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037|回复: 28

斑竹拔节 我的高小——《书山有路》之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0 08: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斑竹拔节 我的高小
—— 《书山有路》之二

105857ez0f25dtq8p8g2br.jpg


      从贺家冲出发,经过白龙泉和“美女晒羞”,越过荷花堰往冲南下行一公里,南面山坡上,依次坐落着五幢土房共六间教室。这就是中武公社斑竹完小,也是当时中武公社两所完小之一。1964年9月我从双阳小学考进该校。那时的斑竹大队与石公大队接壤,现在斑竹村与石公村合并为石公桥村。
       学校名叫斑竹,可见此地曾经是一片斑竹林。老地名叫玉皇庵。
      在斑竹完小读书的两年,是我读书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尤其是1966年末,我走进澧县二中不到一个学期又返回斑竹完小复课。许多记忆犹新的故事,尤其是恩师王明诚老师、返校复课、路队集散等等那些人、这些事,铭刻于心。

永远的恩师明诚先生

      把老师比喻为红烛、园丁和春蚕,一点都不为过,对于我的五年级语文教师汤廷选先生、六年级语文教师王明诚先生和数学教师李远惠先生也是当之无愧的,尤其是王明诚老师,既教语文课,又当班主任,对我人生影响非常大。
      早晨,不管你到得怎么早,王老师早已坐在教室里批解作业,解答疑难,在琅琅书声中,给我们背诵的课文画上鲜红的“背”字。只要是王老师的课,上课铃还没响,他就端着教材拿着教鞭,站在教室门口,严肃地观察着每个同学的课前准备工作。走上讲台,他举目环扫,眼镜放射出冷森逼人的光芒,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讲课开始了,他从解题、中心思想讲到篇章结构、语法修辞,以师生互动形式,深入简出,生动形象,循循善诱。他声如洪钟,似大浪澎湃,只偶尔涓涓细流。

      作文辅导课,王老师最拿手:首先,有板有眼地讲读两三篇范文,这些范文都是他的得意门生的。接下来与学生们共同审题构思、谋篇布局。最后,让几位写作能力强的同学,试讲自己的写作构思。王老师在我的每篇作文里,不仅多处荡起红波浪,滚动红铁环,而且写下精细而中肯的眉批、尾批,并经常将我作文传阅、展览,讲评。在一片一片的赞誉和鼓励声中,我的作文和语文课基础不断长进。
      放学的时候,王老师一般要用半小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围绕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雷锋,紧密联系我们德智体表现情况,大量表扬好人好事。对不足之处一般点到为止,以个别工作为主。他教育我们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坚信共产主义,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刻苦学习,艰苦朴素,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发扬雷锋的“钉子”和“傻子”精神,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王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他批评学生很讲究方法。
      有一天课间操时,我身后同学们议论纷纷,接着哄堂大笑,还有人叫:‘地主,看地主呀!”,我转过身去,想维护秩序,没想到同学们却冲着我笑,身后的同学也哄堂大笑了。“肃静!肃静!体操开始!”王老师喊道,并随即将莫名其妙的我请进他的办公室。 “谁的恶作剧?你的村衫背面!快换掉!”随即他丢给我一件衣服。  我终于明白,自己闯下大祸——
       昨晚,我在家做作业,煤油灯下突发异想,在新土布褂子背面,用钢笔线条画了一副头戴西瓜皮、挺着大肚皮的人物漫画。今早穿衣却起忘了此事,做操前脱掉外衣,就原形毕露了。为这事,王老师严肃地批评了我。事后,胡贤敬等几位调皮同学经常取笑我,甚至送我“地主”绰号。王老师虽然生气,但他不在班上公开批评,而是个别谈话。从此风平浪静。   
      还有一次下雪,没有雨鞋,我干脆揣着棉鞋,赤脚上学。王老师看到我僵红的脚,立即将我喊到他的办公室,打来一脸盆热水,我感动得热泪盈眶。王老师还在全班表扬我这种刻苦学习精神。每当想起这件事,一股暖流涌遍周身。   
   
