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816|回复: 27

桃源年鉴》(2003——2009) 漳江镇部分(送审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1 10: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吉祥 于 2016-2-11 10:04 编辑

          桃源年鉴》(2003——2009)



                漳江镇部分(送审稿)



一、党政骨干

1.2003年度

党委书记  虞文炎

党委副书记、镇长  薛志红

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  姜和平

党委副书记  刘立平

党委副书记  李三友

党委副书记  李华坤

党委副书记  周克明

党委副书记  孙公武

副镇长  王丽华

副镇长  伍立元

纪委书记  杨玉军

党委委员  颜伟文

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钟学敏

党委委员  郭学明

党委委员  李立刚

党委委员  杨子文

政协联络处主任  杨万全

人大副主席  肖玉清

人大副主席  谢先贵

工会主席  郝素云

办公室主任  杨爱华

妇女主任  吴燃

团委书记  余乐喜

2.2004年度

党委书记  郑兴进

党委副书记、镇长  薛志红

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  姜和平

党委副书记  刘立平

党委副书记  李三友

党委副书记  李华坤

党委副书记  周克明

政协联络处主任  杨万全

副镇长  孙公武

副镇长  王丽华

副镇长  伍立元

纪委书记  杨玉军

党委委员  颜伟文

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钟学敏

党委委员  郭学明

党委委员  李立刚

党委委员  杨子文

人大副主席  肖玉清

人大副主席  谢先贵

工会主席  郝素云

办公室主任  杨爱华

妇女主任  吴燃

团委书记  余乐喜

3.2005年度

党委副书记、镇长  薛志红

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  姜和平

党委副书记  刘立平

党委副书记  李三友

党委副书记  李华坤

党委副书记  周克明

党委副书记  孙公武

政协联络处主任  杨万全

纪委书记  杨玉军

副镇长  王丽华

组织委员  颜伟文

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钟学敏

党委委员  郭学明

党委委员  李立刚

人大副主席  肖玉清

人大副主席  谢先贵

工会主席  郝素云

办公室主任  杨爱华

妇女主任  吴燃

团委书记  余乐喜

4.2006年度

党委书记  郑兴进

党委副书记、镇长  薛志红

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  姜和平

党委副书记  刘立平

党委副书记  李三友

党委副书记  李华坤

党委副书记  周克明

党委副书记  孙公武

纪委书记  杨玉军

政协联络处主任  杨万全

副镇长  吕健

副镇长  颜伟文

党委委员  杨子文

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钟学敏

党委委员  李立刚

党委委员  汤明华

党委委员  郭学明

人大副主席  肖玉清

人大副主席  谢先贵

工会主席  郝素云

办公室主任  杨爱华

团委书记、妇女主任  吴燃

5.2007年度

党委书记  薛志红

党委副书记、镇长  罗飞东

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姜和平

政协联络处主任  杨万全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刘立平

党委委员  李三友

党委委员  李华坤

党委委员  钟学敏

党委委员  汤明华

政法委书记  郭学明

副镇长  吕健

副镇长  颜伟文

人大副主席  肖玉清

人大副主席  谢先贵

工会主席  郝素云

办公室主任  杨爱华

纪检专干  杨玉军

团委书记  刘杰武

妇女主任  吴燃

远教办主任  胡志刚

6.2008年度

党委书记  薛志红

党委副书记、镇长  张震

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李三友

党委委员、政协联络处主任  万金巧

党委委员  李华坤

党委委员、副镇长  颜伟文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钟学敏

党委委员  覃文军

政法委书记  郭学明

副镇长  吕健

副镇长  黄华强

副镇长  许辉明

人大副主席  杨爱华

工会主席  吴燃

政法委副书记  刘杰武

政法委副书记  覃麟

社区办副主任  刘光胜

妇女主任、远教办主任  汤永红

团委书记  高敏

7.2009年初

党委书记  薛志红

党委副书记、镇长 张震

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李三友

党委委员、政协联络处主任  万金巧

党委委员  李华坤

党委委员、副镇长  颜伟文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钟学敏

党委委员  覃文军

政法委书记  郭学明

副镇长  吕健

副镇长  黄华强

副镇长  许辉明

