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爱玉 于 2021-5-10 10:42 编辑
创新涉老审判机制
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与时俱进更新涉老维权理念,内外联动构筑立体维权网络,延伸职能引领良好社会风尚,为老年人“有尊严、有价值、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是人民法院的分内之事、应尽之责。
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妥善化解涉老矛盾纠纷,不仅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安康,更对国家发展稳定大局意义深远。 “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事审判本就需要法官处理好极为复杂的亲情伦理与法律制度的平衡,涉老案件的处理更要注重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立场和利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我国涉老案件数量、类型不断增多,处理难度持续增大。鉴于此,人民法院应当始终把创新涉老审判机制、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探索实施“七化”维权工作法,努力构建全面、温情、高效、符合老龄化现状和老年人身心特点的维权体系,为预防和化解涉老纠纷、促进家庭社会和谐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为此,首先要准确把握涉老审判的新形势新特点。一是涉老纠纷案件类型日趋多元。民事案件中,涉老案件主要案由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民间借贷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离婚纠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等。近年来,因网络购物、投资理财引发的涉老纠纷逐渐涌现,高龄离婚案件也逐渐增多。二是涉老案件处理难度日益加大。涉老案件审理过程中,基于老年人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不论是举证、质证还是配合法院调查均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法律释明工作尤为重要。同时,在离婚、继承、析产等家事案件中,帮助老年人在内的家庭成员化解对立情绪,做好心理疏导,成为处理此类纠纷的关键环节。三是涉老刑事犯罪日渐复杂。刑事案件中,老年人犯罪所涉罪名主要是交通肇事罪、盗窃罪、危险驾驶罪、故意伤害罪等,以冲动、激情犯罪为主;以老年人为犯罪对象的刑事案件所涉罪名主要为诈骗罪、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盗窃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等。近年来,随着犯罪手段智能化、网络化、隐蔽化,老年人掌握的科技信息、知识量有限,往往难以识破骗局,以老年人为对象的诈骗案件呈多发趋势。 针对以上涉老案件的类型和特点,再加上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特殊地位,办案人员在涉老案件的办理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考虑这一特殊群体的年龄、心理状态和接受能力,力求构建全面、温情、高效、符合老龄化现状和老年人身心特点的涉老审判新机制新格局。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更是每个人的必经阶段。与时俱进更新涉老维权理念,内外联动构筑立体维权网络,延伸职能引领良好社会风尚,为老年人“有尊严、有价值、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是人民法院的分内之事、应尽之责。
|