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334|回复: 7

浅谈常德市生态经济区域规划编制问题(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3 08: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朗州醉翁 于 2020-9-23 08:42 编辑

                                     浅谈常德市生态经济区域规划编制问题(中)

                         徐 隆 广

   中篇:规划编制的路线图纸
       1.规划编制的战略构想
      生态经济的本质,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实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多赢”,建立经济、 社会、 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发展要走生态之路,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注重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坚持以建立绿色经济构架为根本目的的原则,坚持经济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 推进产品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的原则,坚持按照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原则,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关系社会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优化环境,在物质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生态经济原则体现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经济形式上。
       正是有基于此,常德市生态经济区域规划建设的战略构想是: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强农为本、 生态为基、 富民为先”的原则,以西洞庭湖区域为核心,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支撑,以生态文化旅游为精髓,实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相统一,建设生态、 经济、 文化、社会为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常德市生态经济区域规划建设的根本目标是:
       基于常德市生态经济区域现实基础和制约条件,其根本目标是,打造一湖清水”般的生态经济区!包括四个层面:一是生态保护层面;二是生态经济层面;三是生态文化层面;四是生态社区层面。
       具体要求是:准确把握总体目标,贯彻生态优先发展原则,全面考虑功能定位,突出整体发展重点,实现科学发展与加快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有机统一;实现自身发展与周边联结互动的有机统一。即五个“有机统一”。
       总之,要通过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开发建设,把常德市生态经济区域规划建设成为具有明显的生态良性循特征、生态经济发达、景观环境优美、 人类居住适宜,在全国享有盛誉的生态经济发达区,湖南“3十5”城市群发展的“后花园”,为常德市“两型”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发挥引擎作用和和助推作用。
       2.规划编制的总体目标
       常德市生态经济区域规划编制的总体目标是:
       充分发挥西洞庭湖区生态环境优势,通过15年的开发建设,到2025年全面建成“五大体系”,实现“十大指标”。
        2.1“五大体系”是:
     1)着力构建科学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
     2)着力构建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
     3)着力构建城乡协调的人居环境体系;
     4)着力构建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体系;
     5)着力构建繁荣稳定的社会人文体系。
       总之,要倡导绿色消费,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西洞庭湖水质和周边空气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到国标准,保持“一湖清水”的目标,把常德市生态经济区域建设成为生态优良、 经济发达、 城乡协调、 生活富裕,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高度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工业集群区、 特色农业聚集区、 改革开放前沿区、 社会和谐先行区,做到“发展质量优于全省,发展效益高于全省,发展速度快于全省”。
        2.2“十大指标”是:
在实施“十二五”规划指标基础上,实现以下十大指标:
    1)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00亿元,年均增长10%;
    2)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万美元;
    3)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2000亿元,年均增长20%;
    4)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400亿元,年均增长20%;
    5)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000亿元,年均增长20%;
    6)实现总人口控制在650万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60%;
    7)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万元人民币;
    8)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人民币,年均增长9%;
    9)实现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全国先进水平;西洞庭湖及沅澧水1一2类水质比重达到80%以上;节能减排基本达到国家级生态标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生态市级标准;
     10)实现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基本接近发达省份3%左右的水平。
       3.规划遵循的基本原则
      常德市生态经济区域规划编制必须遵循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3.1保护第一、 生态优先的原则
      即不以耗竭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紧紧围绕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积极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立足当地,着眼全局,切忌急功近利、盲目开发,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局部的经济利益。
