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8600|回复: 103

让青春激起金色的赞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2 05: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秦精兵 于 2021-3-19 06:00 编辑

报告文学】图文/秦精兵
让青春激起金色的赞叹

——沈氏父子追梦记

  2018年3月的一天,长沙黄花机场热闹非凡,刚从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省委领导,湖南省代表载誉归来,代表们带着党中央的嘱托,满怀深情地向欢乐的人群挥手致意,其中有一位憨实打眼的“明星”,他就是两代农民传承,潜心钻研40多年油菜制种的农民科学家《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沈昌健。 43多年风风雨雨,孜孜以求,百折不饶的科研精神,让国家领导人称赞,让十几亿中国人为之动容。2021年春天,笔者再次前来采访,不禁诗兴大发:春到杨桥柳色新,雏鸭浅水试凉温。我来十里金花灿,听鹊高枝报好音。

一、沈家灵气继香火,僻壤竟出寻蜜人
    三湘四水,人杰地灵。常德市临澧县柏枝乡杨桥村,沈家屋场,近几年来,到这里造访者络绎不绝,这里是个三面环山的丘陵地段,山高不过百米,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山冲里,山上树木茂盛,鸟语相闻。中间一座池塘,两边梯田环抱沈家屋场,近年更有几分灵气,风水先生以“玉带水”冠名,更显几分传奇色彩。就是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沈克泉和儿子沈昌健,43年的追梦历程,成就了中国农民科学家的美誉,成为不灭的神话。这正是:清歌一曲两山闻,浅酌田头对夕曛。一醉何妨追梦想,应门自有岭前云。
    故事得从80多年前说起, 那是1939年农历2月25日。沈家屋场沈传林家,缠龙鞭炮声响个不停,惊动的整个小山村,沈家连生三个女娃之后,这次喜得贵子,沈家人自然欣喜若狂,左邻右舍不断有人上门送恭喜,小孩取名叫沈克泉。
   沈克泉的出生喜忧参半,旧中国底层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在这种生存都成危机的情况下,沈传林上有年迈父母,下有四个子女,妻子常年生病,有多少艰辛和无奈无语言表,男人的责任一度压力山大,俗话说儿多母苦,时常忍饥挨饿,可怜小克泉因缺少营养面黄肌瘦,身材矮小。
   小克泉从小是苦水里泡大的孩子,格外勤奋与懂事,他头脑灵泛,也讨人喜欢,因为家里穷,只读四年级就被迫辍学在家种田。十几岁为下乡干部跑腿,又听话又麻利,干部们觉得他干什么都行,就推荐他陶瓷厂工作,后来又介绍到县供销社工作。他在供销社工作极积,吃苦耐劳,得到了领导的器重,派他到湖北荆州农业技术学校学习养蜂技术,由于读书少,学习克服了许多困难,两年的努力,拿到了农业中专文凭,回到了县供销社养蜂,他每天迎着太阳,追着花,干着甜蜜的事业,给单位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1962年,全国大下放运动如火如荼,沈克泉极积响应并申请回家务农,当时他已有23岁,几个姐姐相继嫁了人,自己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父子年迈多病,家里穷,找个合适的真不容易啊。次年春天桃红柳绿,金黄的油菜花更是赏心悦目,他么婶娘取媳妇喜事如期而至,吃喜酒的邻村小姑娘何秀英,眉清目秀,面如桃花,沈克泉见了满心欢喜,目不转眼,春心涌动,托婶娘做媒,那知道婶娘说她只有十五岁,你比她大八岁,这事绝对不行。沈克泉嘴很甜,对在场的人一个顺口溜;“男大八,顶呱呱,敲锣打鼓吹唢呐,媳妇进门就生娃。”就凭他的三寸之舌,引得全场哈哈大笑,都觉得这对年轻人很般配,支持这桩美事。何秀英红着脸,低下头,芳心暗许。