人大副主席、办公室主任  杨爱华

工会主席  吴燃

政法委副书记  刘杰武

政法委副书记  覃麟

社区办副主任  刘光胜

妇女主任、远教办主任  汤永红

团委书记  高敏

9.2009年末

党委书记  陈会龙

党委副书记、镇长  张震

党委副书记  邹晖

党委委员、人大主席、社区办主任  李三友

党委委员、政协联络处主任  万金巧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武装部长  钟学敏

党委委员  李华坤

党委委员、副镇长  颜伟文

党委委员  覃文军

副镇长  许辉明  黄华强  吕健

人大副主席  杨爱华

政法委书记  覃麟

政法委副书记  刘杰武

社区办副主任  刘光胜

工会主席  陈芳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1 10: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吉祥 于 2016-2-11 10:10 编辑

   二、概况

  漳江镇位于县境东中部,东临常德市鼎城区,南接桃花源镇,西南邻剪市镇,西北抵深水港乡,北连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东北与车湖垸乡相连,素有川黔咽喉、湘西北门户之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1995年11月撤区并乡由原城关镇、八字路乡和尧河乡合并而成,现辖有16个社区居委会、34个农业村,570个村、居民小组,常住人口121053人,其中城镇非农业人口81400人,约占全镇总人口的67.2%。总面积14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0.09平方公里,占全镇面积的14.35%,属常德市大镇之一,系市府南面距离最近的一个卫星城镇。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据县志记载,从东汉殇帝延平元年(106年)将沅南县治迁至浔阳坪(今漳江镇浔阳坪村)起,漳江镇就一直是县治所地在,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按转运使张咏建议,析武陵县置桃源县,将县治由沅水南岸迁至北岸(即今治)。漳江镇的镇名是民国30年(1941年)1月撤区并乡,实行新县制时命名的,当时。因镇内有一条小溪流叫漳江,故以此取名为漳江镇。解放后,仍沿有了5个多月时间。1951年1月漳江镇改名为城关镇,直到1995年11月,桃源县实行撤区并乡时复名为漳江镇。镇境内有距令2000年以前楚平王所建的采菱城旧址,有寺庙、桥塔、亭台楼阁等颇多人文景观;清同治年间,还有“一亭一林观,二寺加一庵、双塔对三阁,九庙七宫殿,九井十八巷,三桥看不见”之说。民主革命家宋教仁先生就诞生在这里(今漳江镇渔父村);贺龙元帅曾几次率部队驻扎漳江镇开展革命活动;诗人屈原曾泛舟沅水,在此留下千古绝唱;历史学家翦伯赞、词典翻译大师王同亿、文学世匠丁玲、著名作家未央等都曾在此求学,从这里踏上人生的旅程。

  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境内旅游资源颇具特色,“漳江夜月”、“录萝睛画”、“义尤镇江”、“梅溪烟雨”、“楚山春晓”、“缆船方洲”、“后门仙洞”、“白马雪涛”等驰名海内外的桃源外八景与桃花源仙境一脉相承,与桃源沅水大桥、10公里防洪城墙及县城的文昌阁、漳江阁、文星塔、楚望塔、回风塔等景观相映成趣,“既有漓江山水之清秀,又有张家界山势之奇险。”沅水黄金水道、319国道、226省道和常张、常吉高速公路穿镇而过,东接桃花源机场、北接石长铁路盘塘站,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2009年,社区居委会由2002年底的10个增加到16个。城区面积由2002年 底的13平方公里扩大到20.09平方公里,街道总长达到43公里,全城绿化率为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5.6平方米。

  物产丰富,实力雄厚。漳江镇盛产粮食、蔬菜、油料、水果等农产品,2009年,实际粮食种植面积10.514万亩,粮食总产量4.83万吨;蔬菜种植面积3.29万亩,年产蔬菜4324吨;水果种植面积5000亩,年产柑桔、桃子、板栗等水果5000吨以上;镇内畜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2009年出栏牲猪5.04万头,出笼家禽243.5万羽,禽蛋产量5590吨以上。2009年,全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99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247元。同时,镇内工业经济实力雄厚,2009年底,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由2008年底2215家增加到2230家。镇内拥有大型果蔬加工企业1家,中型棉纺企业2家,日产碳铵600吨的氮肥厂1家,机械制造业3家。2009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12亿元,企业总产值21.4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2.26亿元,规模工业产值达9.26亿元,上交税金6369万元。2003年以来,在全县发展乡镇企业年度评比中一直保持前三位,其中:2003—2006年获全县第1名;2007—2008年,获全县第3名, 2004年2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发展乡镇企业十强乡镇”。

