孙、沈宏业之子。

童年不知愁滋味
    父亲长年在外工作,我在母亲和兄长的呵护下成长,在我两岁多的时候,母亲又为我添了一个弟弟。在大哥的带领下,我们这支童子军生活过得充实而有趣,我们喜欢听说书、爱看戏,什么《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罗通扫北》、《杨家将》、《穆桂英挂帅》、《佘太君出征》等故事百听不厌。我们喜欢看戏,方圆几里只要哪里有戏看,我们都会跑去看,我们不喜欢看花鼓戏,觉得太娘娘腔,我们喜欢看阳刚十足的大台戏,后来才搞明白,所谓大台戏就是流行在湘西北及湖北荆州、沙市、澧水流域的一个戏曲声腔剧种荆河戏。我们不断喜欢,还喜欢自己演戏,几弟兄分别扮演戏中不同角色。没有钱买乐器,我们自己做。小的不会做,但大哥会做,壁如做打快板的棉花珞等,最难做的二胡,大哥都是自己做的,下面的用根大竹子锯一个竹筒作琴筒,约三寸三;用蛇皮箍琴皮,蛇皮从哪儿来?我们就去诱捕菜花蛇,砍掉头部,然后从头部往尾部把皮扯下来,选择腹部的蛇皮作琴皮;琴杆,我们就选择优质的杂木,约2尺长,直径约为0.55寸;没有马尾作琴弦,我们就偷偷扯牛尾巴的长毛作琴弦;琴马的作用是把琴弦的振动传导到琴皮上,我们选择优质木作为琴马……总之,二胡上各部分就自己做,自己做的拉起来音质虽然没有买的高级优美圆润,但它浑厚的声音确很有特色,听起来还很有韵味。我们演武戏没有道具也是自己做,如梭刀、长茅、大刀(当时我们叫它端刀)等。我们四弟兄分为敌方和我方,在穿着上也有区别。这些演艺活动一般在晚饭后进行,因为大哥、二哥和我都在读书,二哥和我在读小学,大哥在读柏枝附中。晚上我们做完作业,然后才是我们的支配时间。那时,父亲不在家,祖母已去世,家里大人只有祖父和母亲,好在,他们都很开明,从不限制我们,让我们尽情地玩。
    童年还有件趣事,就是喜欢去外公、舅舅们家去玩,我外公、舅舅们住在鞭子铺,离我家仅一华里路。顾名思义鞭子铺曾经是一个做鞭炮的作坊,它是雷立海祖辈的祖业,因不慎起火烧得一无所有,将地基地卖给我外公作了宅基地,但这个名称一直流转下来成为一个小地名。我外公一生勤劳、好学,自学医学知识和地理知识,家中多有医书、地理风水之类的书,后来成了有名的风水先生。那时,外婆在我出生之前已去世,外公住在二舅家。我最喜欢外公家的药材园和菜园。药材园里种有各种药材,如泽泻、五加皮、玉竹、何首乌、合欢树、穿心莲、七叶一枝花、车前草、鱼腥草等20余种,我们不知道它们的名称,表哥雷立仁就告诉我们,每种药材的功用是什么,他都如数家珍,作详细介绍,表哥对药材很感兴趣,后来他成为了乡里很有名的畜医。外公、舅舅的菜园也很好玩,当夏季各种果蔬挂在藤蔓上很好看,有红的西红柿,有绿的黄瓜、伏瓜等,能生吃的我们会不客气的品赏。总之,外公的药材园、菜园,就是我们的伊甸园,我们有时流连忘返,玩饿了就在舅妈家吃饭,不黑不归,反正回自己家也就一华里左右。
    童年生活也不尽是甜美,也有苦涩,有酸辣。刚解放那些年,国家还比较贫穷,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几千年的传统,农民交农业税是天经地义的,“君出于民,民出于土”,也就是农民靠耕种土地解决自己的温饱和交税收。而当时我父亲在外工作,那时父亲是供给制,(供给制1955年国务院发文废止后才实行薪金制。)供给范围包括干部个人的衣、食(分大、中、小灶)、住、行、学习等必须的费用,由国家负责,这种分配制度只解决干部个人的生活费用,没有养家室的费用,那时父亲没有薪金,供给制是每月根据职务高低发多少斤大米,父亲回家少,既使有多余的米也回不来,就送给当地缺粮的农户了。祖父已年迈,母亲带领我们四个不成年的小伙子,田地只好请人种,产量不高,往往交了公粮,剩下的粮食维持不了一年,一年中有几个月缺粮,挖野菜拌米煮粥饭还是好的,哥哥带领我挖过“精钢土”,剥过桑树皮,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当然,这种情况并非我们一家,而是带有普遍性。
    1958年8月,大哥沈文斌中止柏枝附中的学业,去西洞庭农场参加湖南农业机械化学校的考试被录取读书,同时也招工参加工作了。1958年11月,我弟也因病夭折了。这样,在家乡读书就只有我和二哥了,再也不会出现四兄弟尽情玩乐的情景了。(未完待续)
微信图片_20200520211130.jpg

微信图片_20200520204933.jpg
微信图片_20200520215214.jpg
微信图片_2020052021051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0 21: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是最纯真的岁月,童年是最难忘的岁月,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难忘童年。童年就似一个杂味罐:酸、甜、苦、辣、咸,尽在其中。童年的日子简单而纯真,清贫但满足。回忆童年的往事,那往事就像潺潺的流水声在我心中旋绕,年少时如诗岁月,梦幻的季节,童年就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童年,是欢乐的海洋。在回忆的海边,有无数的贝壳,有灰暗的,勾起一段伤心的往事;有灿烂的,使人想起童年趣事。我在那回忆的海岸,寻觅着最美丽的贝壳,啊,我找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0 21: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0 21: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难做的二胡,大哥都是自己做的,下面的用根大竹子锯一个竹筒作琴筒,约三寸三;用蛇皮箍琴皮,蛇皮从哪儿来?我们就去诱捕菜花蛇,砍掉头部,然后从头部往尾部把皮扯下来,选择腹部的蛇皮作琴皮;琴杆,我们就选择优质的杂木,约2尺长,直径约为0.55寸;没有马尾作琴弦,我们就偷偷扯牛尾巴的长毛作琴弦;琴马的作用是把琴弦的振动传导到琴皮上,我们选择优质木作为琴马……总之,二胡上各部分就自己做,自己做的拉起来音质虽然没有买的高级优美圆润,但它浑厚的声音确很有特色,听起来还很有韵味。我们演武戏没有道具也是自己做,如梭刀、长茅、大刀(当时我们叫它端刀)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0 21: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好聪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1 04: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童年幸福!父亲是干部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1 04: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成长也有良好的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1 06: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这支沈氏始祖和毛氏始祖为同胞兄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21 07:45: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的点评和肯定。在此回复先金同志,朔源我们的始祖,我们是源出一脉,沈氏始祖是姬昌之十子,而毛氏始祖是姬昌之九子,他们是同胞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1 09:11: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的记述,美好的回忆,远古的追朔,佳作分享精彩为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4 02:21 , Processed in 0.04421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