   1965年,刚满17岁的何秀英,欢天喜地的嫁到了沈家,何秀英尊长爱幼,相父教子,勤劳持家,为延续香火,生下了沈昌华、沈昌健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再苦再累也其乐融融。 那时候他一家八口人,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每人每天不过一两毛钱,壮大集体经济搞多种经营,是明智之举,可怜面朝黄土背朝天,挣钱实在为难,沈克泉有养蜂技术,自然成了发展集体经济的首选,他负责为生产队养蜂创收,第一年效益还可以,第二年因雨水太多亏损,第三年生产队决定卖给沈克泉,沈克泉考虑到家里人多负担重,不养峰没有好门路,如养蜂,十几桶蜂,买进钱就是个大问题,最后四处借凑,不够部分生产队同意欠着,这才有了后面寻花追蜜的故事。

二丶云贵采种育新苗,立志追梦逐日高
    沈克泉养蜂吃得苦,拔得蛮,跟着花季赶,让蜜蜂亲近鲜花,多产蜜,多挣点钱,这样才能养活一家人,上交生产队副业款。春节刚过,将蜂群运到广西,云南的南方地区赶早花,正可谓:极目娇柔艳可叹,游蜂戏蝶浪翩翩。时人坠入黄金海,送爽风轻伴小眠。放蜂人有苦有甜,随着阳光北移,贵州,湖北,甚至东北,可谓追花忘路之远近,为谁辛苦为谁甜,真的不好说,一路千辛万苦,有时风雨交加,有时饥寒交迫,有时蚊叮虫咬,有时毒蛇出没,住在野外甚至担惊受怕,这样隔三差五的不停地转场,让他感慨万千,如果家乡能四季百花盛开,在家放蜂取蜜该多好啊!沈克泉一声长叹!
    云开暖色驱寒意,日照花容洗客愁。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未,沈克泉放蜂来到贵州赶秋花,在一山谷里发现三株野生油菜花开得正茂,他觉得不可思议,在家乡油菜花三月开,五月谢,怎么这里八月份还在开花?沈克泉想,这种油菜很特别,如果带回家乡栽培,油菜花也能一年两度,放蜂不用频繁转场且不是更省事。他等到这几株野生油菜成熟,带回种植繁殖,没想到植株硕大,枝盘繁多,且莢长籽粒饱满。当他请朋友县农业技术干部谭友斌查看时,一手拍在沈克泉的肩上,激动地说,“老沈、恭喜你,你要成大名,发大财了,这是油菜不育系,全国科技工作者寻找它,真是踏破铁鞋!近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是通过三系杂交而成,为提高粮食产量,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你要是能把它制成杂交油菜种,那就会成为干古佳话,谁不对你刮目相看”。
    这几天沈克泉兴奋得夜不能寐,我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搞科研能行吗?这里有大学问,是专家教授们的事,我该怎么办?困扰了他好久,他想世界上好几位科学家也没读几年书,齐白石木匠成了巨匠,高尔基只读两年小学不也名声大噪。我还年轻,我想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吃点苦没关系,让自己对人类有点贡献,生命才有意义。
   这么好的东西怎能轻易扔掉,好友谭友斌不停地鼓励他:“有志者、事竟成”。想到这里新的梦想这追求由然而生,他买掉蜂群,转行搞油菜杂交制种,并发誓科研不成功不剃须,就是独闯龙潭虎穴,我也义无反顾。
    自从那天起,沈克泉买来许多农业科技有关杂交油菜的书阅读,还骑自行车几十公里到县城找科协60年代的湖南农大毕业的高级农艺师沈文祥先生虚心讨教,还拜澧县陈章华为师,甚至到省农科院和作物研究所不耻下问。
    自家的责任田成了沈克泉的科研基地,妻子何秀英成了他的黄金搭档,每逢季节耕种、除草、打药、施肥、移栽,三系间栽时间不等,要确保花期相遇授粉,不但要有科学数据,还要有实践经验,就连播种的时间,天气,不同品种,每亩宜栽密度,莢果数,粒数,千粒重……繁琐的劳作总是没日没夜,经常提着马灯打着电筒地干到深夜。
    村民有些人不解,看到沈克泉试验田里遍地都是数据标牌,认为农民搞科研是异想天开,鸭子捞得鱼起来还要鸬鹚做什么,有甚者还给他起了个绰号“沈癫子”,风凉话一大堆,沈克泉听了象钢刀一样剐割着自己的心,这样的不信任和伤害,让这位朴实的汉子泪水突破了眠腔的禁锢。
   沈克泉认准了的事,任何人反对都无济于事,走自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我就偏不信这个邪!等将来成功了看他们还有什么话说。 儿子沈昌健十分孝顺,常半夜醒来看见父亲还在灯光下学习,又无能为力,觉得很惭愧。
   农民搞科研没有专业仪器、实验室,只能凭肉眼、凭记录数据找规律,由于花粉成份复杂,油菜品性不稳定,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他就给农科站技术人员写信,听取他们的意见,把野生相包容的好品种与本地良种杂交,这样制出来的种才有优势。把自已制出来的种子试种,结果苗势喜人收成好,沈克泉露出了甜蜜的笑容。这位“胡子老头”的招牌种子产量高,成了邻近几个乡村的抢手货。