  旅游城镇,功能齐全。1995年12月,县委提出撤县建市构想,将桃花源市定位为“桃花特色,古城新貌,园林风光,旅游城市”的融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山水园林旅游城市。这些年来,累计投入12亿元,加强了县城水、电、路、通讯、扩城等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累计铺装硬化小街小巷由2002年的148条3973米增加到190条;硬化村组道路120公里。城区铺设供水管道2万多米,完成日制供水6万吨的自来水厂新线建设,县城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实施了城网改造,县城用电普及率达100%;开通了管道燃气,气化率达90%。铺筑了30多条1.5万米的主次下水道,对城区部分主次下水道进行了清淤和改造。县城拥有垃圾中转站18座、公厕26座,安装果皮箱1038个。城内安装路灯4200多盏,亮化率达99%,亮灯率达100%。2003年3月被命名为全省卫生县城,2007年8月获“灭蟑先进县城”称号。境内现有图书馆、体育馆各1座,大型体育场1个。各类大中型超市5家、商贸市场8个,中型汽车站1处,拥有中等职业学校3所、省示范性中学1所、普通中学4所、小学13所,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学生巩固率小学达100%、中学达99%。镇内有有线电视台1个,电视差转系统1座,电视入户率达100%,村通广播率100%。镇内有县办医院5家,其中三等甲级医院1家。有社区便民诊所60多家,共有医护人员1000多人,床位1000多张。全镇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城区居民程控电话入户率100%,成人手机拥有率达90%以上。从总体上看,全镇已形成水、电、路、讯、城配套,商业网点、服务设施、生活小区、社区管理、城市绿化、美化、花化、亮化、净化功能较为齐全的旅游城市发展格局。

  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群众利益大于一切、高于一切”,这是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长期以来的执政理念。2003——2009年,一是扩大就业门路。全镇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800人以上,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5000人以上,47名参战退伍军人有了工作岗位。二是扩大医保覆盖面。2009年,为20027名城镇居民办理了医保手续,农村新农合参与率达到97.5%。三是关心弱势群体和救助灾民。全镇447名五保人员的生活基本保证达到所在村的中等水平;为3321户5570名城镇居民办理了低保,年人平保障金1889元;为531户、1151名农村居民办理农村低保,年人均797元。2003年—2009年,累计帮助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215人次,发放盲杖、盲表35套,拐杖35付,轮椅106张,安装假肢21付,解决居民临时困难救济3087人次、72.75万元。同时,为789户受灾群众和特困户实施了救助,送去大米2500斤、棉絮34床,发放慰问金10.7万多元。四是实施民生工程。2003—2009年,全镇硬化村级公路120公里,改造村级电网15个,硬化城区小街小巷42条,疏通下水道15000多米。

2003年以来,全镇接受市县国有企业改制单位67家、置换身份人员2.1万多人,其中“4050”待业人员3980人,各类涉稳重点对象1260人,在维稳任务十分艰巨的情况下,由于民生改善,确保了漳江大局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创建“国卫”,真抓实干。2006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目标以来,县直和驻桃各单位、镇属社区居委会和卫生创建村在县创建办的指挥下,围绕目标,真抓实干。在宣传发动上,出动创国卫宣传车260多台次,发放宣传资料4.5万多份,社区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1.7%,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1.3%。在规范整治上,全面开展了“门前三包、门内达标”活动,城管部门与县城3500多家门店经营业主签订了“创卫”管理协议;由社区居委会405人组成的全天候保洁和卫生监督员队伍,对街道卫生实行不间断的清扫维护。城管、公安、卫生、工商等部门组成综合执法队伍,对城区“六乱”现象实施了多次强力整治。群众对县城区环境卫生满意率达到92.1%。在病媒生物防制上,开展多次灭鼠和灭蟑螂活动,2007年8月已取得灭鼠、灭蟑省级先进县称号。在单位创建上,通过近些年的努力,已经成功创建省、市级文明卫生单位71家,省、市级园林式单位75家,从比率上已达“国卫”要求。在环境保护上,投资7884万元,新建一座日处理能力2.5万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并已投入营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医源性废弃物按照国家规定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无害化改造方案进入了国家扶持项目笼子,2010年底前可按预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在镇村同治上,把创建延伸到了县城周边村。11个卫生村共建沼气池184个,改三格式厕所1713个。并硬化村、组道路55.6公里。城北村还安装路灯22盏,为菜农卖菜提供了极大方便。目前,宝洞峪、大里坪、万寿桥3个省级卫生村正备迎复检;城北、延溪、太平、龙坪、海家溶和南站6个市级卫生村正在拼搏创省级;尧河、铁船堰2个村正在努力达市标。2010年11月上旬,经国家爱卫办专家现场验收已达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标准。