      快毕业时,有几天没见王老师来上课。原来“文革”已开始,说批“三家村”,他集训去了。直到毕业时也没见到他。当时我们学生也不知怎么回事。
      两年半后,王老师又成了我们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1969年公社办初中,县中学生一律回本公社中学读书。我从县五中回来,对瓢泊而空洞的读书生活极其反感,索性在家务农。但九个月后,我还是去公社中学继续读书了。王老师交给我的第一件课外工作,就是出一期高质量的黑板报。他推荐我为民兵营长,推荐我在全公社老师大会上畅谈学习毛主席著作感想。那时,王老师的宿舍就在我们教室与宿舍之间,几乎没有看见他休息过,晚上十一点,窗前还亮着煤油灯。

      其实,我第一印象对王老师很不好,这是由一场误会引起的。
      我在双阳小学读七册时,有天上午,王焕珍老师派我去斑竹完小,给陌生的王明诚老师送两包面条去。我边走边问,走了六七里,好不容易找到了斑竹完小。在校工友的指点下,我终于站在了王老师教室门外,我等待他发现我。
      这位王老师,矮矮个子,近视眼镜,与激昂高亢的演讲形成强大反差。他掉过头来,突然发现了我,还没等我叫他,就挥摆着两手,凶巴巴地吼道“哪来的捣蛋鬼,走开,走走走……!”眼镜里咄咄逼人,“哐啷”一声关上了教室。
      这前后不足十秒钟,他根本没有听到我说的话。我恐惧而懊丧。任务没完成,只得移步窗外,将包里的面条露出,齐肩抱着,等他再次发现我。他口若悬河,手舞足蹈。大约两分钟后,他见我仍在骚扰课堂,立即朝我连连拜手。我将面条示意,他根本不懂我的意思,打开门,咆哮起来,我也放开嗓门喊“您的面条!”将面条搁在窗台上回头就走。
      他终于恍然大悟,后面追来一句:“小同学,谢谢你的王焕珍老师!”我没回头,怕回头,也不想回头。
      我考入斑竹完小后,读五年级时,王老师教六年级,他不认识我,我当然认识他。耳闻目睹,我渐渐由畏惧到敬佩。有时我以方便为由,溜到六年级教室旁,偷偷地听王老师讲课。终于轮到王老师当班主任教语文课了。果然名不虚传。
      1990年夏天,王老师从家乡来到我工作单位,请我支持他解决子女就业问题,我给家乡打过招呼,但由于我影响力有限,可能没有结果。此时他已是县九中校长。他最终在县职中校长岗位上退休。早几年他经常跑市里和桃源县,为村里基础设施建设而操劳。
     几年前正月,他老人家八十大寿,我和夫人去祝贺,并带上我出版的三本拙作向他汇报。没几天,他打电话过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许多硬伤,许多是我和读者当初发现的致命错误。
     王明诚老师,我永远敬仰的恩师。