   为了扩大引响,推广良种,开始有人索要免费赠与,后来要的人多了种子不够时就半卖半送,并传授种植培管理技术,他的种子,不只邻近乡村、还卖到了常德雷公庙镇、蔡家岗镇、桃源县盘塘、漆河等镇,有一位年青人按沈克泉的给他的栽种方法,七八十公分的行距栽了四五亩田,便去外地打工,他母亲见了非常生气,栽这么稀,是了愿,这孩子搞事只会偷懒。到了收割的时候,没想到扔个鸡蛋也不会落下,产量无与伦比,亩产高产比普通油菜高出近百斤。从始沈克泉的油菜种子远近闻名,来实验基地参观学习、买种子的人络绎不绝,几年的辛苦,终于见到了灿烂的阳光。

三、沈家老小受万苦,一件校服催泪下
   这样一支兴奋剂,让沈克泉欲罢不能,搞科研花经费是个无底洞,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沈克泉一家,没有钱严重制约了他的科研,要去学知识,送化验、咨询专家,无钱寸步难行,他经常吃方便面,住廉价小旅馆,搞试验需要上万个套花纸袋、纸盒、标签,都是夜晚将旧纸壳裁剪,粘贴而成,只有这样才能节省费用。纪录资料都有几大件,这样的举动,让妻子何秀英又心痛又感动,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有一位默默奉献的女人这话一点不假,何秀英晴天顶着烈日,雨天一件雨衣,夜以继日的为之操劳,一天的功效能顶几个年轻人。
   光阴似箭,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相继成家立业,大儿沈昌华夫妇去外打工,挣点钱好支持父亲搞科研,二儿子沈昌健和爱人朱春贵结为伉俪,这是沈昌健前世修来的福,他们成了父亲的左膀右臂,凭其使唤,沈昌健的的爱人是一位心里善良的贤妻良母,上孝敬父母,下抚养一对女儿,尽管家里一贫如洗,他总任劳任怨,她说:“一个女人嫁给谁就得认命,就得负责任,我总觉得只要通过自己努力日子才会一天天好起来,父亲和丈夫的事业就是我的事业,我跟着他们吃苦受累我乐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中人。”有一次朱春贵在山坡上砍树为实验地搭棚,一小心滑倒,腰部受伤至今还留下后遗症。
    沈昌健的两个女儿从小就闻着油花一天天长大,过着贫寒的日子也其乐融融,大女儿沈玲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他知道家里人搞科研经费严重短缺,读大一的时候,别人家孩子一个月花消四五千,她连生活费所有开不到2000元,给父亲打电话索要生活费时,父亲每次都是孩子再坚持一下,过几天就打过来,可过了好久还是没打钱,她知道家里有难处,开始勤工俭学自筹费用。假日也不回家要挣点生活费,还能省下一张昂贵的车票130元。在广东汕头,工厂流水线到家庭语文教师,没有一天是闲着的。沈玲睿智聪慧,大二时当上了班长,他衣着朴素,这不是花季少女的做派,他知道家里需要钱,只要读书成绩好,吃穿差点也无伤大雅。他妹妹沈燕在衡阳读卫校,妹妹没钱向她诉苦,她还把为数不多钱的生活费钧给妹妹一些。
    沈昌健对父亲的忘我拼搏精神,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不能让父亲单打虎,独划船。为了支持父亲搞科研,岳父岳母赠给的线路中巴车也处理卖掉以解燃眉之急,跑客运的工作也辞了,这些年沈克泉已是债台高筑,十几万对于一位农民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压力可想而知,可开弓没有回头箭,自己要走的路,只有选择坚强。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紧巴巴的日子熬了一年又一年,1996年的那一幕,更是催人泪下,那时候他大女儿读初二,学校开运动会,学校规定每个买一套新校服参加开幕式,沈玲非常懂事,知道家里没钱,什么要求也没提,只要一套校服,可一文钱逼倒英雄汉,沈昌健怎么也凑不齐买校服的钱,开幕式前,沈昌健急急忙忙地赶到学校在操场上寻找儿女的身影,又跑到教室,看到儿女一个人伏在课桌上哭泣,他高兴地从包里拿出一套校服,那是沈昌健跑了很远从别人家里借来的,女儿看了哭得更厉害了,“这样的校服颜色和款式都不一样,别人学校的校服不行啊,爸!”
