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罗永常 于 2020-12-1 11:27 编辑
李家岗脱险记 丁志林 罗永常
桃源县陬市后街不远的地方,有座李家岗,山岗之下 ,居住着一户李姓人家。那里,留下一则李氏前辈李光发当年帮助贺龙化险为夷的故事。 1919年12月,贺龙为了宣传革命,扩大队伍,带着游击队来到陬市,驻扎在关帝庙。几天以后的子夜时分,从常德而来的北洋军队突然包围了关帝庙。贺龙率领游击队员,以寺庙墙群为掩体,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激战。敌军首先在寺庙外围成大圈,然后步步缩小,不料游击队员们凭着四周窗口与墙隙,弹无虚发。敌军见势不妙,便集中向庙门冲锋。游击队员几颗手榴弹扔出门外,炸死了一大片。敌军官恼羞成怒,便停止进攻,命士兵找来柴草放火烧庙。霎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贺龙决定在天亮以前,给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让游击队员们从四周分散突围,两天后在湘西太浮山下根据地会合。 他只身跳出后窗,越过墙外一丈多宽的水沟,向陬市后街跑去,3个枪兵紧追不舍。 这天夜里,李家岗李光发家里来了一位陌生人。李大爷上下打量着他:此人20来岁,浓眉大眼,目光炯炯有神,大概由于饥饿和疲劳的缘故,脸上气血不足。他便对老伴说:“如今兵荒马乱的,快帮这位后生弄点吃的吧!”李家大娘听闻,赶紧进了厨房,很快做好了热腾腾的饭菜。青年人也不客套,吃完饭菜后便要告辞。李大爷瞧着他两眼惺忪,便说:“白天有枪兵在这里挨家挨户地搜查过了,估计晚上不会来了,你就睡一会儿再走吧。”青年人显然有些迟疑。李大爷又说:“要不,你在屋里睡觉,我在门外走动走动,发现情况,就大声咳嗽。”青年人这才点头同意。 没想到,这位青年刚刚躺下,便酣然入梦。天将微明时,他一觉醒来,得知李大爷在门外“走动”了一宿,心里十分感激,告诉李大爷他就是贺龙,昨天天亮前从关帝庙突围出来后,兜了很大圈子才将尾追的3个枪兵摔掉。然后又回陬市打探了一天,听说的击队员全部突围成功,才放心地来到您老家里,现在要马上赶往太浮山,并酬劳给李大爷两块银圆。李大爷说什么也不肯收下,只是告诉贺龙:“昨天下半夜,前面村子里还有火把晃动和狗叫,估计枪兵还在这附近搜查,你最好装扮一下再走。”贺龙一听,便随李大爷进了里屋。 到了清晨,3个枪兵从李家岗上下来,迎面遇着一个头戴草帽肩扛冲担的樵夫。 枪兵们:“砍柴的,这一带你见过生人吗?” 樵夫答:“山下路口蹲着的,不像本地人。” 3个枪兵一听,赶紧下山。来到路口,不见有人。其中一个歪嘴枪兵恍然大悟:“不好了,那个砍柴的,帽子遮住脸,恐怕就是贺龙!” “这大清早,没出太阳,戴什么草帽,肯定就是他!”另一个枪兵随声附和。 “回去追!”领头的枪兵吼道。 “回去追?我就不去!听说贺龙枪法特准,百发百中。再追回去,他在暗处,我们在明处,不当他的活靶才怪哩!”歪嘴枪兵如此一说,全都丧魂落魄似的,呆呆地站在山下,望着林木茂密的李家岗,心惊胆战,六神无主。 而此时的贺龙,早已扔下冲担,将草帽远远地戴在树桩上,然后潜伏在路旁的树丛中,只等着收拾他们。 果然,这些家伙还真贪生怕死,一阵交头接耳之后,人模狗样,屁颠屁颠地向陬市跑去。 贺龙这才收了架势,重新扛起冲担,戴上草帽,循着李家岗山路,去了湘西太浮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