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什么是民法典?
答: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2017年,民法总则获表决通过。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各分编草案进行了多次审议。2019年“完整版”中国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
由民法总则和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体”而成的民法典草案,包括7编加附则,共84章、1200多条,是一部全方位保障人民权益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民法典草案不仅覆盖人民生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而且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要求。 我认为,民法典草案体现了21世纪的时代特征,对很多社会民生热点都进行了直接回应。比如,大数据背景下的个人信息保护,互联网环境下电子合同的订立、履行,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应遵循的行为准则等等。 此外,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意见。反馈意见比较集中的方面,也会是此次审议的关注点。比如,“总则编草案中的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物权编草案中对承包地‘三权分置’问题的进一步回应,合同编草案中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物业服务合同等。 以上不尽说明,敬请以权威解释为准,仅供参考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