105909y9m997m7m1az49s9.jpg

火烧牛皮,感恩许袁二师

      火烧牛皮回头卷。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之际,也正是我们高小毕业之时,我参加了全县升学考试,我被录取在澧县二中,但年末,我又回到斑竹完小复课。
      山坡上的母校物是人非。六间教室大多空闲,王明诚、李远惠、汤廷选几位老师不知所去,三三两两的学生,在两位年轻老师的招呼下集散、嬉闹。既听不见昔日的朗朗书声和课间的欢声笑语,也无处寻觅昔日课间操的人潮和放学回家追逐呼喊的同学,只有墙壁上那横斜不一的红绿标语显示这所学校已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回校的同班同学不足三分之一,同学们来去自由,常规军最终不到20人,但我属常规军。     
      袁明喜老师,本公社曹堰大队人,可能当过兵,一身半旧军装,一架睿智眼镜,和蔼可亲,喉结突显,声音洪量,只要他拉起二胡,唱起《看见你们格外亲》的时候,我们总围在他的周围,在深沉悠扬二胡声中陶醉。
      许立桂老师,白衣公社人,六六年的高中毕业生,小平头,国字脸,高挑个子,谈吐自如,板书工整,也偶尔把清脆的笛声飘送田野。
      后来我们才知道,两位先生都是民办老师,刚上讲台就遇上了文化大革命,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当我们这群孩子的排头兵。我们很喜欢他们,没有师生界限。六年以后我也成了袁老师同事,他在曹堰小学任教,我在本大队小学任教。敬爱的许老师多年来无缘碰面。
      复课没有课本,也没有正而八经地上几堂文化课,全凭两位老师找来当时的报刊文章、毛主席语录、标语口号敷衍一节或半节课,作业也只是写心得日记和小字报。
      1967年是“文化大革命”运动最激烈的一年,参加运动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小学只成立红小兵战斗队,许老师要我当队长。下半年又成立公社教育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一名学生名额,又是我参加。因此,我们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写经常小字报,也参加了几次批斗活动。
      公社造反派夺了公社党委的权,到全乡到处张贴“推翻龚倒鬼,活捉田臭鱼”的大小标语,把矛头直指党委书记龚道贵和党委委员田秀玉同志。有一次批斗会在我校召开,造反派揪来公社的一串领导。我上台发言批斗,照着老师写的稿子,有板有眼的批判了田党委。什么内容,当时不理解,现在也无印象。
      还清楚记得,我们小学生还在陈管完小参加了公社教育战线批判大会。那完小就在公社西北的亘山脚下,一座四合小院,历史悠久,规模和斑竹完小差不多。我从家里直接走到那里,用了个把多小时。全公社老师和高年级学生把院子围得水泄不通。上台发言的师生很多,我校发言的同学仅两人。颜克波同学好象批判的是刘少奇的《论共产主义修养》,我驳斥的是孔子的“学而优则仕”。不懂装懂,还装腔作势瞎批一顿,今天看来,真是滑稽可笑!

