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柳叶湖人 于 2021-2-1 21:10 编辑
那年,我从学徒摇身一变成学生
1970年春上,家里的一个重大决定,把正在做学徒,准备做一个裁缝师傅的我,摇身变成了一名中学生。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终身受益,并永记于心。虽然岁月已逝去50余年,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没什么文化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是多么的英明、伟大啊!更感谢我的恩师刘士谊先生! 1967年下半年,刚刚进入小学6年级的我,随着文化大革命的风起云涌,也被卷进到那滚滚洪流。我所在的长生桥完小,与全国各地学校一样,基本停课,每天都有老师上批斗会,老师们人人自危,生怕下一场上批斗会台的就是自己,一个个躲在家里不敢露面。学生们整天不是参加批判会,就是背一个军训棒,挎一个小小的红宝书袋,穿乡游行,喊一些打倒这个、打倒那个,及一些似懂非懂的口号。其时,学校已经名不符实。面对如此状况,家里对我的未来非常担忧,悄悄的在对我进行远景规划。经过爷爷奶奶、父母亲的深思熟虑,觉得我是家中长子,身体又生得比较单虚,今后从事农业劳动也许不行,如其这样,不如早点去学门手艺,今后也有一个谋生的手段。奶奶平时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俗话说:养儿不学艺,压断撮箕系。意思是说,男伢儿从小不学一门手艺,长大后只能做繁重的体力活,是要吃亏受累的。正好我有一个姑姑是裁缝,于是,12岁还未满的我走上了学艺的生涯。 其时,姑姑身边已有一个徒弟,是我姑父的外甥,比我大几岁,已学了几年,对缝纫技术已经基本上手了。姑父在百里之外的供销合作社工作,表妹只有1岁多,加之我的年龄太小,一时学缝纫技术上不了手。开始一年多,我基本就是在家带表妹、看家、自己做饭,等等。1968年冬天,我真正开始了我的缝纫徒弟生活。不知是我有那么一点点灵性,还是怎么回事,我对缝纫技术上手还比较快,到1969年下半年,我已经可以跟着姑姑上门给别人做衣服了,当然,只是做下手,不过可以拿1元钱的工钱了,那时候师傅的工钱是2.5元一天。 然而,世事难料。1967年10月,中央发出了全国中小学复课闹革命的通知,从1968年初开始,各级各类学校都陆陆续续开始复课了,并且每个公社都可以开办中学。我们公社也在一块乱葬岗上,开荒拓土修建了几栋校舍,办起了初中。1969年春季,我原来小学的同学及早我们两年小学毕业的学生,合在一起,一大部分在公社中学上了初中,一共两个班。这时候,我的小学老师刘士谊坐不住了,发现我没去上初中读书,三番五次的往我家跑,给我家里大人讲道理,说我如何如何聪明,如何如何优秀,不读书可惜了,学个裁缝没出息,将来会后悔的。老师确实没说假话,我从小在学校表现就好。小学几年,期期年年都获奖,现在还记得我小学一年级一期得的第一份奖状上面,写的是“奖给品学兼优的某某同学”。尽管老师三番五次、苦口婆心的劝说,家里看我裁缝学得比较好,还能拿工钱了,开始死活没同意。其实,自从看到我的小伙伴们重新背上书包上学,我的心早就飞到了学校,只是自己太小,没有主见,根本不敢说违背大人的话,想读书的心事只能埋在心底里。到了1970年的上学期,同学们都开始读初二了。我的老师已当了校长,仍然没有放弃对我家人的劝说,家里也终于被老师的真诚打动。一天,母亲直接到我做事的地方,告诉我不学裁缝了,明天去学校报名,读书去。我听到这个消息,虽然口头上没什么表达,颜面上也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其实我的内心里是多么的高兴啊!1970年4月份,在开学两个月后,学校同意我插班,直接读初中二年级,我终于从学徒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初中学生,坐在教室里,与我的小伙伴们一道,重新开始了我的学生生活。开始,父母还担心我跟班不上。其实,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记得进校不久,进行一次物理课的小测验,除了一道没学过的外,其余全部答对,不仅让老师放心了,自己也对学习充满了信心。经过一期半的学习,1971年上半年,顺利进入公社中学的高中部学习,成为公社中学的首届初、高中毕业生。虽然1973年1月高中毕业后,回乡参加了几年农业劳动,但在1977年冬,又赶上恢复高考的头班车。 有人说,人生有很多的不可能,其实,只要你转变思路,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加上自己的努力,其实是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也许你得到的会是一片更广阔的天空,更加精彩的人生。如果当年不弃艺从学,也许会成为一名吃四方的裁缝师傅,但永远也领略不了人生的另一番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