沈昌健看到操场上的校服和正在哭泣的女儿,心似刀绞,泪水夺腔而去,连声说:对不起!女儿,就你父亲穷,你父亲没用!
   次年小女儿沈燕考上衡阳卫校,可费用没有,他先到学校说情,先欠着,等些日子再把钱打过来。可过去了近两个月,还是不见钱来,沈燕急得往家里打电话,母亲朱春贵接完电话,半响没说一句话,去那里筹钱呢?人到无处止,狠心打电话给自己的父母,父母接到电话后,把两副棺材卖了,叫他们一万元先拿去应急,孩子读书要紧。
    拿着岳父母卖棺材的钱,沈昌健心里五味杂陈,想想妻子跟了他十几年没过一天好日子,没买一件新衣服,更谈不上奢侈品,就连毛巾穿孔后还打补丁,岳父母还不时的接济他,这样像个男人吗?泪水模糊了两眼。
四、假种受屈起风波  文祥倾力扶正义
   年复一年,二十多个春夏秋冬,以“贵野A”恢复系与本地良种油菜杂交培制出来的新品种“友谊三号”通过试种,平均亩产油菜籽达165公斤,最高亩产达185公斤,比常规油菜亩产高出50公斤左右。这项科研成果,得到了县农技部门的充分肯定,县政府为他颁发了科研成果三等奖。由于“友谊三号”还未通过权威部门认证,为今后推广埋下了隐患。
   农民才不管认证不认证,能高产创效益就是硬道理,慕名前来求购种子的络绎不绝,已经惊动了周边省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半买半送,弄点钱来维持下一部分的科研经费,何乐不为?谁知好景不长,有部门找上门来,说他没有权威部门认证,属假冒伪劣种子,是坑农行为,不但要准备抓人,还要罚款8000元。这就是1998年9月的事,沈克泉、沈昌健父子俩,来到了县科协领导沈文祥的办公室,请他做主,说句公道话,当时沈克泉抓住沈文祥的手说:“文祥,你要帮帮我,我们辛苦多年研制出来的高产杂交种,有关部门说是假冒伪劣种子,要抓人罚款,天理何在!”心中的怒火中烧,白发垂鬓的沈克泉终日以泪洗面。
    沈文祥是沈家父子俩油菜科研的热心支持者,他同沈克泉年龄相仿,沈家父子觉得他有知识,见识广,且为人热情,以生命中的贵人相待,求助他一定会义无反顾的。沈克泉,沈文祥因为同姓,同辈、同乡、同年,在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同情他们免费提供帮助,后来父子俩执着的科研精神大为感动,愿意和他们一起为油菜制种呕心沥血,并肩而战。
    沈文祥是高级农艺师,说话常以理服人,他把的油菜种子拿到有关部门和与他们推广的品种进行对比,如果不同,说成是假冒种子就站不住脚,另外,让实事说话,让种过你种子的农民写出证明,农民说好,就证明不是伪劣。通过比较和农民朋友的四十多封来信,都证明杂交优势明显,分枝多,产量高。石门的余宏庆在信上说:我们种了“友谊三号”都说很好,我去年栽了1.9亩,亩产达370斤,就这样总算逃过一劫。
   俗话说福不双至,祸不单行,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找上门来,硬说“友谊三号”是外面的种子买来充当的,没收了种子并要重罚。沈文祥听到这个消息,心想,种子被没收,如果有人抢先申请了专利,几十年的心血就白费了,他问沈克泉,你给我说实话,到底是不是你自己研究出来的,沈克泉再三保证,沈文祥说:“那好!赶快申请专利”。
   事不宜迟,第二天沈文祥带着沈克泉走进了常德市专利事务所,找到了专利局负责人蔡大盛,申请专利非常顺利,他说农民申请发明专利很不容易,在帮助写申请书的同时,还认真地询问了沈克泉一个多小时之久。他被“友谊三号”的艰辛和曲折深深感动。