      3.2统一规划、 分步实施的原则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功能划分,制定区域内统一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期实施。从实际出发,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循序渐进地全面推进。工程建设拟定15年完成,划分近、中、远三期工程,第一期工程2011—2015年;第二期工程2016—2020年;第三期工程2021—2025年。
       3.3以人为本、关注民主的原则
       经济社会发展本身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目标,它必然是体现并服务于人的发展。要围绕改善民生条件,改善人居环境,着力建设规划布局合理、 基础设施配套、 生态环境优美、居住条件舒适的生态型社区,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通过转变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方式,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3.4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
      政府通过规划、法律和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多种形式和运行有效的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补偿机制。
        3.5科学利用、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要加强县区(市∫、 乡镇之间的地区合作,并与市、 区、 县(市)城区和各开发区挂钩,建设互补互促的产业生态链,实现西洞庭湖区自然保护、利用、开发生态环境与经济总量增长同步共进,并通过资源的合理开发、 永续利用和通过人口环境承载力的合理规划,确保常德西洞庭湖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4、规划选择的功能定位
       常德市生态经济区域规划选择的功能定位如下:
       4.1西洞庭湖区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心
       西洞庭湖是我国优质淡水湖泊和“国际重要湿地”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又是常德市的“母亲湖”及“市之肾”,具有内陆湿地生态的典型特征。通过采取有效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补偿机制,建成整个洞庭湖区的重要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和助推作用。
       4.2湘西北领航现代制造业发展中心
      常德历来就是资源大市,素有“洞庭鱼米之乡”的美誉,资源利用空间较大,区位辐射空间较大,产业延伸空间也大。规划选择应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龙头,集中打造基础较好、 潜力最大的烟草、装备制造、 绿色食品、 有色金属等四大支柱产业;积极适运用先进技术,着力改造纺织、建材、造纸、盐化工等四大传统产业;对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培育电子信息、现代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四大新兴产业;并以园区为载体,引导产业、 企业向园区聚集,提升园区发展水平,使之成为领航湘西北乃至湖南省现代制造业发展中心。
       4.3我国中部地区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常德是全国农产品大市,石门柑桔、 汉寿甲鱼、桃源大叶茶、武陵酱板鸭等特色农产品,均已享誉海内外。充分利用西洞庭湖及周边区、县(市)丰富的资源优势,引进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和装备设施,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水平,形成特色种养业和林果业产业集群和基地十多板块,使之成为湘黔渝鄂边境和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4.4我国大江南北特色优质农产品集散中心
       常德市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西洞庭湖及环湖各区、县(市)已拥有众多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示范园区(点),形成了一批在市场上可以叫得响的产品,在湘西北和湘卾黔川渝市场上有较大影响。以现代物流为着力点,以常德市城区物流运输为中心区,加强洞庭湖区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完全可以打造湘西北和大江南北著名的优质农产品集散基地。
        4.5省内外著名的特色生态旅游度假胜地
       古往今来,常德就是从我国中原进入华南的西北大门,对长江流域和洞庭湖区的经济交流、 文化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和影响,发生在西洞庭湖区的重大事件、名人轶事、故事传说、民俗风情、湖光山色和候鸟栖息群,都具有宝贵的旅游开发价值。西洞庭湖周边有“大三峡”、 “大湘西”、“大长沙”等名胜佳景,境内有“大桃花源”等名胜景区,有利于接收客源辐射。充分发挥这些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整合力度,挖掘绿色、红色、古色等旅游资源,着眼于综合保护和提高整体功能,改造人文遗址,开发自然景观,形成多彩纷呈的名山、名水、 名湖、 名人、 名镇、名村生态旅游,激发人们回归自然、 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和热爱自然的休闲观念,促使洞庭湖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更加便捷,发展具有滨湖风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等特色旅游项目,建设集度假、休闲、游乐、考察、 商贸等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和旅游农业观光区。
       5、规划建设的工程重点
      根据上述功能定位,常德市生态经济区域规划的工程重点是:打造“六大工程板块”,优先生态环境,优化产业布局。
       5.1构建生态环保板块
     在确保西洞庭路堤垸防洪保安的基础上,切实保护好湿地、绿地和耕地,打造“魚米洞庭、 生态洞庭、绿色洞庭、和谐洞庭”。理顺管理体制,成立西洞庭湖湿地保护机构,加强对西洞庭湖及其流域的统一管理;采取退田还湖、 防治污染、 禁捕禁猎等多种保护措施,确保西洞庭湖水域不减少,水质不恶化,资源不枯竭,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 推进流域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加快湖区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提高环湖森林覆盖率;采取疫病综合防治措施,加大血吸虫病防治力度;以最严格的措施保护基本农田,大力实施耕地保护沃土工程,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巩固“鱼米之乡”的基础。
       5.2构建核心工业板块
      以国家级常德(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以各区、 县(市)省级经济技术(高新)区为基础,以常德工业走廊和澧水工业带为纽带,立足各地资源条件、 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统筹全市园区产业发展,重新做大主导产业,带动和促进上下游企业的聚集和产业链条的延伸,发展关联性强、集约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和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产业,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门园区。
       5.3构建特色农业板块