105857j8i88xgq7qfsx8ni.jpg

弟子四人行,三人当老师

     人生有亲情和友情,而在同学情、同事情、同乡情、战友情、朋友情、网友情等诸多友情中,同学情可能是最纯洁最真挚最难割舍的,就连天真无邪的小学同窗情也不例外。岁月可以改变人的容颜,但无法改变同学友情,他伴随终生,不因你几十年不曾交往而淡化。
      我的高小同学虽然早已经成为爷爷奶奶,甚至有的相继作古,居家彼此也相距不过几公里路程,部分同学毕业54年来就不曾交往过,但读书的故事却载不下一套连环画,同窗的情谊也远胜一窖陈年酒。
      我暂不赞美周乃枝、丁仁义、谭惠智、颜克波等班干部是如何的品学兼优,也暂不追忆张桂珍、张可元、陈克金、谭绍舫、胡贤敬等同学的个性怎样鲜活,我仅仅说说我们那支路队的平淡故事。
      那时学校没有路队一说,但我们同大队的四位同学却自觉地走在一起,按约定的地点经常在东西两条路上集散。东路沿校东、荷花堰、胡远平家、石公9队往返,西路沿校西、周乃枝家、石公桥水库南湾、电灌站、菜籽凹或水库大坝往返。毛业分和毛业祝住七队,我去斑竹完小必经他们家;刘传元住四队,一般在才子凹遇上。从菜籽凹翻过山坎,就是石公桥水库东湾。我们一般走西路,故事也多发生在石公桥水库及其电灌站。石公桥水库是大跃进时代修建的小1型水库,在全县18个小1水库中独占鳌头,集雨面积8万多亩,库容65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2万亩,这些指标分别占18座水库总量的七分之一左右。
      我们以好奇而骄傲的眼光、兴奋而急迫的心态全程见证了当时的现代化工程——石公桥水库电灌站建设,并经常沿山腰干渠跟着哗哗流水欢呼雀跃。我们衷心感谢电灌站夏金星大哥、张儒遵大哥还有忘记尊姓大名的大哥们,由讨厌我们至理解我们、直至特许我们在电灌站洋房里打乒乓球吵闹他们。我们来去必经的水库东湾是淹没的一湾梯田,浅水处刚好是我们夏天戏水消暑的最佳乐场。
      路途中我们七嘴八舌地赞老师、议同学、谈学习、说家务。刘传元借阅的连环画最多,经常眉飞色舞地讲述杨家将、岳飞的爱国故事。有一段时间我在煤油灯下苦读汤廷选老师私下里借给我读的繁体字《西游记》,因此也偶尔讲点大闹天空、通天河、白骨精、牛魔大王等传奇,但很多时候话题很快就被他们抢过去。有时候我们还经常夸奖毛业祝写得一手好字。班上展览的优秀作文一般都由毛业祝誊写,他将米尺压在文稿纸上,笔尖沿着米尺一笔不苟地写,写下的字就像裁纸刀裁出的那样整齐。
      毛业祝大我一岁,毛业分、刘传元小我一岁。四位同学德智体性各有千秋,路上追赶嬉闹甚至争吵也没少有。
      路走快了,有人叫:“慢点慢点,bai(跛)子会跟不上的!”
     “bai(跛)子”就是毛业芬,他崴脚后而留下雅号。
     “bai(跛)子”不是软柿子,他总在大家议论女生的时候抢着奚落:
      “也不撒泡尿照哈子,凹起一张脸、驼起一根腰、咪起一双眼,还好意思取笑别人哩!”
      毛业祝因一场大病残成锣锅,刘传元和我鼻梁比较低,我还是个咪咪眼。因此,私下里除了“bai跛子”,还有“驼子”“瞎子”、“凹脸”之雅号。
      “跛子”业分终身务农,身体十分健康,18岁结婚,两儿一女,大孙26岁,小孙16岁。“驼子”业祝同学读过农中,当上民办教师,后来转为国家教师,可惜刚退休突发脑溢血不幸离世。“凹脸”传元同我一起读中学、一起当民办教师、一起当大队干部,我上大学后,他在大队主政几年,接着在乡林管站负责,也很不幸,刚拿两个月退休金就因肺气肿而离世。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成功是长寿。显而易见,我们这个路队的成功者,非bai(跛)子毛业分莫属,不可能是我这个“瞎子”,因为我是三高加冠的高危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 22: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岭雪1 发表于 2021-1-21 07:57
小学生活是很有趣的。你们有一个特点   ,就是都在一个村子里,一块读书一块长大。像我的小学,初小的同学 ...

城乡学校大同小异!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0 09: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老师比喻为红烛、园丁和春蚕,一点都不为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0 09: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老师对毛会长的影响很大!这也是一种缘分!老师伟大,理解和能记住老师、并感恩老师的学生,同样伟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0 09: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班主任,对学生人生影响非常大。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感觉,影响最大的,是初中的班主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 10: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将军 发表于 2021-1-20 09:37
班主任,对学生人生影响非常大。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感觉,影响最大的,是初中的班主任。

谢谢上将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0 15: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就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就是这种无私的奉献,才让人永生难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0 15:42: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 22: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明高 发表于 2021-1-20 15:35
老师就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就是这种无私的奉献,才让 ...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 07:57: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生活是很有趣的。你们有一个特点   ,就是都在一个村子里,一块读书一块长大。像我的小学,初小的同学记不得了,高小的同学就只记得有一个了。但是,没有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 09: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敢于直言的王明诚老师,是我们大家皆敬仰的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18:27 , Processed in 0.03983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