   1998年12月专利申请被批准,市专利局推广到湘北总公司试种,2000年5月,湘北总公司请来5位省内油菜专家进行评定,其中有黄崧研究员。开始他们并不看好,认为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鼎城区石板滩察看时,两组村民400多亩油菜田时,黄崧研究员欣喜地发现一株不育系,“是杂交,是杂交油菜”当即黄松邀请沈文祥、沈克泉与大家一起座谈,部署三系制种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座谈会在临澧县科技局会议室举行,市专利局易局长轻轻地走到沈克泉、沈文祥的身边说:“你们好险啊,要是迟一步,同样拿着一样的不育系抢了先,那就真是悔之晚矣,沈文祥老师料事如神,你应该感谢他!”沈文祥听了心里才踏实,沈克泉心想,可能有人没收了他的种子,发现有不育系,才来申请的,研究成果差点被人捷足先登。
     沈克泉杂交油菜种申请了国家专利,常德湘北总公司试种,某部门派人找沈克泉,提出合作开发油菜杂交种的要求,条件是公司占大股份,沈克泉占小股份,被沈克泉拒绝了,自此总是麻烦不断。
    2001年5月,某部门找到沈家父子,以“友谊三号”未审先推、贩卖假种为由,百般阻扰、罚款,麻烦接踵而来,假种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总是阴魂不散,2010年9月的一天,有部门来人对沈克泉说,省里来了油菜专家,想和你面谈,他非常高兴,没想到刚出门,就被一伙人推上车,开进了派出所,第二天又有人找沈昌健说:“跟我们走,有话问你”,沈昌健被关进了拘留所。沈克泉放回家后来才知道他年岁已高,身体差,有风险,抓老人出了事不好交待,改抓儿子。沈昌健妻子朱春贵赶紧向律师求助,找到了省农业厅,一关就是22天之久。没想到过几天,故技重演,沈昌健再次被带走,又被关了一个月,律师找相交部门说理,这才放人。多年过去了,沈昌健仍是气愤,久久不能释怀,“我只想研制高产油菜种,为此吃尽干辛万苦,为民谋福而已,何罪之有,他们为什么对我百般刁难?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五、拜访院士壮虎胆,指点迷津受益多        
   人若立志,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摧毁父子俩的坚强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沈昌健苦中作乐,幽默地说“我是看《西游记》长大的,他们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修成正果,而出生在农村的我,吃苦受累我以习以为常,那怕坐牢,枪毙我,我也不会改变志向,因为我没有错!”天无绝人之路,几十年风雨常兼程我们都熬过来了,我决不半途而废!走过冬季便是春天,他们在追梦的途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得到了专家学者的支持。2006年6月,沈家父子到省农科院找油菜专家黄崧教授汇报讨教,没想到黄教授不光热情接待,还将杂交油菜新观点、新技术和盘托出。父子俩回家没几天,就收到了黄教授的来信:“上次看了您的材料,认为观察到的不育材料很可能是不育类。您能长期做这项工作,其毅力和志向使人深受感动。我们认为您种植的材料有两个特点:分枝发达,适合稀植,组织质上尚不符合当前双低油菜发展要求……”
    为了帮沈家父子解决这一难题,黄崧教授给他们送来了两个优质双低材料和一本《优质油菜种植技巧》的书,并经常保持电话、网络联系。2007年7月,沈克泉父子再次来省城找黄教授请教两系转三系的科学方法,他们谈得很投机,临别时还送至大门外,拍着沈克泉的肩膀说:“我们哥俩留个影吧!”咔嚓一声,科学家帮助农民搞科研的佳话,永远定格在这难忘的镜头里。
  “中国油菜杂交之父”傅廷栋大名鼎鼎,无人不晓,去拜访这位大院士,沈昌健不知谁给他吃了熊心豹子胆,2000年四处打听,最后跑到武汉心惊肉跳地敲开傅院士办公室的门,真担心身份不合不宜接近。没想到院士起身笑容满面,以礼相待,一下子顾虑烟消云散,院士得知来意后,还热情地请到家里。院士看父子俩带来的油菜照片,很是吃惊地说“这是怎样的一块油菜田,植株壮大、分枝层层叠叠,荚荚相连、密密麻麻,荚角长,株株都象一个个硕大的盘子。”院士连声叹道:“了不起、了不起!”