  廉政建设,成效显著。近些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抓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廉洁创建活动,突出抓制度建设,夯实工作基础;抓透明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抓环境整治,塑造良好形象;抓勤政为民,建设和谐家园,不断强化党员的党性观念,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严肃各项纪律,治理经济环境,落实农民减负政策,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营造良好施政氛围,2007年度被评为“全市勤廉兼优先进集体”,2008年上半年市纪委在二里岗社区和大里坪村举办了党风廉政建设现场会,推介了我镇村居务网上公开的经验。廉政建设的不断创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2001年以来,连续9年在全县乡镇考核排名第一,并获全县“乡镇目标管理红旗单位”十四连冠。2001年被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2年被市委评为“六个好”乡镇党委,2004年被省委评为“五个好”乡镇党委,2005年被省委授予“基层党的建设示范点”光荣称号,2005年、2007年度被市委评为“学习型村镇”、2006年、2007年度被评为全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十佳乡镇”、 “全省民政工作先进乡镇”、“全国百家示范乡镇工会”,2008年度被评为“全省五好乡镇党委”、“全市农村党的建设五个好乡镇党委”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1 10: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吉祥 于 2016-2-11 10:57 编辑

    三、2003——2009年企业发展有关数字(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1 10: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龚镇长,不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1 10: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吉祥 于 2016-2-11 11:01 编辑

     四、荣誉称号

先进集体

1、镇党委、政府

2002年度被中共常德市委评为“六个好”乡镇党委

2003年6月,被中共常德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3年8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新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先进单位。

2004年2月,被中共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2003年度发展乡镇企业十强乡镇”。

2004年6月,被中共常德市委授予“基层党的建设示范点”光荣称号。

2004年6月,被中共湖南省委评为“五个好”乡镇党委。

2005年11月,被中共湖南省委授予“基层党的建设示范点”光荣称号。

2005年度被常德市残疾人联合会评为“残联工作先进单位”。

2006年2月被中共常德市委授予“基层党的建设示范点”光荣称号。

2006年12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乡镇”。

2006年5月,被中共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学习型村镇”。

2007年5月,被中共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学习型村镇”。

2007年度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百家示范乡镇工会组织”。

2007年度被中共常德市委评为“勤廉兼优先进集体”。

2007年度被常德市人民政府评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十佳乡镇”。

2008年度被常德市人民政府评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十佳乡镇”。

2009年2月18日,被中共湖南省委评为“五好乡镇党委”。

2009年3月,被中共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综合工作红旗单位。

2009年5月,被国家统计局评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单位”。

2009年度,被中共常德市委评为“农村党的建设五个好乡镇党委”。

2009年,连续8年在全县乡镇考核中名列第一,连续14年被评为全县“双文明建设单位”或“乡镇目标管理红旗单位”。

2010年5月,被中共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村居.镇属单位荣誉称号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1 11: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将军 发表于 2016-2-11 10:54
龚镇长,不简单!

   谢谢将军先生!祝福将军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2 21: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驰名海内外的桃源外八景与桃花源仙境一脉相承,漳江镇,桃源的一块碧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3 11: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鹰a 发表于 2016-2-12 21:28
驰名海内外的桃源外八景与桃花源仙境一脉相承,漳江镇,桃源的一块碧玉!

   谢谢版主的雅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3 13: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 发表于 2016-2-13 11:16
谢谢版主的雅评!

新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10: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新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5:25 , Processed in 0.0359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