      着眼“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立足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文化资源、岸线资源,重点发展现代化特色农业及其农产品加工业。在保证粮、棉、油、猪、鱼等传统农业改造升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优质粮棉油果、 名优特种水产和珍稀畜禽产品等特色农业产品,以及农副产品深度加,形成西洞庭湖区域内产业协作的生态型产业集群和生态型基地板块。
      5.4构建生态旅游板块
      充分发挥西洞庭湖区地理、生态和农业资:优势,依托“大长沙”、“大湘西”和“大三峡”黄金旅游线路和重要节点,建设湖南黄金旅游线路的“后花园”。
      5.5构建物流信息板块
      抓好“铁、公、 水、 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交通同网联网。在完成总体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的基础上,突出环湖(西洞庭湖)、 沿江(沅水和澧水)路网建设,并在常德、荆州、岳阳、益阳四市之间形成“半小时经济圈”。配合长江中游航道整治,加快规划和建设沅、澧水主要港口和专业码头,大力拓展长江旅游航线和开辟客运航线。以岳阳城陵矶港区建设为契机,加强常德与岳阳、益阳及长沙等内河港口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形成完善的水运港口体系。配合做好境内铁路的升级改造,加快城际铁路建设。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构建城际间多网互联互通,加快区域信息化进程。
      5.6构建新农村建设板块
      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坚持把农村发展与优化人口、资源、生产力布局结合起来,在西洞庭湖区以乡镇集鎮为重点,实行镇村同治,功能互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突出抓好环湖、沿江集镇建设,深化乡镇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构建西洞庭湖愿生态经济“一体化”城市群。坚持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小城镇,加快农村人口转移,推进常德市生态经济区域城乡“一体化”。
      规划实施的战略决策
      常德市生态经济区域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采取以下战略决策:
       6.1生态发展战略
      坚持以环境保护和生态培育为主,先从局部岸段的生态小区、 小规模的生态型村组和小型生态农户着手,逐渐延伸到生态型社区、生态型功能区,最后覆盖整个西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并辐射到整个洞庭湖区乃至湘鄂边境,把常德市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湖南乃至全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不建设示范区。
       6.2产业发展战略
       坚持以新型工业、 特色农业的生态化、科技化、 高效化和高新型产业为主,跳出狭隘的传统农业,放眼广义的现代农业,把西洞庭湖区的产业发展建成遵循生态和经济双向法则的可持续发展型产业结构。
        6.3建设发展战略
       通过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把西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集特色农业、新型工业、旅游观光、交通物流、生态住区和城镇于一体、各项建设有序发展环湖景色旖旎的西洞庭湖风光景区。
        6.4空间发展战略
       在滨湖空间的开发过程中,首先要贯彻景观控制一体和开放空间的思想,将西洞庭湖沿岸的滨水空间理解为一个与规划区以外地区宻切渗透、在其内部高度融合的有机整体,突出纵向、横向水陆空间渗透,竖向景观生动和谐、整个历史文化脉络延续的空间特点。
        6.5旅游发展战略
        坚持突出特点和整体运作,把西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湖南“大湘西”和湘鄂“大三峡”旅游目的地体系中,颇具时代活力与吸引力的重要旅游载体和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实现常德市和“长株潭3十5城市群”地区旅游业产业化服务。
        6.6协调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常德生态经济区美化城乡环境、发展特色农业、 振兴新型工业、 拓展生态旅游、改善适居条件等职能,从而实现乡村映衬城市,城市增辉乡村的协调发展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3 09: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3 10: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往今来,常德就是从我国中原进入华南的西北大门,对长江流域和洞庭湖区的经济交流、 文化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和影响,发生在西洞庭湖区的重大事件、名人轶事、故事传说、民俗风情、湖光山色和候鸟栖息群,都具有宝贵的旅游开发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8:28: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新泉 发表于 2020-9-23 09:08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生态经济是一门新兴科学。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对生态的依存和保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8:33: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新泉 发表于 2020-9-23 09:08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感谢新泉先生的热情点赞!
此文能得到您的首肯,感到非常高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8:37: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巧中 发表于 2020-9-23 10:29
古往今来,常德就是从我国中原进入华南的西北大门,对长江流域和洞庭湖区的经济交流、 文化传播起着重 ...

古往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8:44: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巧中 发表于 2020-9-23 10:29
古往今来,常德就是从我国中原进入华南的西北大门,对长江流域和洞庭湖区的经济交流、 文化传播起着重 ...

古往今来,常德就是从我中原进入华南的西北大门。这个观点,历史有记载,当今更是如此。
感谢巧中老先生的热情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8:51: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新泉 发表于 2020-9-23 09:08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生态经济是一门新兴科学。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对生态的依存和保护。
感谢新泉先生对生态经济的认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6 03:23 , Processed in 0.0348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