   此次来访收获可不小,傅院士找出7个较为对口的优质材料和一张图纸,交待使用方法,作为此次来访的礼物送给他们。临别时因天下雨另送一把雨伞,把温暖和希望送进了沈家父子的心头。自此傅院士默默关注着他们,无偿提供技术援助。
六、勇闯国际油菜会,巨型盘株惊专家
   2007年3月25日,沈文祥通过朋友了解到国际油菜研讨会首次在中国武汉召开,时间是2007年3月27日,沈文祥立即打电话将这个消息告诉沈克泉,并鼓励他参加这次大会,沈克泉十分激动,挑选了两株1.8米高,两人合围才能抱住的巨型油菜和一株不育系,并租了一辆小型货车,运到了武汉国际油菜研讨会的现场,700多位国际油菜顶级专家被这几株巨型油菜惊呆了。来自法国、德国、伊朗的专家们个个都翘起大拇指,连声赞道:“中国农民了不起,种出了这样巨大的油菜!”伊朗等国的专家纷纷找沈克泉父子合影留念。
    这事儿惊动了媒体,中央电视台、《长江日报》、等媒体以《中国农民勇闯国际油菜大会》的标题进行了详细的报道,新华社向国内外播发通告,海内外有80多家报刊采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反响。
七、小小山村绽奇葩,农民收了博士徒
   在武汉回来仅四天,沈克泉家慕名来了一位戴眼镜的知识分子,年轻的客人叫付东辉,是傅庭栋院士的学生,华东农业大学的油菜博士,他和沈克泉一见如故,真可谓忘年之交,他是嗅到了油菜花香味,前来拜师学艺的。
    付东辉曾在网上发现“一种杂交油菜选育方法”的专利一文,介绍“贵野A”不育系纯度90%以上,无不利性状且找到了恢复系。而普通不育系的纯度只能达到80%左右,恢复系也很难找到,这种油菜分枝多,抗性强、产量高,这是非常少见的,中请专利地址在——杨桥村,一个农村地址,既不是科研单位也不是高等院校,农民搞油菜杂交制种,这可能吗?
   前几天看了国际油菜大会、和现场照片,很是惊讶,这次亲临基地,现场观摩,主动续缘来了。
   大院士的得意门生,著名大学油菜博士向一位农民拜师学艺前所未闻,沈克泉觉得有知识渊博的学者学习交流,当然不亦乐乎。
    正是油菜成熟的季节,付东辉来到了杨桥村沈家油菜科研基地,漫山遍野的油菜果荚一片灰绿,美丽的风景让人赏心悦目。沈克泉美髯白如葱根,飘逸垂胸,宛若云天仙人,更显仙风道骨,敬意让付东辉由然而生。
   在“科技园”参观时,付东辉发现他的油菜之所以能高产,是因为,分枝、荚长是普通油菜的两倍,近年研究的新品种“沈杂油202号”每亩只需两千株,普通油菜亩株上万,对比起来更省时省工,千粒重超出普通油菜一克左右,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增产增收效果格外明显。
     沈克泉与付东辉经常在一起探讨油菜杂交制种新技术,成了无话不说的知音,当聊到自己几十年育种的荣耀和辛酸时,感慨万千,捋一下长长胡须,对付东辉说:“等我把三系杂交油菜制好了,农民受益了就把胡子剃掉,人的一生很短暂,留点有用的东西在世上,我就含笑九泉了!”
    付东辉倍受感动,油菜遗传育种并非易事,是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回报率低的工作,付东辉走过许多弯路而迷惘,甚至想放弃,眼前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都有如此坚定的信念,我没有理由不努力,当即决定加入沈家科研团队。
    沈家科研团队,有了这位特殊的师生,可谓如虎添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往往事半功倍,付东辉建议种子分门别类装在盒子里进行编号,存放在冰箱里延长保存时间,网室隔离以防蜜蜂传粉变异等等,沈克家认为有道理,一一实施。
   由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沈家油菜科研进入了又一个新的阶段,湖南省澧县国家油菜示范园负责人李远华打来报喜电话:“沈油杂202新品种,试种五亩,今年亩产达225公斤,这个产量已排名全国第三!”听到这个消息,个个欣喜若狂,沈老激动得泪水从他消瘦的脸颊流向苍白胡须,移动了好大一会也沒力气从靠椅上站起来。
八、壮志未酬身先死,子承父业担千钧
    沈老真的是累倒了,三十年来,一天都没逍停过,在偏僻小山村,生活条件极差的环境中,锲而不舍,潜心科研事业,呕心沥血,吃尽了千辛万苦。湖南省农学院、贵州安顺市农科所、四川南充市农科所、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院检测中心……等无数个地方求人求学,都留下了他的足留。一个柔弱的肩膀支撑着一片实验基地千万次耕耘,记得有一次,老沈晕倒在实验田里,医生说:“这是劳累过度,营养不良引起的”。每逢油菜花期,老沈白天工作达12时间是常事,晚上根据花期作记录,查看资料在极度疲劳时才躺一会儿,离家远的实验田有4公里,中午带着饭到田里,凉了就冲点开水吃。打点滴刚拔针就到地里干活,伙伴们劝他不要玩命,他就是不听。
   无数次暑往寒来,无数次忍饥挨饿,无数次踮脚求人,无数流言蜚语精神伤害,无数次克苦攻关,无数次故意阻扰,无数次风雨相残,瘦弱的身驱,能量已显殆尽。2009年12月8日,沈克泉把家人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拉着沈昌健、付东辉的手说:“我已没有时间了,油菜事业不能丢,要坚持下去。你们一定把这个好东西搞出来!”
    沈昌健、付东辉连连点头,泪水夺腔而出。几天后,沈克泉因结核病带着对油莱花的眷恋离开了人世,享年70岁,他走了,但一直没合眼,都知道他的梦没圆,还有多少不舍与不甘。让油菜永远陪着老人,儿孙们把油菜籽撒在灵柩之内。把老人葬在油菜田山坡上,让他看见金色的油菜花开得一年比一年灿烂。父亲走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沈昌健身上的担子可不轻,即然答应了父亲,刀山火海也要一往无前,九九八十一难,不也修成了正果,我不能输,我不认输!(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05: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家父子追梦故事九曲回肠,催人泪下,向他们致敬,为他们点赞!

点评

沈家父子太了不起了!  发表于 2021-3-18 16: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2 06:39: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文,为你点赞!
u_4120907622_4215152513&fm_15&gp_0.jpg
s16.sinaimg-1.jpeg
photo.tuchong-1.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06:56: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洋河海 发表于 2021-3-2 06:39
拜读佳文,为你点赞!

谢谢洋河海先生首席品读支持!祝悠您牛年幸福安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2 08: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刀山火海也要一往无前,九九八十一难,不也修成了正果,我不能输,我不认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2 08: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情节生动。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0:05: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惠凡 发表于 2021-3-2 08:42
刀山火海也要一往无前,九九八十一难,不也修成了正果,我不能输,我不认输!

谢谢杨老师品读支持!祝您牛年幸福安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0:05: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惠凡 发表于 2021-3-2 08:43
情节生动。学习。点赞👍。

谢谢杨老师抬爱!品鉴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2 10: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1:16: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开均 发表于 2021-3-2 10:09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谢谢史老先生点赞鼓励!祝您幸福安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2:46 , Processed in 0.03963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